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 課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送元二使安西》。
《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王維的送別名作,千古傳頌,膾炙人口。詩的前兩行寫送別時的環境,后兩行寫詩人的依依惜別之情。詩的開頭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創設了一種清冷纏綿的意境,烘托了作者與友人分別時的惆悵心情。“柳”的出現更增添了離情別緒。后兩句中一個“更”字也凝結著作者許多情意——既有分別的悵然和傷感,又有男人的豪邁。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本詩情景兼美,有情語,有景語,把離情寄于景中,情景交融。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別詩,構思精巧,語言新鮮,它巧妙地借助于時空的轉換,營造了耐人尋味的惜別氛圍,達到了令人震撼的藝術效果,具有極高的意境。
根據教材內容、教材在本書中的地位和作用,從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角度,我設計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習本詩的生字、新詞。
2、指導學生學會借助注釋了解詩句的意思。
3、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體會詩中飽含的深情厚誼。
【過程與方法目標】:
首先,讓學生在解詩題、知作者后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再引導學生對照注釋或聯系上下詩文理解每一句詩的意思,然后誦讀,把全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再反復讀,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并結合課文插圖,想象詩人寫詩的意境。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感受詩人深摯的惜別之情,激起學生對古詩的熱愛。
根據教學目標,我設定的教學重點是:1、借助注釋了解詩句的意思。2、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體會詩中飽含的深情厚誼。
教學難點是:想象古詩的意境,挖掘“酒”中的豐富內涵,體會詩人深摯的惜別之情。
我準備的教學用具有:多媒體課件。課件中文字、圖片搭配合理,音頻、視頻齊全,為學生營造出學習古詩的濃厚氛圍,使其真正達到輔助教學的目的。
語文課的教學是在人的心靈上耕耘。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學要漸漸撣去浮塵,揩去胭脂,變換教法。華中師范大學楊在隋教授在《呼喚語文本色》一文中指出:語文課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的課,是學生學習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是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實踐課,是引導學生提高語文素養的課。這節課我以“變教為導、以導促學、學思結合、導學互動”的理念為指引,通過“自學導綱——合作互動——導學歸納——反饋訓練”四個步驟組織教學。
在教學中,我靈活運用“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采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通過組織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多讀、多想、多說,在讀中把握古詩內容,體會情感。整節課工具性的訓練不刻意,人文性的滲透不牽強,渴望達到“平平淡淡教語文,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教語文,輕輕松松教語文”的語文教學新境界。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古詩教學的要求和“導學互動”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流程。
(一)自學導綱
1、激情導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因此,課堂初始我和學生一齊背誦《贈汪倫》。這樣一下子拉近了與本節課學習內容的距離。我趁機說出導入語:是啊,從古到今,人們在離別的時候總是特別的難過。今天,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回到唐朝,來到長安城,來到咸陽,來到渭城腳下,再次見證一段深厚的友誼吧。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自然而然地進入了新課。
2、出示“導學提綱”中的“簡要提示(一)”,讓學生了解古詩的梗概。
3、解詩題,知作者。
我讓學生把詩的題目讀兩遍,然后啟發學生:想一想,從詩的題目中,你讀懂了什么?引導學生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送”“元二”“使”,學生就會明白這是王維送別自己的好友元二(板書:王維 元二),為什么叫元二,使的意思等問題。接著出示“導學提綱”中的“簡要提示(二)”,了解詩人的有關資料,做到學習古詩的第一步“解詩題,知作者”。
4、初讀古詩,掌握字音,多種形式朗讀古詩。
出示“導學提綱”中的“知識性問題一”,讓學生自主學習。接著匯報交流,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古詩的教學是“三分悟,七分讀。”所以我讓學生先讀準字音,再讓學生根據自學中劃分的停頓、重音,在配樂中進行個別讀、同桌賽讀、男女生合作讀,在讀中重點突出對學困生的指導。因為語文課堂是人性化的課堂,要做到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進行因材施教。
5、品讀古詩,理解詞語,明白句意,體會感情。
出示“導學提綱”的“知識性問題二”,學生自主學習,學完后匯報交流。古人云: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我們看了詩文,眼到了;讀了詩,口也到了。我們的心到了嗎?要想讀出詩的感情,還需要深入詩句了解這首詩寫了什么。第一句讓學生抓住“浥”這個字來理解,第二句通過看一幅圖片來理解。第三四句讓學生想象當時的情境來理解。最后,在一段視頻資料的幫助下學生從總體上把握了整首詩的意思,完成了學習古詩的第二步——“抓字眼,明詩意”。
(二)合作互動
我設計了這樣的過渡語:可是,就在這樣一個美麗的早晨,一對好朋友就要分別了。在這離別的時刻,王維深知元二此行的艱辛,他心里可能會想什么,會對元二說些什么?
出示“導學提綱”中的“探究性問題”。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在向全班匯報交流時,我及時引導點撥。
此時,相機出示課件中的地圖、一組陽關景色的照片,學生就會明白元二此去,西出陽關,路途遙遠,邊關荒涼,人地生疏,詩人分外為友人擔心。因此,學生的發言大多圍繞“對元二的留戀”“對元二的關心”“對元二的祝福”等方面(板書:留戀、關心、祝福)。詩中表達的情感學生就很容易體會到了,那就是深摯的惜別之情。
課堂不是教師的獨角戲,應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來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其體驗學習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快感,得到素養的提升。我設計了一個情景表演,讓兩名學生在《陽關三疊》的樂曲聲中回到唐朝,再現詩人和元二分別的場景。表演后,我啟發學生:這只是一杯普普通通的酒嗎?這是一杯怎樣的酒啊?
