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試題考查成語誤用的類型中有這樣一種情況:某些成語從語法功能或約定俗成的使用習慣上看不能帶賓語,命題者卻讓它帶了賓語,導致使用不當。像名詞性成語和形容詞性成語的后面顯然不能帶賓語,這兩種情況考查的不多;而某些動詞性成語也不能帶賓語,如“耳濡目染”“漠不關心”“聽而不聞”等,命題者往往故意在此設置陷阱,考生必須密切關注。
1、某些成語中的動詞后面已有賓語,該成語自然不能再帶賓語。
例1、這個貪官在位時就肆無忌憚,為所欲為;然而他善于偽裝,經(jīng)常求全責備他人要做人民的公仆。
解析:“求全責備”指苛責別人,要求完美無缺。它由兩個動賓結(jié)構(gòu)“求全(追求齊全)”和“責備(要求齊備)”聯(lián)合構(gòu)成,其后就不能再帶賓語。該句中讓它帶了賓語“他人”,這不合語法,使用不當。
2、某些成語的后半部分是動詞,此動詞能帶賓語,有人就錯誤地以為該成語可以當做獨立的動詞來使用,讓它帶上賓語,這就造成了錯誤。
例2、這幅漫畫對某些政府部門里辦事推諉、漠不關心百姓疾苦的“當事諸公”諷刺得入木三分。
解析:“漠不關心”形容對人或事物感情冷漠,一點兒不關心。它能作謂語,雖然其中的動 詞“關心”能帶賓語,但“漠不關心”這個成語卻不能帶賓語,這是約定俗成的用法。此句中的相關語意可表述為“對人民疾苦漠不關心”,使介賓短語作該成語的狀語。
3、某些由幾個動詞聯(lián)合構(gòu)成的成語如果帶上賓語,切分時就會破壞原有成語的固定結(jié)構(gòu),因此這樣的成語就不能帶賓語。
例3、他時常閱讀有關市場經(jīng)濟理論的新書,卻視而不見書中闡述的新觀點和新方法。
解析:“視而不見”,盡管睜著眼睛看,卻什么也沒看見,指不重視或不注意。“視”和“(不)見”兩個動詞性成分被連詞“而”連接構(gòu)成,句中讓其帶上賓語“書中闡述的新觀點和新方法”,這樣該成語就被生硬地拆分,造成表意不當。因此它不能帶賓語,但可作謂語,上句可改成“對……視而不見”。
在掌握此類成語意義的同時,還應明確其特殊的語法功能及約定俗成的用法。在使用這樣的成語時,常常用“對”“對于”“將”“把”等詞引出其對象,且將這樣的內(nèi)容放在該成語之前作狀語。
常見不能帶賓語的成語有如下幾種類型:
(1)與心理感覺有關的:知恩圖報、感同身受、誠惶誠恐、無所畏懼、樂善好施、心馳神往、心領神會、愛莫能助、漠不關心、戀戀不舍、念念不忘、不堪設想、妄自菲薄、置之不理等。
(2)與眼睛(視覺)有關的:熟視無睹、視而不見、司空見慣、拭目以待、令人側(cè)目、側(cè)目而視、等量齊觀、顧影自憐、另眼相看、刮目相看等。
(3)與耳朵(聽覺)有關的:洗耳恭聽、側(cè)耳細聽、充耳不聞、置若罔聞、聞所未聞、俯首聽命、言聽計從等。
(4)與口(味覺或說話)有關的:侃侃而談、夸夸其談、混為一談、津津樂道、能說會道、頭頭是道、坐而論道、能言善辯、吞吞吐吐、不知所云、不可理喻、無可非議、無可厚非、熟讀成誦、相提并論、一概而論等。
(5)兼有多種感覺的:耳濡目染、耳熟能詳、傾耳注目、不聞不問、閉目塞聽等。
(6)其他類型的:信手拈來、指手畫腳、惟命是從、出奇制勝、求全責備、運籌帷幄、小題大做、無中生有、發(fā)揚光大、脫穎而出、犯而不校、斤斤計較、錙銖必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