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國古代家庭教育簡述
 家庭教育,即在家庭中實施的教育,通常多指父母或其他年長者對子孫晚輩進行的教育,同時也指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影響。[1]中國古代家庭教育,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就是一種教育形式,對推動中國古代社會家庭的鞏固與發展,促進古代各類學校的產生與進步,形成民族文化傳統和家庭道德觀念,乃至對于國家政治、社會穩定、生產生活等各方面,都有著深刻而久遠的影響。 
   
  一、中國古代社會對家庭教育重視的原因 
   
  (一)政治基礎——孩子是未來的勞動力和兵源。 
  中國古代社會及家庭對孩子的重視,從文字記載上看,約始于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周天子一統天下的局面已被打破,各諸侯國互相吞并,而爭雄稱霸的主要條件是實行“耕戰政策”,富國強兵。[2]此時勞動力和兵源就成為國家興衰的重要問題,對孩子的重視即表現為“慈幼”思想,以及對其進行教育。 
  另外,中國古代的官學其存在和發展都與社會政治關系緊密相連。王朝頻繁更迭、社會動蕩,使官學處于不穩定狀態,“天子失官,學在四夷”的狀況普遍存在。與其相比,家庭教育更為穩定,其不拘泥場地,教育方式激動靈活,執教與受教者的親屬關系保證了雙方長期緊密的聯系。[3] 
   
  (二)文化基礎——視“齊家”為治國的根本之道。 
  《周易·家人》這一卦的卦辭中較早提到了家教在治國的作用,其中提到“教先從家始”,“正家而天下定矣”?!洞髮W》中有云:“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痹诩姨煜碌闹袊糯鐣?齊家即是修身的目標,又是治國的基礎,是中國古代家庭教育的根本追求。因此,確立了中國古代家庭教育與封建社會階級統治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關系。 
   
  (三)經濟基礎——家庭自然經濟條件下的世襲家傳。 
  春秋戰國之后,以家庭為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式的家庭自然經濟在古代中國一直占有主導地位。因此,特別是在科技、傳統手工作坊之類的家庭中,家庭教育是一種家庭謀生手段的傳遞與繼承。管子就曾指出:“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因而得出結論:“故士之子常為士”,“農之子常為農”,“工之子常為工”,“商之子常為商”。此結論雖過于絕對,卻充分說明了古代家庭生產、生活方式對年輕一代的發展有極大的制約作用。[4] 
   
  二、中國古代家庭教育的主要內容及方式方法 
   
  (一)古代家庭教育的主要內容。 
  1.以“孝悌”為核心的倫理道德教育。 
  孔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言,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5]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強調德育首位,以“孝悌”為核心,是我國古代家庭教育的一大特色。培養孝悌之德不僅成為“齊家”的需要,而且成為“國治”的基本素質要求。[6]另外,遵從血緣宗法制度的積極意義是要繼承家族傳統振興家門,因而孝悌之德的另一層含義便是要求晚輩自強自立,光宗耀祖。 
  2.綜合知識的灌輸及學術技能的培養。 
  關于這一點,主要是指蒙養教育與在此基礎上的專經教育。所謂蒙養教育,即對子弟兒童時期的啟蒙教育,包括吃飯、說話、縫補等生活技能,識字數數等基本知識,男女禮讓等基本禮儀規范。其次就是進一步的專經教育,除傳統經學教育外,還有很多世族家學內容,即我們前文所提到的世襲家傳的技能。 
  3.立身處事的教育。 
  我國古代家庭教育歷來重視對兒童的立志教育,認為立志是修身之基,是人行為的強大動力。在我國古代的家教歷史中,諸多位有眼光的家長還均對其子弟進行了以耕讀為主的處事方式教育。從事耕讀者,邊讀書,邊種田,進可以應科舉以出仕,光耀門庭;退可以力田以為生,撫保妻子;可出可伏,可顯可隱,實在是一種最穩妥不過的處世方式了。[7]實際上,更多的古代家長教子弟讀書,倒不一定是為了做官,主要是為了教其做人。 
   
  (二)古代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1.因材施教,循序漸進。 
  由于人的資質稟性不盡相同,興趣愛好相差更遠,因此要因其材而成全、造就人才。西楚霸王項羽就曾在其叔父指導下,學文不成改學武,終成一代帝王。如果不做區分,一律看待,勢必會埋沒人才。 
  循序漸進的教育方法很早就出現在我國,如西周時期,周代貴族家庭就有一套按兒童年齡安排教育的程序,《禮記·內則》就對此進行過介紹:“六年,教之數與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門戶及即席飲食,必后長者,始教之讓。九年教之數目。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學書記?!?nbsp;
  2.以身作則,潛移默化。 
  歷代家庭教育重言教,但更重身教。老子所謂的“不言之教”,正是以自身的行為所進行的潛移默化的教育。顏之推在家庭教育中廣泛使用了身教示范的方法,他認為家長的言行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子女大多是在活動中無意識地接受教育。 
  3.訓誡引導,慈嚴結合。 
  凡善于教子弟者,并非只是一味的訓誡,也很關注對子弟的循循善誘,在情感交融中申訓誡大義。孟母“斷杼”,曾子“殺豬”,都是因勢利導,誘使兒子勤學向善。訓誡與引導相結合,恰恰反映了為家長者嚴與慈的一致。 
  當然,我國古代家庭中也不免會存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思想?!胺才拥?小則罵,大則笞”。[8]更有甚者,將宋濂在《元史·王冕傳》中所談到的“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視為一種家教典范。[9]這是將大家長權威的訓誡作用發揮到極致的產物,我們在當今社會不予以提倡。 
   
