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重讀《聰明的投資者》:格雷厄姆的投資心理學


作者:CxEric

來源:CxEric的讀書與投資筆記(ID:cxericreading

巴菲特曾說價值投資只有兩門課程,一門是如何給企業估值,一門是如何看待市場。

自從1934年《證券分析》出版以來,前一門課程的發展日新月異,不時有年輕講師躍上講壇,宣講后格雷厄姆時代的價值投資,這多少讓華爾街教父的地位有點動搖,以至于年輕投資者總愛問:

“格雷厄姆過時了嗎?”

不過依我看,至少在《如何看待市場》這門課程上,格雷厄姆先生依舊穩坐第一講席——在洞悉投資者人性弱點、對抗市場暴君等議題上,格雷厄姆至今罕有敵手,以至于1949年出版的《聰明的投資者》讀來就像在告誡今天的股民。

《聰明的投資者》——這本引導巴菲特皈依價值投資的經典著作,在為讀者提供一套系統分析框架外,還花費大力氣構建獨特的“股市心理學”,因為作者相信,影響投資成敗的最大因素不是數據、邏輯或知識,而是情緒。

格雷厄姆說,《聰明的投資者》之寫作目的“主要是指引讀者,不要陷入可能的嚴重錯誤,并建立一套能放心的投資策略”,為此“我們將以大量篇幅討論投資者的心理,因為投資者最大的問題,或甚至最大的敵人,很可能就是他們自己。”

重讀《聰明的投資者》,重溫格雷厄姆的股市心理學,重新認知“自己”在投資決策的位置。

01

“聰明的投資者”是什么意思?

《聰明的投資者》聲名遠播,但很少人細究書名——《聰明的投資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種常見理解是在智力和知識上,認為聰明的投資者,就是掌握了正確信息、方法和理論的人;另一種理解是以結果論聰明,凡是賺錢的就人叫聰明的投資者,虧錢的人就叫愚蠢的投資者。

但這兩種理解都非作者本意。

根據《聰明的投資者》評釋作者賈森·茲威格的說法,格雷厄姆在該書第一版時曾給出關于書名的討論,“聰明的投資者”這個詞其實“與IQ或SAT的成績毫不相干”。

聰明的投資者——“它只意味著要有耐性、紀律,并渴望學習的態度,還必須能夠掌控自己的情緒,并且懂得自我反省。格雷厄姆解釋說,這種“聰明”(intelligent)是指性格方面的特質,而不是指智力。”

就此而言,有繁體譯本將《The Intelligent Investor)》譯為《智慧型股票投資人》,把intelligent譯為“智慧”而非“聰明”,似乎也不無道理——五項素質都具備的人,不知道智力高不高,但智慧肯定不低了。

在某個程度上,這個定義可視為格雷厄姆心目中的“理想投資者”畫像,也是一張投資者的自我審視清單,諸位讀者不妨問問自己,是否能做到:

有耐性;

有紀律;

渴望學習;

掌控自己的情緒;

懂得自我反省。

同時,這個定義也映照出《聰明的投資者》的一個隱含基調,即始終相信:投資成敗主要取決于投資者自己。因而,不論外在環境如何變化,價值投資的功課都在投資者自己身上,所謂“君子求其在己。”

格雷厄姆試圖說服讀者,盡管未來不可知,股價也無法預測,但只要我們做好自己的功課——采用正確的態度、科學的方法、理性地思考,以及做好情緒管理——我們就可以無懼未知的明天,不用害怕喜怒無常的市場暴君。

尤其是情緒管理——格雷厄姆說,“那些在投資操作過程中做好情緒管理的“普通人”,比那些沒有做好情緒管理的人更有機會賺大錢,也更能夠保留住錢財——雖然那些沒有做好情緒管理的人,可能擁有比較多的金融、會計和股票市場知識,但終究比不上情緒管理來得重要。”

所以,就如他反復勸誡的那樣:“親愛的投資者,問題不在于我們的命運,也與我們的股票無關,而是在于我們自己……”。

02

投資第一要務:保護好自己

如果你走進書店,隨手拿起一本教炒股的書,你會看到什么內容?