引讀:這是一杯離別的酒!──學生齊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是一杯關心的酒!──學生齊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更是一杯祝福的酒啊!──學生齊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數不清這是第幾杯了,可是,喝了這杯酒,元二就要啟程出發了。讓我們也一起舉起酒杯送元二一程吧!
學生邊讀詩邊做出飲酒的動作,這一杯酒包含了太多的情誼,勝過千言萬語。在此基礎上播放一段關于本詩賞析的視頻資料,引領學生打開想象的大門,放飛思維的翅膀,領悟詩歌的意境。課堂在此時達到高潮,情感在此時引起共鳴。這樣就完成了學習古詩的三四步:讀詩句,感詩情;暢聯想,悟意境。
(三)導學歸納
我用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回顧、歸納本節課的知識,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使不同的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重點是引導學生掌握本節課學習古詩的方法:解詩題,知作者;抓字眼,明詩意;讀詩句,感詩情;暢聯想,悟意境。這樣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就得到了和諧統一。
(四)反饋訓練
我設計了“根據詩文內容填空”和“積累其他送別詩”兩題。既考查了學生本節課學習的效果,又對課堂進行了適度的延伸,使學生去接觸更多的優秀古詩文,受到我國民族文化精品的熏陶,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
另外,教學中我還設計了“輕松走過基礎關”“ 奮力沖刺能力關”“ 合作走出疑難關”“ 快樂遨游練習關”等這些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形式,讓學生想學、會學、樂學。
板書不僅是一種直觀表達的用具,更是一門藝術。本課時的板書設計采用唐朝酒杯的簡筆畫形式,把王維對元二的留戀、關心、祝福融入到一杯酒中,在酒中滲透著深摯的惜別之情。整個板書簡潔明了、重點突出、層次分明、圖文并茂,充分體現了板書為教學服務的功能。
以上是我從說教材、說目標、說教法、說教學流程、說板書設計等方面,說明了這一課時“教什么” “怎么教”,重點闡明了“為什么這樣教”的問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在“導學互動”課堂教學改革的征途中,我將上下而求索!
謝謝大家!
教 案
知識與能力:
1、學習本詩的生字、新詞。
2、指導學生學會借助注釋了解詩句的意思。
3、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體會詩中飽含的深情厚誼。
過程與方法:
首先,讓學生在解詩題、知作者后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再引導學生對照注釋或聯系上下詩文了解每一句詩的意思,然后誦讀,把全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再反復誦讀,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并結合課文插圖,想象詩人寫詩的意境。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詩人深摯的惜別之情。
1、讓學生學會借助注釋了解詩句的意思。
2、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體會詩中飽含的深情厚誼。
想象古詩的意境,并用自己的話說說詩人和好友送別的情景。
解詩題,知作者;抓字眼,明詩意;讀詩句,感詩情;暢聯想,悟意境。
(一)提綱導學
1、激趣導入。
(1)同學們, 你們還記得《贈汪倫》這首詩嗎?(師生一齊背誦《贈汪倫》)
(2)誰來說說這首詩的作者李白為什么寫這首詩?(因為李白要回家鄉去了,汪倫很舍不得他,親自來送他,李白很感激汪倫。)
(3)從古到今,人們在離別的時候總是特別的難過。今天,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回到唐朝,來到長安城,來到咸陽,來到渭城腳下,再次見證一段深厚的友誼吧。
(4)師板書課題。
2、出示“導學提綱”中的“簡要提示(一)”,了解古詩內容。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大詩人王維的送別名作,千古傳頌,膾炙人口。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最有普遍性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而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
3、解詩題,知作者。
引導學生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理解詩題,然后出示“導學提綱”中的“簡要提示(二)”,了解詩人的有關資料,做到學習古詩的第一步“解詩題,知作者”。
4、初讀古詩,掌握字音,多種形式朗讀古詩。
(1)出示“導學提綱”的“知識性問題一”,學生自主學習。—輕松走過基礎關
(2)匯報交流初讀古詩的收獲,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師適時點撥引導)
5、品讀古詩,理解詞語,明白句意,體會情感。
(1)出示“導學提綱”的“知識性問題二”,學生自主學習。—奮力沖刺能力關
A、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B、從詩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
C、從詩中你體會到什么?是從哪些字、句體會出來的?
(2)自主學習,交流匯報。
(二)合作互動
1、出示“導學提綱”中的“探究性問題”。—合作走出疑難關
2、小組內討論、交流,選出代表發言。
3、全班交流匯報,教師及時引導點撥。
預設一:我覺得王維這時很傷心,因為多年的好朋友,就在此時離他而去了,他感到非常的留戀。告別的話已經重復過多次,再也沒有別的話可說了,可我真舍不得你走,朋友,再干一杯吧!
預設二:
元兄,你這一去,西出陽關,路途遙遠,邊關荒涼,人地生疏,我真為你擔心呢。
預設三:
在西行的路上,你一定要吃飽穿暖,別想我了,要注意照顧好自己,祝你好運!
預設四:
元二說,王維,你在這里等我,等我出使完朝廷的旨意,向皇上辭行后就回來陪你,你一定要等著我啊。衷心希望你不辱使命,為國家做出貢獻!祝福你!
4、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暢聯想,悟意境。(學生情景表演、觀看影片)
(三)導學歸納
1、這是王維的一首流傳千古的送別詩,詩的前兩行寫送別時的環境,后兩行寫詩人的依依惜別之情,有情語,有景語,情景交融,表達了詩人深摯的惜別之情。
2、本節課學習古詩的方法。
(四)反饋訓練 ——— 快樂遨游練習關
1、根據詩文內容填空。(見“導學提綱”)
2、在課外,你還會背誦哪些送別的詩?請寫出一首。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