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如何通過款識鑒定古陶瓷(上) ——元以前部分

高端藝術品拍賣信息平臺,古玩藝術品市場深度分析!可關注微信號:guwan1998




原文作者:葉佩蘭 李昊冰

【 瓷器款識 】

所謂瓷器款識是指刻劃或書寫在一件器物的器身或底部,用以表現器物的年代、用途及工匠姓名的文字,亦稱銘文。

制瓷業很早就采用了這種做法,瓷器上的銘文也是鑒定古陶瓷年代的主要依據之一。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文物收藏熱的興起,仿古瓷大量的出現,仿品上的偽款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現,常使人們誤入中。

因此需要廣大收藏愛好者對古陶瓷款識應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以便更好地掌握古陶瓷的鑒定本領。

古陶瓷款識需要注意的是字體、書寫方法、書寫內容、表現形式以及偽款等,為方便初學者能快速對款識有一個大概了解,以下按時間順序對款識以及現今偽款的狀況作一些簡要說明。

一、魏晉南北朝瓷器款識

魏晉時期的青瓷款識以胎體刻劃為主,有的刻劃后施釉入窯燒造,有的直接就在胎體上刻劃而不施釉。清代許之衡著《飲流齋說瓷》中有所謂“瓷器有款識肇始于宋”的說法。

《瓷史》中提出“瓷器之年不自宋始”,并見過三件帶有“乾元年制”(唐肅宗時期)的器物。實際最早的瓷器款識始于魏晉時期。

如:1. 浙江寧波鄞州文物管理委員會藏有一件 1977 年鄞縣東吳公社嫁子山出土的東漢越窯“王尊”款青釉雙系小瓶(圖1),“王尊”二字刻在無釉的底部。

2.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三國孫吳時代的青釉谷倉(圖 2)。

谷倉的正面堆塑龜趺碑銘,上刻“永安三年時,富且洋(祥),宜公卿,多子孫,壽命長,千意(億)萬歲未見英(殃)”等 24 字。

字體刻在小碑上,外面罩釉。谷倉上所塑人物、鳥獸皆生動多姿,反映出豐收興旺的情景,象征士族豪門的富有和權勢。這一作品充分表現了匠師的巧妙構思,是件標志技藝成熟的青瓷代表作。

3.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有一件“赤烏十四年會稽上虞師袁宜作”款青釉虎子(圖 3)

三國孫吳時期的越窯青瓷。

4. 浙江紹興縣文物保管所藏一件紹興鳳凰山永嘉七年墓出土的青釉火盆(圖 4),,其 外 底 刻 有“ 徐龍”2 字。

以上諸例證實我國古代青瓷的器物款識多為胎體上刻劃銘文,有的罩上青釉,也有個別不施釉的,字體多潦草,不規正。

銘文有刻紀年的,也有紀年墓中出土的,刻劃內容有吉祥語或工匠、物主的姓名,在南方地區的墓葬中出土較多。魏晉青瓷目前市場上流傳很少,現代仿品也非常少見。

二、唐五代瓷器款識

隋唐五代時期總體來說帶有銘文的器物較少,由于唐代瓷業迅猛發展,全國南北方地區瓷窯廣泛興起。幾十年來經過幾代考古工作者的辛勤工作,發現了帶有紀年款人名款唐代青瓷、白瓷。除此之外還發現有唐代長沙窯、邢窯、邛窯等一些瓷窯中有刻劃銘文。

如:1. 浙江省博物館藏有一件唐代越窯青釉四系蟠龍罌(圖5)此器肩至腹部一側刻直行銘文“元和拾肆年四月一日造此罌價值一千文”;

另藏有一件唐代越窯青釉墓志罐(圖6)

此罐呈直筒型,筒體陰刻志文一周,自右至左,共 28行 330 余字,每行數字不等,其中有“咸通七年”的明確紀年。

2.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幾件刻劃人名款的唐代瓷器。

一是唐代邢窯白釉皮囊壺(圖 7)

底部劃刻“徐六師記”4字,為工匠自己的題記;

2是唐代白釉刻花小瓶,腹部劃刻“丁道剛作瓶大好”7 字,由于 7 字暗刻在花間,字跡不清晰;

3.是唐代邛窯青釉小碟一件在碟的邊緣處刻有“徐家沉”3字,另一件刻有丙午歲造蔣應”6 字(圖 8)