我賭十塊錢,作者會告訴你他有一些投資秘訣,你只要跟著他的方法,先是一二三四,接著ABCD,你就會獲得很不錯的收益,甚至打敗大盤。看,投資,就是這么容易。

大部分股票書籍都是如此,它們熱衷于傳授一些賺高收益的神奇方法,明示暗示你“投資很容易”、“你也可以擊敗大盤”。說到這,我不禁想起芒格的一句名言,“投資并不容易,認為投資很容易的都是傻瓜。”

格雷厄姆當然不是那個傻瓜。他在傳授投資策略的同時,花費了同等(甚至更多)的力氣來告誡讀者——不要低估投資的難度,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這個領域困難重重,危機四伏,尤其是當你試圖投機/預測股價/自以為是的時候。

這就是《聰明的投資者》這本書的奇特之處:

當他們告訴你投資很容易,格雷厄姆告訴你投資很難;

當他們告訴你怎樣在股市里賺錢,格雷厄姆告訴你怎樣在股市里不虧錢;

當他們說讓我們來痛揍市場先生吧,格雷厄姆卻說讓我們小心翼翼地活下去吧。

這樣的觀念或許很掃興,就像對初入江湖的新手俠客說,大俠也要上班打卡,領工資交房租,遇事請報官府衙門,非必要請勿打架斗毆——這有點無趣,但在江湖泡久了你就知道他是對的。

事實上,這就是價值投資的核心特征:致力于規避損失(loss avoidance)、防范錯誤。卡拉曼說,“大多數投資方法都不注重避免損失,也不注重評估一項投資的實際風險與收益的比較。據我所知,只有一種方法是這樣的:價值投資。”

這也是《聰明的投資者》全書的一條隱含主線:投資者如何保護自己。

沿著這條論證線索,我們差不多就能串起整本書,也能很自然地理解,為什么作者要苦口婆心地做了一些“無關主題”的事情,包括定義什么叫投資/投機,區分防御型/積極型投資者,回溯美股一百年歷史,發展市場先生模型,等等。

一切都是為了教會投資者保護自己。如果你聽從格雷厄姆的建議,請將此視為在投資世界生存的第一要務。

畢竟,除了你以外沒有人會保護你。券商不會,媒體不會,央行不會,你粉的大V也不會。

03

認識自我:你要當哪一類投資者?

在一本投資的書里談論“認識自我”,多少有點跑錯片場的感覺,但這就是格雷厄姆給讀者的第一個建議:你要誠實地評價自己,然后下決心——是當一個防御型投資者,還是當一個積極型投資者?

我多年前第一次讀《聰明的投資者》時,年少無知,讀至此處深感無趣與不耐煩,心想:這有什么好討論的?趕緊把寶劍交出來,告訴我股壇必勝法,別整那些沒用的——就差直接問格老要代碼(“拿來吧你”)。

興許也是擔心讀者等閑視之,格雷厄姆警告稱,如果讀者對某一證券看法不確定,這并不會有很大的傷害,但“投資者在防御型與積極型之間的選擇則非常重要,他在做這個基本決定時,絕不應該模棱兩可或采取折中做法。”

01、兩類投資者:防御型/積極型

所謂“防御型投資者”,指的是關心資金安全,同時不想多花時間精力的人。這類投資者的特點,主要是避免重大的錯誤或損失,其次是不必費神費力去做經常性的決策。

相較之下,積極型投資者(或主動型、進取型)的主要特點是,他們愿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去挑選出合理且具有吸引力的股票,以獲取超過一般平均的報酬。

因此,區分標準就是誠實地自問自答:我有多懂證券投資?我愿意投入多少時間與精力?我有多少 “智力上的努力”與“技巧”(intelligent effort and skill)?

02、答題:誰是防御型投資者?