  三、古代家庭教育的特點 
   
  我國古代家庭教育擁有許多特點,其中不乏積極的先進的因素,值得我們借鑒;同時也存在一些落后的,為封建社會所特有的現象,需要我們在現代家庭教育中予以摒棄。 
  (一)重胎教和童蒙教育。 
  《三字經·訓古》中就曾提到胎教問題,孕婦“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不出亂言,不食邪味,嘗行忠孝友愛慈良之事,往往生子聰明,才智賢德過人”。朱熹也曾針對兒童的早期教育,力求符合其身心發展特點,制定了《童蒙須知》。 
  (二)重環境的作用。 
  我國古代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視環境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作用,如孟母三遷的故事就是生動的例證。顏之推也曾強調:“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自芳;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絲,是之謂也?!盵10] 
  (三)重“惜時”教育。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中國古代教育家重視對子女進行“惜時”教育,教導他們珍惜青春時光。[11] 
  (四)我國古代家庭教育強調男女有別,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貫穿其中。 
  男尊女卑的思想首先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產物,同時也與封建社會小農經濟及男女在生產中的分工相聯系。在當代教育中,我們一方面要摒棄這種傳統封建思想,另一方面不要否認客觀存在的男女差別。 
  (五)古代家庭教育有抹殺兒童天性的傾向。 
  家長們只知道以長者的模式規范他們,灌輸承認的思想,而不去了解和研究兒童。這一點也是我們當代教育工作者需要注意的問題。 
  此外,相對于其他民族和國家,我國古代的家庭教育也有其獨特的一些性質。比如說,父母對子女教育的連貫性。西方世界,子女長大后父母便準其獨立,對其一切不加干涉。而中國家庭則不然,只要父母或長輩健在,就要對子女負責到底。再有就是傳承性。有些家族的家風、家教,甚至可以由先秦一直傳到近代。這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絕無僅有。[12] 
   
  四、中國古代家庭教育的意義 
   
  中國古代的家庭教育在作為學校和社會教育的輔助手段的過程中,培養出大量的杰出人才,同時也傳承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明,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絢麗的一頁,其發展反映了中國古代文化的繁榮。同時隨之形成的各家家訓,作為家庭教育的基本文獻形式,是我們祖先對家庭教育深入思考的智慧結晶。這幾千年的家庭教育實踐,所積淀的豐富的家庭教育經驗,形成的豐富理論,以及獨特的教育方法和優良傳統,直至今日,仍然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對中國現代家庭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同時,不可否認,我國古代的家庭教育,作為當時社會應運而生的教育形式,存在著不少為維護封建社會統治、強調血緣宗法制度的陳舊思想。但就其當時存在的年代,其進步性不可抹滅,因此我們應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參考文獻: 
  [1]畢誠.中國古代家庭教育.商務印書局,1997:2. 
  [2]尹德新.中國古代的家庭教育.父母必讀,1983,(12):34. 
  [3]姚紅艷.淺談中國古代家庭教育——家學.中國成人教育,2007.6:104. 
  [4]李雅娟,王麗新.我國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初探.遼寧教育學院學報,1994,(4):27. 
  [5]楊伯峻.論語·學而篇.論語譯注.中華書局,2006:5. 
  [6]王建軍.論中國古代家庭教育思想.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01,(2):100. 
  [7]張崇琛.中國古代的家庭教育.山東教育,(Z2):24. 
  [8]鄭珍.母教錄.中國古代教育名著選讀.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126. 
  [9]馬存芳.中國古代家庭教育方法探析.青海師專學報(社會科學),1998,(2):53. 
  [10]王利器.顏氏家訓·慕賢.顏氏家訓集解(增補本).中華書局,1993:128. 
  [11]李飛翔,宋玉軍.略論中國古代家庭教育.人口學刊,1989,(01):41. 
  [12]張崇琛.中國古代的家庭教育.山東教育,(Z2):25.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揭秘:中國古代家庭教育
[轉載]顏之推著《顏氏家訓》
家風 中華文化的樸素沉淀
古代家訓與中國人品格之養成
錢氏家族為什么能夠人才輩出?
中國古代家庭教育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玉县| 洪江市| 始兴县| 阿瓦提县| 高安市| 莎车县| 黎平县| 长治县| 巴彦淖尔市| 平顶山市| 宕昌县| 宜兴市| 石阡县| 凤山市| 彰武县| 达州市| 通江县| 和静县| 大姚县| 额敏县| 长治市| 游戏| 灵石县| 集贤县| 龙井市| 南澳县| 修水县| 景德镇市| 邳州市| 察哈| 布尔津县| 仪陇县| 宁明县| 耒阳市| 偃师市| 新密市| 高唐县| 和龙市| 石嘴山市| 湾仔区| 边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