以上幾例唐代器物的款識,不僅可以知道陶工的姓名、制作年代,還可以看出工匠如何欣賞和宣揚自己的作品,表現出唐代工匠開放的性格。

更珍貴的是從唐代越窯青瓷銘文了解到平常俗稱的大瓶、大罐古代稱之為“罌”。

還有一獨特的產品是外壁刻劃墓志銘的青釉桶形罐俗稱罐形墓志,銘文可達數百字。

如浙江省博物館所藏唐光啟三年青釉罐形墓志等諸多器物,可見這是唐代的一種喪葬習俗。長沙窯是唐代著名瓷窯,以釉下彩繪和模印貼花為主要裝飾手法,多年來從窯址出土的大量標本以彩繪花鳥、花卉、詩文、成語、題記最為多見,極少見到紀年款者。

1975 1989 年,長沙市文化局文物組在窯址發掘的大量殘破標本中僅收集到一件長沙窯釉下彩繪白鷺壺(殘缺),壺腹一面書“大中九年正月二十八日書記”(圖 9)。

另有一長沙窯遺址出土的釉下褐彩鼓價器,外壁褐彩書大中拾年拾日叁造鼓價”(圖 10)。

這是較為難得的兩件帶有唐代紀年款的器物。遺址中還發現繪有阿拉伯文的四系瓶殘件,完整器物在大英博物館有 收 藏, 反映出唐代瓷業對外貿易的繁榮。

唐代邢窯專燒白釉瓷器,“盈”字款為邢窯最具代表性的單字款識。河北省內丘邢窯遺址,陜西省西安唐代大明宮遺址、青龍寺遺址和西明寺遺址均發現過刻有“盈”字款的唐代邢窯瓷器殘片,器型以盤、碗為主。

完整器如 1975 年河北省易縣唐代咸通五年墓中出土的邢窯白瓷執壺,壺底刻“盈”字款;上海博物館藏有一件唐代邢窯“盈”字款白瓷盒;河北省內丘邢窯博物館藏有一件“盈”字款菱花形盤。

據考古學家研究,“盈”字款器物是唐代大盈庫在邢窯定燒的瓷器,“盈”字乃是唐代宮內大盈庫(皇家私庫)的簡稱,只有皇家自用,外人不能隨意使用,賞賜除外。“盈”字款常出現在邢窯的白釉碗上。

而刻有“翰林”款的器物則為唐代翰林院在邢窯定燒的瓷器,常刻在罐上(圖 11)。

除以上二類款識外,1996 年在印尼海域發現的“黑石號”沉船上還出水了唐代邢窯白釉綠彩葵花口碗底部刻字款(圖 12)

另有一件白釉綠彩盤,底部刻進奉”二字款(圖 13)。

這兩件帶有刻款的白地綠彩器極為少見,尤其是“進奉”款,據史料記載,唐代邢窯設有“進奉瓷窯院”,是專門管理宮廷供奉瓷器的機構,所以帶有“進奉”款的器物應是為宮廷特制的瓷器。

至于宮內貢瓷為何出現在“黑石號”沉船上,很可能是因為沉船搭載了外交使節或兼有外交使命,所以從大唐返航途中攜帶了作為國禮的皇室專用瓷器。

邢窯為唐代著名的白瓷瓷窯。

經馮先銘考證,除邢窯外,的瓷器標本看,唐代定窯多生產盤、碗、爐之類的生活用品。近年來在某次定窯研討會上,從藏家處征集到一件刻有唐“大中拾年”紀年款的定窯白釉塔式罐,與陜西歷史博物館所藏的一件唐三彩塔式罐相類,可見塔式罐為唐代典型的佛教用器。

此件白釉塔式罐高大莊重,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應注意的是,唐代刻劃款識的字體多為楷書,雖然潦草,但字體結構嚴謹,筆劃有力,轉折自如,具有古樸的風韻。現代新仿器中,仿制“盈”字款的白釉瓷較為常見(圖14)。

但仿品的“盈”字款筆法生硬,有的筆劃軟弱無力,唐代字體風格的神韻難以仿制。再結合胎釉分析,唐代邢窯瓷器胎質潔白細膩,釉質潤澤如玉;仿品的胎質和釉則過于細白,有的釉色宛如景德鎮燒制的白瓷。

