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特殊日子,2020年2月2日,千年一遇,神秘的日子,寫此文以示留念,望大家響應號召,在家閱讀不出門,祝早日戰勝新冠病毒。本公眾號是藝術鑒定和藝術行情發布平臺, 關注我們點擊這里公眾號,將給你帶來鑒賞的愉悅和收藏的財富。合作聯系微信:echagu
歷年瓷器拍賣成交記錄供參考:
2、2016年拍賣100件精品瓷器(值得收藏)
唐 五瓣花口凹底秘色瓷盤——法門寺塔基地宮出土
“秘色”一詞在歷史中最早的余韻,來自于晚唐詩人陸龜蒙的《秘色越器》: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遺杯'。
那“千峰翠色”的秘色瓷,從它誕生時起,似乎就擁有著攝魂奪魄的魅力。以至于五代人徐寅作《貢余秘色茶盞》一詩,不吝用“明月染春水”、“薄冰盛綠云”、“古鏡破苔”、“嫩荷涵露”等最惹人遐思的辭藻來稱頌它,五代各種史書記載吳越王多次向后唐、后晉進貢越窯(據考證在今日的浙江上林湖越窯)秘色瓷器,有些用金銀鑲飾,一次多達兩百余件。
唐 五瓣秘色瓷——法門寺地宮出土
秘色瓷作為最早的一種專為皇家燒制的瓷器,與一般越窯青瓷不同,其燒制數量極少且不再民間流傳, 我們說盡管秘色瓷在唐代獨領風騷,它精美而高貴,為皇家所專享,再加上燒制數量很少,又不在民間流傳,以至于自唐中期后世的上千年中,世人只聞其名不見其物,甚至有人曾質疑這種瓷器是否存在,直到法門寺塔基極為偶然的發掘,才讓困擾了國人千年之秘色真相大白于天下。
1987年4月,位于陜西省扶風縣的法門寺正在進行一項古代佛塔的修復施工。當忙碌的工作人員在清理塔基時,意外發現了唐代佛塔地宮。伴隨地宮中器物一件件面世,人們發現了一塊碑,叫做《監送真身時隨真身供養道具及金銀寶器衣物帳》碑。顧名思義,這是一部記錄地宮中埋藏物品的賬目,而秘色瓷就在這個賬目中。在隨后的考古發掘工作中,從地宮中出土了14件精美的瓷器。據地宮出土的《物賬碑》記載:唐懿宗“恩賜……瓷秘色椀(碗)七口,內二口銀棱,瓷秘色盤子、疊(碟)子共六枚。經專家核實考證,它們居然就是消失世間千百年來世人苦苦尋覓的秘色瓷!它之神秘,在其顏色和釉料,在其工藝和審美,也在其人們對有著深厚大唐文化和盛世長安悠悠古韻的無限向往。它們共同的特點是精巧端莊,胎壁薄而均勻,湖水般淡黃綠色的瓷釉,玲瓏像冰,剔透如玉。
▲法門寺出土 八棱秘色瓷凈瓶 故宮藏
而秘色瓷之所以被抬高到一個神秘地位,主要是因為它在制作技術上難度很高。青瓷釉色如何,除開釉料配方,全靠對窯爐火候的把握。
用現代科學解釋,秘色瓷的產生,營造窯爐中的還原氣氛是關鍵。在這種氣氛中,釉料中的氧化鐵被還原,釉色呈現較純凈的青色。反之釉料中鐵元素還是氧化狀態,釉色青中泛黃,就還是普通青瓷。
當然,秘色瓷所用的瓷土也更細膩,釉料經提純也減少了雜質,并通體施釉,裝在特制的匣缽中入爐燒制,這才誕生了青瓷中的極品。
唐法門寺塔基地宮出土
唐秘色瓷碗——法門寺出土
“秘”色之“秘”,具有多重含義,有言秘色瓷燒制用的瓷胎、釉料配方乃至燒制配方都屬絕密;或言秘色指的是釉色,是越窯青瓷中能達到如玉似冰效果的極品;有人認為,秘色與佛教中的密宗有關,用于晚唐極盛的佛教供養;更有一種普遍的看法,秘色指的是秘密等級,即秘色瓷為最高等級的瓷,臣庶不得用,只能由皇帝和地方諸侯使用。只是十一世紀中期后,秘色瓷就不再在任何史料上見載,其后漫長的歲月都無人識得真面目。只剩下“秘色”這個中國陶瓷史上最神秘最高貴的符號,仍遺留在歷史記載中,讓人憧憬悵惘。
