夏花靜美,夏雨瀟灑,夏音悅耳,夏景馥郁,夏天的美多姿多彩,熾烈澎湃。
初夏來臨,分享十首精美詩詞,跟小編一起來領(lǐng)略夏日的芬芳吧!
《狀江南·孟夏》
唐·賈龠
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
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弦。
這是一首描寫初夏景象的詩詞,初夏又稱孟夏,是夏季的第一月,即農(nóng)歷四月。
這個時節(jié)江南的子母竹已很是繁榮茂盛,竹筍像編排起來一樣,蜃氣形成樓閣虛景,到處可以聽到成片的蛙鳴聲,像管弦奏樂一般。
初夏的靜美繁榮在短短四句詩詞中被描摹殆盡,到處是生機勃勃的景象,初夏是繁榮如編的慈竹,初夏是悅耳的蛙鳴奏,在該詩中,初夏的美是樸素生動的,詩句雖簡潔,然而讀之卻覺韻味無窮。
《初夏即事》
唐·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彎碕,流水濺濺度兩陂。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石橋和茅草屋繞在曲岸旁邊,汨汨流水匯入西邊的池塘。
晴天暖風微拂,麥子的氣息隨風撲面而來,這夏日綠樹青草的時節(jié)遠勝過春天的百花爛漫。
在王安石的筆下,夏天的美仿佛比春天更加樸實一些,春天雖然百花竟放,美艷無雙,但是夏天有暖日和風,有綠蔭幽草,也自有夏天的一派盛景。
而最實在的是夏天是麥苗蓬勃生長的季節(jié),這直接關(guān)乎民生,要知道在古代,老百姓更多還是靠天賞飯吃的,利于農(nóng)耕的黃金時節(jié)它的美豈不是更實在嗎?
可見王安石不愧是一代偉大的政治家,他對百姓的體恤之情也體現(xiàn)在他的詩作之中。
《齊安郡后池絕句》
唐·杜牧
菱透浮萍綠錦池,夏鶯千囀弄薔薇。
盡日無人看微雨,鴛鴦相對浴紅衣。
翠菱和青萍使齊安郡后池的一池錦水變成綠色,夏鶯嬉弄著薔薇花枝展開百轉(zhuǎn)千回的歌喉。
整日里沒有人來觀賞這細雨景色,只有鴛鴦互相清洗著紅色的羽衣。
這首詩畫面絕美生動,詩人將眼前的景色加以裁剪,靜動相合而成詩,一池綠水,滿園薔薇,微雨斜斜中,夏鶯百轉(zhuǎn)千回的鳴叫著,鴛鴦互洗紅衣,生機在這綠水和薔薇中浮現(xiàn)出來,生動而明麗,使人讀之腦海中浮現(xiàn)出一副清幽妍麗的圖畫,引人入勝,回味無窮。
《夏日山中》
唐·李白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懶得搖動手中的白羽扇,披散頭發(fā)悠然自得的呆在蒼翠的樹林中。
將解下的頭巾掛在石壁上,任由松樹間的涼風吹過頭頂。
李白的瀟灑豪放自不用說,該詩便描繪了李白在夏日生活中悠然自得、閑適逍遙的場景。
詩人在山林中無拘無束、曠達瀟灑、不為禮法所拘的形象在“懶”、“裸”、“脫”、“露”四個字中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出來,真實、貼切地展現(xiàn)了詩人沉醉于夏日山中和山中夏日的景象之中。
《夏日南亭懷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月亮從池塘上的東面慢慢升起。披散著頭發(fā)在夜晚里乘涼,打開窗戶躺臥在幽靜寬敞的地方。晚風拂過荷花送來一陣陣香氣,露水從竹葉上滴下發(fā)出清脆的聲響。正想拿琴來彈奏一曲,可惜沒有知音來欣賞。想到這里不禁有些懷念老朋友,整夜在夢中苦苦地想念。
該詩在描寫夏夜水亭納涼的清爽閑適的同時,又表達了對友人的懷念,是一首夏日懷人詩。
詩詞開篇便在寫景的同時融入了自己的直觀感受,將夕陽快速的西下和素月緩緩東升的“一快”、“一慢”描繪了出來,緊接著又描繪了自己乘涼時的閑適狀態(tài),以及當聞到荷花清香、聽到竹露嘀響時的滿足心態(tài)。
在悅耳清心的夏夜,詩人由琴樂想到了自己的老朋友,希望可以和他一起閑話清談,共度良宵。這種懷念故友的情緒一直延續(xù)進睡夢之中,余味無窮。