為幫助讀者理解,格雷厄姆虛構了三個人:

1、一個擁有20萬美元,以此來養活自己和孩子的寡婦;

2、一個正處于職業生涯巔峰的成功醫生,擁有10萬美元的積蓄,而且每年還會增加1萬美元;

3、一個周薪200美元的年輕人,每年儲蓄1000美元。

問:誰是防御型投資者?誰是積極型投資者?

很多人可能會答:寡婦、年輕人是防御型投資者,醫生是積極型投資者——因為寡婦的“風險承受能力”看起來最弱;年輕人雖時間多但本金最少;相較之下,醫生年富力強,又現金流充沛。

格雷厄姆卻告訴我們:三人都很可能是防御型投資者。不僅如此,他甚至說:“那位收入不錯的醫生,并沒有寡婦所面臨的壓力和制約,但我們認為他的投資選擇也是大致相同。”

大寫的WHY?

因為醫生也必須自問:我是否愿意認真從事投資活動?——“如果他缺乏動力或能力,那么他最好就是接受成為一個防御型投資者。其投資組合的配置基本上和那個“典型”的寡婦并沒有不同。”

沒錯,“一般而言,醫生也許比寡婦更有可能成為一個積極型的投資者,而且成功的機會更大”,但作為投資者,那位醫生“有一個重大障礙,那就是他沒有時間接受投資教育,也沒時間管理自己的投資。”

下面這段話或許有點偏見,但可視為對所有“專業人士”的勸誡:

“事實上,醫務人員在證券交易方面的無能是眾所周知的。其原因在于,他們通常對自己的智力極具信心,而且強烈渴望獲得高報酬,但他們往往沒有意識到,投資若想獲得成功,不僅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還要對證券價值做出專業的判斷。

說到底,“投資者應購買何種證券,追求多高的報酬率,這并非取決于個人的財力,而是取決于投資者在金融方面的能力,包括知識、經驗和性格等。”

03、大部分人的選擇:防御型投資者

聰明的讀者或許會發現,按此標準大部分人都應該是防御型投資者?

是的,這就是格雷厄姆的看法:“如果根據這一推論,或許大多數的證券持有者,都應該選擇成為一個防御型投資者。因為大多數人沒有時間、決斷力和精力,也沒辦法像經營事業那樣從事投資活動。”

——與你的年紀無關,與你的資產無關,與你的職業無關。在格雷厄姆的世界里,投資者最寶貴的資源是時間、努力與智慧。

好了,假如你在誠實評估自己后,決定當一名防御型投資者,這又意味著什么?這基本意味著你要:

只采用簡單容易理解的投資方式;

不要花費太多時間在證券投資上;

優先追求本金的安全;

滿足較低的投資收益率;

分散化投資是必選項。

(注:防御型策略往往指向指數基金,本文暫不展開)

同時,這條路的難點不在知識,而在心態:“他們應該要滿足于防御型投資組合所能夠提供的優異報酬(甚至是較低的報酬),而且他們還應該堅定抵制不斷出現的誘惑,不要為了增加報酬而偏離正軌。”

但不管你選擇什么道路,標配都是誠實地看待自己。

04

認知行為:投資與投機的混淆

“告訴你不要投機,對我們而言十分簡單;但聽從我們的建議,對你來說卻十分困難。”

——本杰明·格雷厄姆

這句話字里行間都透著一股對人性的失望。我想作者非常清楚,不管他如何雄辯滔滔地論證投機的危害,依然會有許多人禁不住誘惑,背棄價值投資,頭也不回地奔向投機的俄羅斯轉盤。

在戒賭這個議題上,數學,邏輯,歷史,乃至經驗都療效有限。

這就是普通投資者虧損的原因:無法誠實地認識自己的行為——尤其是不知道自己在投資,還是在投機?以及更危險的——明明在賭錢,偏說在價值投資。

如何分辨投資與投機?要點有三。

01、定義不同

格雷厄姆對“投資”有嚴格定義。

“投資操作必須以深入分析為基礎,確保本金的安全,并獲得適當的報酬,而不符合上述條件的操作就是投機。”

