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病年輕患者多,越老越少見。”日前,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舉辦了多發性硬化患者關懷項目交流會,胡學強教授如是說。專家稱,目前診斷和藥物使用都有新發展,只要治療及時得當,多發性硬化患者是可以回歸正常生活的。
■新快報記者梁瑜 實習生 竇云云
準確診斷和及早治療很關鍵
胡學強告訴記者,廣州一位中學女教師,剛確診為多發性硬化的時候很擔心。好在診斷較早,經過及時治療后,恢復了正常生活,并有了自己的孩子。由于生活基本正常,連家人都不知道她有這個病。
可見,早期及時治療對多發性硬化來說極為重要。胡學強介紹,多發性硬化是脫髓鞘疾病中最典型的,它是一種炎性脫髓鞘疾病。而脫髓鞘出現了炎癥,時間久了會導致髓鞘脫失。髓鞘是神經的保護層,如果髓鞘完全脫落,神經就不再受保護,受到來自外界的傷害時就會很難恢復了,功能會受影響。如果早期得到及時治療,可抑制炎性脫髓鞘的發生或對已經發生脫落的髓鞘進行修復,病人完全恢復的可能性也會很大;否則可能會導致失明、運動障礙等殘疾。
“多發性硬化屬于罕見病,癥狀比較雜,比如視力減退、步態不穩、單肢或多肢麻木、眩暈、直腸功能障礙等,所以很容易出現誤診的情況,從而耽誤了最佳治療的時間。”因此,一旦懷疑有多發性硬化,最好能到診治實力比較強的醫院就診。
近年來,多發性硬化的診斷有了很大提升。“單純依靠病癥來判斷可能會導致誤診誤治。”胡學強稱,專業設備的輔助不僅為病情的徹底排查提供了方便,也是對癥用藥的基礎。“現在更重視腦部及脊髓的核磁共振檢查。”他介紹,一旦出現類似癥狀,就可以進行一系列的檢查,頭顱、脊髓的核磁共振、腰穿、視神經、血液抗體等,甚至可在還沒有發生復發癥狀或癥狀不重時就能確診復發,從而可以及時調整患者的治療方案。
藥物不多但在逐步豐富
專家介紹,目前多發性硬化尚無有效的根治療法,臨床上仍舊以疾病修正治療(DMT)為主。疾病修正治療以化學藥物、干擾素、單克隆抗體及肽類藥物為代表。
現在國內有兩類DMT治療多發性硬化的手段,一是通過皮下注射干擾素,一周三次;另外一種則是口服DMT藥物。歐美已上市的多發性硬化的DMT治療藥物超過16種,而我國治療率較低,藥物選擇少,目前僅有兩種口服DMT藥物獲批,一個是特立氟胺,另一個是芬戈莫德。
DMT藥物是國內外指南及共識推薦的緩解期標準治療藥物,可以有效降低復發、延緩殘疾進展。它通過改善自身免疫系統紊亂,降低免疫系統細胞的活性,從而達到減輕癥狀,延緩多發性硬化的目的。
但是,DMT藥物目前來說價格高,而且需要長期服用,一年十多萬元的藥費即使算上買贈等優惠措施,仍無法滿足大部分患者。
據了解,在歐美,DMT使用率已超過86%。《中國多發性硬化患者生存報告(2018)》顯示,中國多發性硬化標準治療藥物使用率僅10%,31%的患者因藥費太貴而放棄治療,高達60%的患者在緩解期選擇不接受治療。
“由于各種原因用不了DMT藥物的病人,也可以采用其他治療方案。”胡學強告訴記者,在出現DMT前,他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來治療多發性硬化,效果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