《山亭夏日》
唐·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夏天綠樹蔥郁濃密,天變得越來越長,樓臺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水晶簾在微風的吹拂中顫動,滿架的薔薇沁的一院芳香。
這首詩描寫了唯美的山亭夏景,綠樹濃蔭下的詩人正在欣賞池塘里的樓臺倒影,微風吹拂著水晶簾微微顫動,這時滿架的薔薇花香散發(fā)出來的沁人芬芳彌漫在空氣之中,正好被微風吹散,飄滿了整院。詩人陶醉于這夏日美景之中,讀著這首詩仿佛能夠想象到那個美麗的畫面,滿園的芬芳洋溢出夏日特有的靈動和生機。
《初夏絕句》
宋·陸游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
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
這首詩格調(diào)清新,前兩句描寫了姹紫嫣紅的春花早已化作護泥的塵土,夏天隨著布谷鳥的叫聲悄悄來臨,路兩邊種的桑麻蔥蘢繁茂綿延不盡,由生機勃勃的作物,詩人心中不免生出了太平盛世的感慨和期盼。
陸游是著名的愛國詩人,他的愛國情操不只在這一首詩詞中體現(xiàn),從“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等很多詩句中都可以體現(xiàn),他的一腔熱血和一顆丹心皆融入到了他的詩詞之中。
《幽居初夏》
宋·陸游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這首詩還是陸游的大作,那盡是湖光山色的地方就是我的家,繁茂的槐柳樹蔭下有一條幽幽小徑,湖水滿溢時可以看到白鷺翩翩飛舞,湖畔深深的草叢里盡是一片蛙鳴聲。新茬的竹筍早已成熟,木筆花卻才剛剛開始綻放,嘆息年老之后舊友都零落殆盡,午時夢回茶前,誰還能同我一起共話當年。
詩的前六句描寫幽居的美麗景色,詩人仿佛于這其間怡然自樂,悠閑寄情。然而第七句一個“嘆”字使詩意陡然一轉(zhuǎn),長嘆中一個“老”字盡顯詩人的惆悵,幽居之處雖萬物欣然,但年邁垂暮的詩人卻仍一心系于山河國家,想到往日的舊交一一零落,寂寞襲來時四顧惘然,內(nèi)心的苦悶已然無人可以訴說。志士雖老,仍心系祖國,陸游的赤子之心在這幽景中抒發(fā)開來。
《小池》
宋·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楊萬里的這首詩詞大概是我們接觸最早的詩詞之一,因為它是小學(xué)課本里的入選詩詞,初夏的靜美和萬物萌動的蓬勃生氣在這首詩中被描繪的淋漓盡致,詩句雖很樸實,但卻句句如畫,帶著自然的清新與美好,細膩而柔和。
該詩落筆于池、泉、流、荷和蜻蜓之上,玲瓏剔透,生機盎然,將夏池的尋常景象描繪的生動形象且富有趣味,盈盈筆端充滿了詩情畫意。
《閑居初夏午睡起二首·其一》
宋·楊萬里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吃過梅子后,余酸還殘留在牙齒之間,芭蕉的綠色映照在紗窗上。
漫長的夏日,從午睡中醒來便懨懨的不知做什么好,只懶洋洋的看著兒童追逐空中飄飛的柳絮。
這首詩寫了詩人午睡初起沒精打采,當看到追捉柳絮的兒童時,童心復(fù)萌,不覺沉浸其中的生活場景,詩詞中“梅子”、“芭蕉”、“柳花”都點明了初夏的季節(jié),而一個“閑”字則表明了詩人悠閑、怡然的生活狀態(tài),悠閑地看著兒童撲捉柳絮,心情舒暢悠然。
這樣的夏日午后,慵懶中透著一份愜意,豈不樂哉!
你喜歡夏天嗎?夏天草木繁茂,云雨頻多,綠意盎然,生機勃勃,夏天像一個亭亭玉立的曼妙女子,舞動著翠綠色的水袖,嬌態(tài)可人。
歡迎下方留言,說說你喜歡的夏天和你記憶中關(guān)于夏天的詩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