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科學篇:連我也看不懂的一大串巴拉巴拉,十分無語的...科學解釋
從某種程度上講親屬間,如父母與子女輸血后并發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危險性比非親屬間輸血的危險性要大的多。當供血者和受血者血液的單倍型相同時,受血者由于疾病等原因導致免疫功能缺陷或受抑制,缺乏抗供血者的反應,輸血后把供血者的血液誤認為是自身的血液,不予排斥,而供知者血液進入受血者體內則把受血者的血液淋巴結細胞辨認出非自身的淋巴細胞予以排斥,從而導致致命性的。因此,病人的輸血治療應避免使用親屬供者的血液,親屬獻血后由可由血液中心調劑使用。
電視劇篇:依舊十分無語的巴拉巴拉大道理大理論篇!嫌麻煩的同志可以直接進入下一篇!
偶像劇「下一站,幸福」,周日播出由小小彬飾演的「梁小樂」,從階梯上跌下來受傷流血,送醫急救需要輸血的橋段,安以軒飾演的媽媽欲捐血給兒子,遭劇中醫生以「直系血親不能輸血給自己小孩」為由婉拒;緊接著吳建豪飾演的「任光晞」便表示自己血型相同愿意捐血,但由于他就是孩子生父,使得孩子的媽媽脫口而出「不能捐」,并向醫師使眼色求救。
雖然部分網友認為這又是一個常見的血型認親橋段,不過,網絡上卻意外引發不少戲迷討論為什么直系血親不能輸血?有人認為是編劇鬼扯,還有人說自己曾接受過父親輸血并沒有問題,甚至有網友推論其實是劇中醫師、亦即第二女主角為了試探男主角是不是孩子的爹。
不過,血液醫學專家、馬偕醫院林媽利醫師及臺北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邱宗杰均表示,編劇并沒有寫錯,直系血親間輸血確實可能引發「移植物抗宿主」的嚴重疾病。
醫師:可能引發移植物抗宿主疾病
林媽利解釋,某些家庭因其親子間的基因型態組合非常特別,以至于直系血親間輸血時,輸入患者體內的血液,反而對患者發動攻擊,就像是「乞丐趕廟公」一樣,導致嚴重致命反應。
雖說臺灣約莫只有二%家庭有這類基因組合,且這些家庭發生「移植物抗宿主」疾病的機率也只有一%,但因一旦發生就無藥可解,且死亡率非常高,仍然不可不防。
以放射線照射血液 才能輸給患者
如果真的一時找不到其它血液,只剩直系血親能緊急輸血時,也不是完全沒有解套方法。林媽利指出,只要先將要輸給患者的血液以放射線照射,讓血液中可能對患者發動攻擊的淋巴球不能作怪,再輸入患者體內即可。
專業分析篇——非常無語的巴拉巴拉專業血液知識大演講!不喜歡傷害腦細胞的同志可以進入下一篇!
發生意外,親人相互輸血,這樣的鏡頭在電視劇里屢見不鮮。可最近武漢一位市民要給等待做手術的父親獻血卻遭到拒絕,這是咋回事?日前,記者采訪了市血液中心業務科副主任葉萍,她說,大家被電視劇誤導了,直系親屬不能相互輸血這是一個醫學常識。
直系親屬間為什么不能相互獻血
葉萍解釋,輸血的過程,本質上屬于移植的一種,必然會伴隨著一系列可能發生的免疫反應,輸血相關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就是其中的免疫反應之一,也是最嚴重的輸血并發癥之一。其發病原因簡單說來就是,供血者體內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細胞,在患者體內遷移、增殖,反客為主,進而攻擊患者的免疫系統。主要發生在輸血后1周左右,表現為獻血者的淋巴細胞攻擊受血者的器官組織,導致全血細胞減少、肝功能受損嚴重、惡心、腹瀉和皮膚黏膜出現大面積皮疹或大泡。通常這種疾病發病率為0.1%~1%,血緣關系越近,發病率越高,尤其是一級親屬,即父母與子女間,發病率要高10~20倍。現在沒有有效治療方法,死亡率高達90%。
為什么血緣關系近,發病率就高呢?正常情況下,受血者能把供血者淋巴細胞識別為“異己”而加以排斥,這樣供血者淋巴細胞不能在受血者體內存在,而當受血者與供血者有血緣關系時,二者一部分遺傳基因相同,受血者免疫功能低下,不能識別供血者的淋巴細胞,使得供血者的淋巴細胞在受血者體內植活并增殖,反過來攻擊受血者的淋巴細胞,導致發病。所以,直系親屬間不能相互獻血。
血液并非越新鮮越好
除此之外,電視劇里上演的在醫院就擼起袖子獻血的劇情也是不現實的。而且血液不是越新鮮越好。剛采出來的血液沒有經過病原體檢驗,是不安全的。目前血液中心所有的血液都要經過2套試劑、2組人員進行輸血傳播病原的檢測,還要加做病毒核酸的檢測和血型確認。采出的血液按要求的溫度保存在特殊的保養液中,能夠保證在有效期內各種成分的有效性。經過保存的血液淋巴細胞活性下降甚至死亡,可以降低輸血相關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發生率。
目前輸血技術已經進入成分輸血時代。剛采出的血液需要經過加工分離出各種成分,根據患者的需要輸給患者。如,貧血患者只需要輸注紅細胞,而剛采出的血液中含有的血漿和白細胞等成分對他沒有治療作用,卻很可能導致各種輸血不良反應。現代輸血中,除個別情況外,如失血量占血容量的80%以上的大出血,不主張使用新鮮全血。
自身輸血是一種安全的輸血方式
輸血存在一定的風險,如何將風險降到最低呢?那就是輸自己的血。葉萍強調說,自身輸血安全而有效,但也可能給受血者帶來不良影響。因此,臨床醫師和輸血醫技人員應嚴格掌握輸血適應征,正確應用成熟的臨床輸血技術和血液保護技術,包括成分輸血和自體輸血等,保證患者的健康。
自身輸血方式有三種,稀釋式自身輸血是在患者麻醉后臨手術前,經靜脈采集患者一定量的自身血液短暫貯存,同時輸注晶體液或膠體液維持正常血容量,在血液稀釋狀態下對患者施行手術,所抽取的血液在術中或術后輸還患者。
貯存式自身輸血就是把自己本身的血液或血液成分預先貯存起來,以備需要時應用。
回收式自身輸血是收集從患者傷口、體腔或關節腔流出的血液,并在以后再回輸給該患者。
夫不宜
為妻輸血
丈夫不宜給妻子輸血,葉萍表示,因為ABO血型相同的夫妻存在其他血型不合,如果妻子接受丈夫的血液后,可產生針對其血型抗原的抗體。妊娠時,這種抗體可通過胎盤到達胎兒體內。如果胎兒通過遺傳從父親那里獲得了這種血型抗原,就有可能發生新生兒溶血病。
但同樣是移植,骨髓的移植卻是親屬之間更易成功。葉萍說,因為骨髓移植是要看白細胞上的人類組織相容性抗原(HLA)是否相合,直系親屬相合的比率要高,而輸血是主要考慮紅細胞的抗原抗體反應,這是兩個不同的血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