三、宋代瓷器款識

宋代是我國制瓷業蓬勃發展的時期,全國瓷窯大約有200 余處,除官、哥二窯之外,多為民間瓷窯,汝窯、鈞窯、定窯也是在民窯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燒制宮廷貢瓷的窯口。宋代瓷器款識無論官窯還是民窯,表現手法多為在胎體上刻劃,其次是模印或墨書。其內容較為豐富,有紀年、吉言、詩詞,或物主、工匠的姓氏。清宮舊藏的五大名窯瓷器底部還多有內務府玉器作刻制的乾隆御題詩等。首先先介紹宋代五大名窯的款識。

1. 宋代汝窯款識目前已知有三種款識。

第一種為室名款。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宋汝窯盤器底刻有“壽成殿皇后閣”6 字(圖15)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宋汝窯紙槌瓶、出戟尊,器底刻有“奉華”2 字(圖 16)

均為宋代皇城宮殿名,是宮廷玉作工匠后刻。

第二種為物主的姓氏。

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各收藏有一件器底刻有“蔡”字的汝窯盤(圖17)

據馮先銘考證,“蔡”字款可能指的是宋徽宗時權臣蔡京或其子駙馬都尉蔡

第三種為天干款,如“甲”(圖 18)

“乙”(圖19)

“丙”(圖 20)

等字,是清乾隆朝給汝窯瓷器劃分等級時由宮廷玉器作所刻。北京故宮博物院有兩件刻“乙”字汝窯盤;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三件刻“甲”字汝窯盤、一件刻“丙”字汝窯盤(此盤口鑲有銅邊)。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來汝窯的仿品較多,早在 20 多年前河南省寶豐縣汝瓷研究所為了重現汝窯的神韻就開始研究并仿制汝瓷,現代文物市場受趨利影響更是極盡所能仿制汝瓷,

許多仿品的底部刻有“清涼寺”款(圖 21)

,或刻“蔡”(圖22)

“甲”“乙”“丙”及乾隆御題詩(圖23)

等款。仿品所刻款識與傳世品不同,有楷書款也有篆書款,有陰刻也有陽刻;有的款識字體雖規正,但筆劃粗重;有的陽刻詩文款的文字全部帶釉,這在傳世品中是絕對沒有出現過的現象。

此外仿品的詩文款不僅刻在器物的底部,有的還刻在圓器的里心或琢器的腹部,刻款文字內還涂有醬釉金彩,這些現象與傳世品都是有區別的。

所以看汝窯瓷器時一定要更多地結合胎、釉、造型特征去鑒定,比如有的帶有乾隆御題詩的仿品釉色很精美,但天藍釉的釉色過于鮮亮,與宋代汝窯的那種乳濁狀不透明又溫潤如玉的近似天藍色釉相比差別極大。

2. 宋代官、哥窯款識宋代官、哥窯從傳世品來看基本上都是無款的。

僅見有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一件底部刻有“古”字的宋代官窯盤(圖 24)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的兩件刻有“文”字(圖25)

“殿”字的官窯盤。(圖 26)

這三種刻款均為后刻,其意義何在尚有待研究。

需要注意的是官、哥二窯歷代仿品很多,明清時期景德鎮官窯就多有仿制,但其仿品都具有明清官窯特征,尤其是清雍正、乾隆朝官窯仿品都署有本朝官窯紀年款。

近幾十年來浙江地區及景德鎮窯場對宋代官、哥窯都有仿制,一般的仿制品為現代藝術瓷,真正的仿古瓷有的足以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但古代器物的神韻是很難仿制的,為了誤導藏家,作偽者便在仿品的底部添加各式各樣與官窯相關的款識。

作偽樣式多在仿品底部中心留出一不施釉的方框,施醬釉,在上面陰刻或陽刻“官”字款(圖27)

“柴”字款(圖 28)、

“柴世宗”款(圖 29),

或刻劃與官窯有關的文字如“郊壇下官窯”款(圖 30)、

“大宋官窯”款、“修內司”款南宋官窯”款等(圖 31)、

入窯燒造后底款便呈醬色或火石紅色。帶有此類款識的官、哥窯瓷器皆為仿品。

3. 宋代定窯款識在宋代五大名窯中,定窯是款識最多的窯口。

根據考古發掘結果、專家考證和藏家的收集補充,定窯的款識大約有幾十種之多,其內容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1)宮殿名。

如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定窯“壽成殿”款白釉螭紋盤(圖 32)

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定窯“聚秀”款白釉刻花葵瓣洗

北京故宮博物院陶瓷組在窯址采集的定窯“慈福”款殘片標本等(圖 33)。

(2)宮廷掌管醫藥或膳食機構的名稱。

如北京故宮博物院陶瓷組在窯址采集的定窯“尚食局”(圖 34)

