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阿拉伯帝國存在了600多年地跨亞、非、歐三大洲與中國的唐五代十國、宋朝處于同一時期…
伊斯蘭阿拉伯帝國在中國唐朝被稱為大食,它的建立者就是伊斯蘭的宗教領袖穆罕默德。
阿拉伯帝國存在了626年,先后有三個王朝即四大哈利發時期(632一661)倭馬亞王朝(661一750)阿拔斯王朝(750一1258年)
阿拉伯帝國和我國的唐朝、五代十國、宋朝是同一時代。
阿拉伯帝國先后征服的地區包括地中海東部、波斯、埃及、西班牙半島、外高加索、中亞西亞 、印度河以東的廣大地區,橫跨歐、亞、非三洲,它是世界古代歷史東西跨度最大的帝國之一,國土面積達1340萬平方公里。
1.阿拉伯帝國的創立
阿拉伯帝國的創立者是伊斯蘭教的精神領袖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出身于麥加城一個沒落商人貴族,父母早亡,由其伯父將其撫養大。據記載他樂善好施,為人誠實,在山洞修行時,安拉派使者。傳達旨意,令其宣傳《古蘭經》一文。
從此穆罕默德作為先知者安拉的使者傳教。并建立了第一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麥地那是它的中心。之后逐步統一了阿垃伯一世界,創立了伊斯蘭教義。
公元632 年6月8日偉大的穆罕默德去世。
伊斯蘭國家進入哈里發統治時期。由于穆罕默德生前沒有指定繼承人,大家經過商討推薦最早跟隨傳敎的伯克爾繼承作為安拉的使者,繼續傳教,伯克爾名號為哈里發。
之后有歐麥爾、奧斯曼、阿里哈里發,這期間伊斯蘭帝國同拜占帝國,波斯帝國進行戰爭,取得輝煌的戰果。他們采用。
包抄等靈活戰術,先后攻克大馬士革、耶路撒冷、占領伊拉克、伊朗大部,巴勒斯坦、埃及,651年奪取亞美尼和阿塞拜將。
直接把領土擴大到非洲,歐洲,亞洲。但是高速的擴張也使帝國內部產生了不和。
2.內部紛爭
首先,先知穆罕默德哈希母家族成員,對倭馬亞家族和奧斯曼繼承承哈里發的合法性提出質疑。他們認為只有由先知穆罕默德家族后裔,有資格繼承哈里發,因此他們只承任阿里為合法的哈里發繼承者。
并自己建立了一個派別叫什葉派,而奧斯曼所領導為遜尼派。雙方產生了對立發生了內訌。這也就是穆斯林什葉派和遜尼派的來歷。雙方已鬧了一千多年了。
3.倭馬亞王朝與軍事擴張
最后倭馬亞家族勝出,其家族的穆阿維葉擊敗其它人選,建立王朝,史稱“倭馬王朝。”都城建在大馬士革。
阿拉伯帝國倭馬王朝時期迅速走上軍事擴張之路,軍隊行動迅速,士兵作戰勇敢。
由于倭馬王朝崇尚白色,所以中國史書稱其為“白衣大食”。
倭馬王朝向東擴至帕米爾高原,形成直接與中國唐朝對峙局面。
向西進入歐洲占領西班牙半島,占領西歐的法蘭克王國。
向南進入非洲,占領突尼斯,阿爾及利亞。
阿拉伯帝國倭馬亞朝時期進入快速擴張期,它是世界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之一,地跨歐、亞、非三洲,隨著時間的推移,倭馬亞王朝內部統治不穩定,之后穆罕默德叔父的后裔阿布.阿拔斯奪取了政權,建立了阿拔斯王朝。阿拉伯帝國又進入了阿拔斯王朝統治時期。
4.阿拔斯王朝的輝煌與帝國的滅亡
阿拔斯奪取政權后建立的阿拔斯王朝,崇尚黑色,旗幟大都是黑色的。因此,中國史書稱其為“黑衣大食”。
阿拔斯王朝建立后,在巴格達建立了新都城,于公元762年遷都巴格達。
阿拔斯王朝統治期間,特別是哈倫拉希德(786—809)與馬蒙(813一833)統治時期,統治人口4400人,國內政治穩定,國庫盈實,經濟文化繁榮。
在巴格達建有綜后學術機構“智慧宮”阿拉伯帝國進入鼎盛時期。
到了公元九世紀,突厥將領取得軍事大權,架空了帝國哈里發的統治權力,哈里發統治名存實亡。
與此同時,而另一支強大的帝國,來自蒙古草原的蒙古帝國,正在實現它的偉大帝國夢,帝國為擴大領土,進行了第三次西征,帝國主帥旭烈兀與1258年攻克巴格達,俘獲阿拔斯哈里發。阿拉伯帝國滅亡。
5.阿拉伯帝國的影響
阿拉伯帝國橫跨歐亞非三洲,時間長達600多,我們通用的阿拉伯數字就是從印度經阿拉伯人傳入歐州的。中國唐都長安經常能見到大食的商人、使節,所以它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和經濟往來,特別是它的宗教思想,傳播甚廣,現在世界各地都有穆斯林教徒,伊斯蘭教成為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