賈森·茲威格將該定義擴充為3個要素:

1、買進股票之前,你必須深入分析該公司與相關業務是否穩健。

2、你必須保護自己,以免遭受重大的損失

3、你只能期望獲得“適當的”報酬,但不要期望過高。

就此定義而言,看圖說話談不上是投資,聽小道消息談不上是投資,想要“搏一搏單車變摩托”更不是投資。

02、關注點不同

格雷厄姆說,“投資者與投機者真正的區別,在于他們對股市運行的態度。投機者的興趣主要在參與市場波動并從中謀取利潤;投資者的興趣主要在意合理的價格買進并持有適當的股票。”

賈森·茲威格打一個形象的比方,“對投機者來說,連續不斷的報價好比是氧氣——切斷了就會出人命。”與之相反,“即使不知道股票每天的價格,唯有在投資者能對所持有股票感到放心的情況下,格雷厄姆才會敦促你去投資。”

03、方法論不同

典型的投機行為熱衷于追隨股價—— “大多數投機者都是根據走勢圖或其他機械式方法,來決定買進或賣出的時機。幾乎所有“技術方法”都采用這樣的原則:因股市上漲而買進,或因股市下跌而賣出。”

格雷厄姆批評稱,“這種做法完全違反了企業合理的經營原則,而且很難持續在華爾街成功操作。根據我們長達50多年的市場經驗和觀察,我們未曾發現有人依據這種”追隨市場“的方法,而能長期持續賺錢。我們可以大膽地認為,這種流行方法其實是十分荒謬的。”

有趣的是,雖然反對投機,但格雷厄姆給的理由無關乎道德,他純粹是認為投機是一場不合邏輯的輸錢游戲:“投機本身并不違法,也與道德無關,不過這種做法(對大多數人而言)通常也無法充實你的荷包。”

“投機顯然并非明智之舉”,尤其是下列的情況:

自以為在投資,實則投機;

在缺乏足夠知識與技巧的情況下,以嚴肅而非消遣的態度從事投機;

投入過多資金,超過了自己可承擔虧損的能力。

對于那些仍想投機的人,這是格雷厄姆的最后忠告:“如果你想投機,請睜大自己的雙眼,認清自己最終有可能會虧損;一定要將投機的資產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并把它從你的投資計劃中分離出來。”

05

看待市場:從市場暴君手下解脫

有沒有一杯“忘情水”,一杯下肚,從此忘記俗世的恩怨情仇?沒有。

有沒有一杯“忘市場水”,一杯下肚,從此忘記股票的貪婪恐懼?沒有。

在一切關于人性的議題上,從來沒有簡單的解決方案。

因而,我們不可能在讀完《聰明的投資者》后即刻對市場波動免疫,我們唯一能期待的就是,如果我們沿著格雷厄姆留下的路標小心前行,或許可以在投資的道路上少一些彎路、錯誤和驚懼。

如果一切順利,我們將有機會從市場暴君手下解脫。

01、誠實地對待自己

當格雷厄姆告訴讀者你可以無視市場波動,不用擔心未來的時候,他其實隱含了兩個先決條件:1、你知道你是什么人;2、你知道你正在干什么。

這兩個原則在《聰》一書中實質是要求你:1、大部分人應該當一個防御型投資者;2、永遠不要投機。我相信,如果一個投資者能堅守這兩個原則,那么他面臨的投資難題至少已減少一半。

實質上,格雷厄姆是在鼓勵讀者做一個誠實的人,尤其是對自己的誠實。“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

02、承認吧,市場就是會波動

有誰曾100%準確預測未來的股市嗎?有,那就J.P.摩根的著名預言:“它將會波動”。

與之相似,格雷厄姆1974年在《股票的未來》中寫到,“我可以有把握地預測,和過去一樣,未來幾年普通股票會漲得太高,也會跌得太低。投資者和投機者一樣,機構和個人一樣,他們都會迎來對股票的迷戀和失望時期。”