“尚藥局”殘片標本。(圖 35)

據文獻記載和專家考證,北宋宣徽院下曾設六局,分為尚藥、尚食、尚衣、尚舍、尚醞、尚輦。

其中,“尚食局”專門掌管膳饈之事,“尚藥局”專門掌管藥劑診候之事,除設有官員外,下面設有膳工及醫師。

所以定窯白瓷上刻有“尚食局”銘文的器物應是北宋宣徽院下“尚食局”專用器皿,而刻有“尚藥局”銘文的器皿則是“尚藥局”專用器皿,它們都是北宋宮廷專用之物,為定窯專為宮廷燒制的貢瓷。

(3)人名款。

人名款極為少見,目前僅見有定窯“子瞻”款白釉洗(圖 36)

,為胡云法所藏。“子瞻”為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軾之字。

(4)紀年紀事款。

1969 年河北定州發掘了北宋靜智寺和凈眾院塔基地宮,出土了 200 多件定窯瓷器,許多器物都獨具年款。

北宋定窯白釉雙蝶紋洗(圖 37)

,器底墨書“供養舍利太平興國二年五月廿二日,施主男弟子吳成訓,錢叁拾足陌”;

北宋定窯白釉舍利蓋罐,腹部刻“舍利主僧□□,兩瓶舍利。

西草土住人男弟子于慧巖、妻張氏、侄男陳留,男弟子陳知緒、妻于氏,女菩薩、女□□□□佛留。至道元年四月日弟子于巖記”共 59 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北宋定窯白釉臥童枕(圖 38)

,底部墨書“元元年八月十七日置,□□□謹記此”,字體遒勁有力,工整大方。

(5)一、二、三個文字的標記。

如“崔”(圖 39)

“龍”“花”(圖 40)

“合”“官”“新官”“會稽”“易定”“長壽酒”等。(圖 41)

這些款識的內容有的是吉祥語,有的是物主姓氏,有的是說明器物用途,有的是說明器物屬地。

比較特殊的是帶有“官”(圖 42)

“新官”(圖 43)

二款的器物大多數出土于五代至北宋前期的墓葬、窖藏或塔基內,如浙江吳越國錢氏家族墓葬群、河北定州北宋靜智寺和凈眾院塔基等。

據馮先銘考證,定窯帶有“官”“新官”二款的器物出土和傳世者達 80 余件,可見數量之多。

以上定窯多種款識的器物,據專家結合考古發掘資料分析研究,大部分都是官府定燒的器物,是為皇室和貴族生產的精美產品。

所謂“官”“新官”二款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供皇室專用的官窯瓷器,而是一種畫押,表明是官府定制的標記。

在五代越窯青瓷或宋代耀州窯青瓷上也發現有“官”字款,應是簽押的文字。

值得注意的是定窯中帶有宮殿名稱的款識,都是成品入宮后由宮廷玉作匠師鐫刻在器物底部的。其余各種款識大都為釉下暗刻紀年款姓氏款則多為墨書

【 結語 】

現代定窯仿古瓷的制作水平很高,典型器物如大梅瓶、孩兒枕,及盤、碗、瓶、罐、爐等,高仿者相當逼真,定窯胎體的竹絲刷紋、渣點,乳白色釉上面的蠟滴痕等特征都能表現出來,從造型到紋飾仿制得都非常精美,但缺乏古代神韻。

款識上仿“官”字款、“新官”款的器物較為多見,但刻劃字體的筆劃顯得笨拙,不如古代款識勁有力。

(責任編輯:田紅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宋代瓷器的特點
古瓷看鑒:融匯貫通的鑒定要點
【鑒別】歷朝官窯、民窯瓷器款識
關于五代柴窯及疑似柴窯器物之我見
宋代瓷器釉色概說
古瓷鑒定要掌握哪些要領?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沙市| 乃东县| 曲水县| 连南| 浦江县| 邯郸县| 澄江县| 白沙| 东海县| 海南省| 云龙县| 舟山市| 名山县| 玉树县| 长治县| 南宫市| 邻水| 洱源县| 义马市| 海安县| 股票| 会宁县| 曲阳县| 永济市| 手游| 宽甸| 化德县| 宜兰县| 那曲县| 辛集市| 宁南县| 桓台县| 扎兰屯市| 乌苏市| 兴义市| 凤凰县| 洮南市| 达孜县| 当阳市| 革吉县| 菏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