五代秘色瓷蓮花碗--蘇州博物館藏
蘇州博物館所藏五代秘色瓷蓮花碗,不是普通日用器,而是一件供奉佛祖的珍寶。它被專家一致認為是秘色瓷中的稀有精品,其發現時間甚至早于陜西法門寺地宮秘色瓷30年。1956年,蘇州市開始對虎丘塔進行維修工作,而一批珍貴的文物就是在這次修繕中發現的。這件最珍貴的秘色瓷蓮花碗就是從第三層窖穴中發現的,當時只能確定是青瓷中的精品,但沒有確定是秘色瓷,真正確定是秘色瓷,是在法門寺地宮秘色瓷的出土證實以后。
該秘色瓷蓮花碗通高13.5厘米,由碗和盞托兩個部分組成。碗為直口深腹圈足,盞托盤口外翻,束腰,圈足外撇。整個器物造型規整,結構巧妙,通體飾以青釉,光潔如玉,清澈碧綠,自露胎處可見胎色呈灰白色。碗身外壁、盞托盤面和圈足都飾有大瓣蓮花淺浮雕,整個造型恰似一朵盛開的蓮花,高雅出塵,可謂秘色瓷中的精品,也看出五代時的超人的工匠技藝和古人的審美。
“秘色瓷”這么珍惜罕有的器物,不僅是當時中國上層貴族的奢侈品,也伴隨著大唐強大的文化輻射力,漂洋過海,來到了當時處于平安時代的日本,下面是日本藏家的一件藏品。
但見四五個侍女正在吃飯。桌上放著幾只中國產的青磁碗盞,由于經濟困難,飯菜十分粗劣,甚是可憐。——見豐子愷譯《源氏物語》第六章《末摘花》
日本藏家提供的六瓣花口內凹底秘色瓷盤
豐子愷只簡單的將這些來自中國的餐具翻譯為“青磁碗盞”,雖然那個年代不能推定,這些萬里而來的越窯青瓷中一定有秘色瓷的存在(即使是中國,法門寺出土前無人能識,出土時才有可靠的秘色瓷物證)。但在平安朝貴族心中,秘色瓷無疑是最高級唐物的化身。秘色青瓷成為宮中儀式中必不可少的貴重物品,受到王孫貴族的竟相追捧。
1987年,法門寺出土了一批身份確鑿的秘色瓷(也是迄今唯一公開的一批,未有公開的肯定也有),我們才能一睹已經消失千年的“秘色”真容,它呈現溫潤的青綠色,仿佛春天樹枝上的一抹新綠般悅目清心。釉層輕薄瑩潤,淡雅柔和,宛如美玉一般青翠秀麗,呈現出一種如冰似玉的溫柔之美;釉質晶瑩潤澤,色調清新,色澤純正,清澄如山峰下的一泓秋水,明亮似天空中的皓月。
唐秘色瓷碗——法門寺出土
唐秘色瓷碗——法門寺出土
唐晚期秘色瓷雙系瓜棱蓋罐
唐秘色瓷民間收藏(網絡)
唐秘色瓷碗——法門寺出土
唐秘色瓷民間收藏(網絡)
五代秘色瓷五重瓣蓮花水盂
五代秘色瓷牡丹粉盒
唐秘色瓷牡丹粉盒 民間藏品(網絡)
這件日本藏的瓷器曾經在澳門被拍賣
在中國,秘色瓷雖然技藝失傳,但對秘色之“青”的審美卻在文化中一以貫之, 唐徐夤曾在《貢余秘色茶盞》詩中稱贊秘色瓷說,“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云”。 這一泓綠水曾在唐人眼前蕩漾,千年后又在我們心中泛起波瀾;感受秘色之青,方知青色之變幻萬千,可融人為于自然之中,亦可融自然于人為之中,巧奪天工,令人意醉神迷。
從市場和網路觀察,也不時能見到類似非典型器,青色偏白較多,不妨可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