所以,這是一個堅硬無比的事實,不管你是否喜歡它——股市就是會不斷地波動。不論你如何選股、構建分散化組合,有時候它就是讓價格低于你的成本——在短期內,這是沒有任何辦法避免的,你只能接受它。

我們要做的不是祈禱“股市不會跌”,而是做好迎接波動的準備。就如霍華德馬克斯說的,未來無法預測,但我們可以準備。

你唯一能期待的就是,在經歷足夠的時間后,你的組合會價值回歸,整體上提供一個令你滿意的結果。

“無論如何,投資者不妨事先接受其大部分持股在未來5年很可能(不僅僅只是可能)出現大幅波動的事實——比如說,從不同時期的低點上漲50%或更多,或從高點下跌三分之一的情況。”

03、什么是風險?

如果股價跌了,是不是就意味著危險?格雷厄姆說NO。

格雷厄姆說,“人們往往把風險的概念進行擴展,只要證券價格可能出現下跌,即使這種下跌只是周期性或暫時的,況且持有者無需在此時賣出,這種情況還是會被視為一種風險。……但從實際意義來看,我們認為這并非真正的風險。”

這個解釋非常合理,因為市場總是會波動的,即便什么都沒發生,股價也會有時高于你的成本,有時低于你的成本,如果你可以不被迫賣出股票,這中間的波動就不會對你造成實質的傷害。

即便價格下跌,你的投資組合也可能是安全的:“真正的投資并不會只因為持股價格下跌就導致虧損;價格雖然可能出現下跌,但這并不表示他就面臨實際虧損的風險。如果一組精心挑選的股票投資組合,經過若干年后能為我們提供滿意的整體報酬,那么這一組和實際上就可以說是“安全”的。”

“在此期間,其市場價值肯定會波動,甚至有可能低于買進成本。如果我們非要把這種情況視為該投資的”風險“,那么該投資就會是同時具有風險卻又是安全的。”

“為了避免這種混淆的狀況,因此我們把風險的概念,僅局限于價值的損失(例如因為公司狀況嚴重惡化,或因為一開始就以遠超證券內含價值的價格買進,造成之后賣出時的虧損)。”——這就是格雷厄姆對風險的看法。

04、不要身處“被迫賣出”的境地

投資的關鍵原則是:在你想賣股票時賣出,而不是你不得不賣時賣出。

格雷厄姆說,“請注意這個重要的事實:真正的投資者是不會被迫賣出股票的,而且任何時候他都無須理會股價的漲跌。他只有在適合賣出的合理價格出現時,才會去關注股價。”

事實上,任何一個會被迫出售股票來“買單”(如強平、還債、支付賬單)的人,是永遠沒有資格說他可以無視股價波動的——這不是自欺欺人,又是什么呢?

05、股價的意義

如果你將股票理解為代碼,那股價就是股票的本質屬性;如果你將股票理解為公司,那股價不過是人們對某公司的一種群體評價。

在格雷厄姆的世界里,投資者有權超然于這種評價體系——你可以選擇接受他們的看法,也可以選擇拒絕他們的看法。股價,不過是他們的一種看法罷了,關鍵不是他們有什么看法,而是你有什么看法。

正如格雷厄姆所說,“一個有報價的市場給了投資者一定的選擇權,反之則不能。但是,證券市場并不能迫使投資者必須接受當前的報價,投資者可能寧愿利用某些其他的來源,自己進行評價。”

“因此,如果投資者因為擔心市場非理性下跌而自亂陣腳賣出股票,那么他就是把自己的基本優勢轉變成了基本劣勢。對這種人而言,如果股票沒有市場報價可能會更好,因為這樣他就不會因為其他人的錯誤判斷而遭受精神折磨了。”

看,有時候股價下跌,不是因為你做錯了什么,而是處于“他人的錯誤”罷了——為什么要因為他人的錯誤而折磨自己呢?

