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最好的中醫偏方,民間祖傳秘方,請關注民間偏方PF99PF
1972年,李小龍主演的《精武門》讓陳真這個虛構的角色變成了“精武”的化身。陳真的臨空一腳,慷慨就義,已然成為了電影史上的經典橋段,被不同的演員反復模仿。
其中有個細節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李小龍身后是沒有任何牌匾的,梁小龍身后則掛的是“精武館”,甄子丹身后又變成了是“精武門”。這是因為歷史上“精武無門”,給了后人無限演繹地空間。
“精武”一詞撇不開英年早逝的霍元甲和同盟會。1909年霍元甲創辦精武體操學校,使用體操一詞,可見精武會之初就有細化傾向。
精武會的創辦跟陳其美、陳公哲、陳鐵生這三個同盟會會員密切相關,俗稱“三陳”。陳真這個虛構的角色,則是綜合了三陳和霍元甲真正的徒弟劉振聲四個人的故事而成。
話說1909年的冬天,有個叫奧皮音的sb西洋大力士,口出狂言要與華人較量,并以輕蔑的口吻將華人稱為“東亞病夫”。同盟會會員農勁蓀、陳其美、陳公哲、陳鐵生邀請霍元甲到上海和奧皮音比武。
霍元甲、劉振聲于1909年12月下旬和1910年四月兩次到上海找奧皮音,但這個洋鬼子都做了縮頭烏龜,不敢迎戰。
1910年,日本大力士來上海挑戰霍元甲,霍元甲派他的徒弟劉振聲上場迎敵,劉連勝對方五人,霍元甲師徒從此威名遠揚。
后來,陳其美等同盟會會員順勢創辦“中國精武體育會”,希望10年內訓練出千萬名體格強健,并有軍事技能的青年,以適應大規模的革命運動。
“中國精武體育會”由農勁蓀任會長,霍元甲主持武術技擊訓練。陳其美有留日背景,處事果敢決斷,這是陳真的一個重要原型。(上圖為最初的“精武體育會”會所)
陳公哲是“精武四杰”之一,為了精武會不斷捐資,在他的努力下,精武會在抗日戰爭爆發前發展迅速,從上海到廣州、東南亞、美國都有分會。
1920年他邀請孫中山為精武會10周年題寫了“尚武精神”的牌匾。幾部精武電影中都講述了陳真的社會活動,他便是以此為原型的。
陳鐵生也是同盟會會員,“精武四杰”之一,早年參加過南社,真正的武術高手。陳真的身世是帶藝拜師,應該是取自劉振聲;其性格取自陳其美,敢想敢做敢作敢當,而其武功則取自陳公哲和陳鐵生二人。
可惜霍元甲在精武會創辦半年后就英年早逝,不過幸好有他的朋友們繼續精武事業,1915年,精武體操會在閘北的練武及辦公場所遭遇臺風破壞,精武會創始人之一陳公哲當即獻出提籃橋培開爾路73號宅地2畝,建造了新會舍。
照片中的洋樓正是提籃橋培開爾路73號,這是“上海精武體育會”的舊址,可惜啊,樓已于2012年被拆除了。精武會留給我們的,就只有陳真的那臨空一跳了。
(內容來源互聯網,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版權,請聯系小編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