“他應該永遠銘記在心的是,市場報價只是為了交易上的方便,而他可以利用市場波動進行操作,也可以選擇忽略他們。千萬不要因為某一股票已經上漲就買進,或是因為某一股票已經下跌就拋出。”

“基本上,價格波動對真正的投資者只有一個重要的意義:當價格大跌時,提供了明智的買進機會;當價格大漲時,提供了明智的賣出機會,而其他時候,如果他可以忘記股市的一切,而把注意力放在股息收益與企業的運營績效上,他將會做得更好。”

尾聲

投資的重大錯誤

當格雷厄姆在《聰明的投資者》引言中寫道,他的寫作目的 “主要是指引讀者,不要陷入可能的嚴重錯誤,并建立一套能放心的投資策略”時,已經揭示了這本書會聚焦在投資者的重大錯誤上,而投資者大的錯誤、危險都源自自己。

盡管格雷厄姆沒有明講,但他實際上說得很清楚,投資者最常見的錯誤有兩類:錯誤地認識自我;錯誤地認識自己的行為。

我相信這會出乎大部分人意料,因為很多人以為自己虧錢,是因為:缺乏一些關鍵信息;沒有掌握某個神奇方法;沒有經歷科班訓練;交易技巧不夠嫻熟。

但正如賈森·茲威格所說,“歸根結底,金融風險不在于你擁有什么樣的投資,而在于你是什么樣的投資者。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風險,那么請走到離你最近的盥洗室,站到鏡子面前——你從鏡子里看到的這個人,就是你投資最大的風險!

所以為什么你會虧錢?大多數情況下沒什么復雜的原因,不過是你干了一件蠢事罷了。一件在現實世界也會被認為愚蠢的事情——如果在現實中賭博是一件愚蠢的事情,那在股市里也是。

最后,價值投資者以“無視股價波動”著稱,但要做到這一點,除了必要的知識儲備外,還需要確保自己做好了一件事:沒有做蠢事。只有在這個前提下,價值投資者才有底氣直面市場先生,甚至可以無視它的存在。

如果這些都做到了,投資者可以不用懼怕未來,不用懼怕市場先生,不用害怕沒有人同意你的看法。格雷厄姆在全書最后一章說,“眾人不同意你的看法,并不能說明你是對的還是錯的。如果你的數據和推理是正確的,你的作為就是正確的。”

“在證券投資領域中,一旦獲得了足夠的知識和經過驗證的判斷后,勇氣就成為了至高無上的美德。”

最后的最后,在這段閱讀/寫作格雷厄姆的過程中,有個畫面多次浮現我腦海:市場先生化身巨獸,在城中大肆破壞,它對著投資者憤怒咆哮,露出一口獠牙,但那位真正成熟的價值投資者淡定地回敬它:“我不怕你。”

以前,我以為那只巨獸名為市場先生;但現在知道,那只巨獸源自我們的脆弱內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格雷厄姆過時了嗎?重讀經典《聰明的投資者》:投資者大的錯誤、危險都源自自己
投資的基石:必須考慮規避風險
(精)價值投資的簡史及其在當代的演變2011-11-05
《金融交易學——一個專業投資者的至深感悟》2
《安全邊際》精華部分匯總
天南財務健康談: 巴菲特:我的老師格雷厄姆 巴菲特:我的老師格雷厄姆2017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兰县| 灵山县| 莱阳市| 论坛| 洛浦县| 双桥区| 陆丰市| 永定县| 哈巴河县| 贵德县| 通榆县| 大宁县| 龙山县| 昭觉县| 大石桥市| 揭阳市| 孝义市| 高唐县| 吐鲁番市| 卫辉市| 视频| 库尔勒市| 盘山县| 安阳市| 子长县| 铁岭县| 左权县| 股票| 偏关县| 双辽市| 凤凰县| 富源县| 工布江达县| 大足县| 大渡口区| 新密市| 鹤壁市| 克什克腾旗| 巴中市| 大渡口区| 莱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