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復旦傅杰教授講:再說蘇軾與《論語》

上次我們講了蘇軾,今天我們還要再講一次蘇軾,因為我太崇拜他,太喜歡他了。

蘇軾是一個天才,也是一個通人,各種各樣的書都讀,最后化為自己的養料。有學者總結說他是“主儒術而不迂,雜佛老而不溺”,他主要遵從儒家,卻不迂腐迷信,他汲取佛教、道教的學說,也不沉迷其間,這基本上是準確的。蘇軾自己有一段話說得很好,他說:“孔老異門,儒釋分宮。又于其間,禪律相攻。我見大海,有北南東。江河雖殊,其至則同。”意思是,儒道釋三家鼎立,三家之中又有不同之派紛爭不斷,但江河都歸于大海,殊途是可以同歸的。這與其說是歷史的概括,不如說是蘇軾的理想。


因為這種殊途同歸,最典型的表現在他數量眾多的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里。當然蘇軾在學術上的功夫,主要還是用在儒家典籍上。他在被貶官黃州期間,不能過問政事,正有時間研習典籍,所以他說,到了黃州無所用心,可以用功于《周易》與《論語》,于是寫了《易傳》和《論語說》,并為自己“窮不忘道,老而能學”感到得意。后來他又被貶官嶺南,對《易傳》和《論語說》做了進一步修訂,還寫了《尚書》研究著作——《書傳》。

我們以前說過,孔子提倡學思并重,“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但如果分辨先后,那么學是思的前提,思需要以學為養料,所以,孔子又說:“終日不食,終日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如果不學,廢寢忘食地思,最后只能淪為空想,不會有任何的好處。蘇軾是歷史上最聰明的人之一,但他的聰明也是靠讀書、學習來不斷擴展的,他完全認同孔子的觀點,說“學以明理,思以通其學”,通過學可以達到明白事理的目的,通過思可以把學的東西融會貫通起來,但學必須是思的前提。“廢學而徒思”是禪學的觀點,也是精通禪學的蘇軾完全不認同的。

在《論語》里,孔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君子與小人的分辨。蘇軾明白,君子和小人,每個時代都存在,小人是趕不盡殺不絕的。而以他的政治觀察,他覺得君主被小人所迷惑的時候,君主太信任太喜歡小人的時候,當小人執掌了大權的時候,那些具有君子品格的忠誠義士,“莫不欲奮臂而擊之”,但小人既已得到君主的寵幸,他一定會千方百計不擇手段地來加固自己的地位,所以,君子的做法第一是“擊之而不勝”,自己出師未捷身先死,這還不算,把矛盾激化的結果第二是“君臣不相安”,可能會給國家帶來更嚴重的危害。


因此蘇軾有一個不同于常人的見解,說:“凡天下之患,起于小人,而成于君子之速之。”天下的禍患都是因小人而起的,而君子的操之過急則經常促成、擴大了這種禍患,所以他提出,君子的做法,不是要以最簡單的辦法把小人滅干凈,事實上這也做不到,而是要“以義正君”,讓君主明白什么是正義,什么是道義,期望君主在明白正義與道義之后,能疏遠小人,摒棄小人,回到正軌上來,因為舊時代的君主畢竟是國家權力的最高執掌者。蘇軾還用了一個比喻,說國家的關鍵崗位上有小人,就像人的關鍵部位上長了毒瘡,你要不用合適的辦法,操之過急地一下子弄破它,弄掉它,可能會危及生命。這個觀察也有它的獨特性。

在講到韓愈排佛的時候,也許有些對佛經有所研習對佛教有所喜歡的朋友有點不快,因為佛教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給了很多人以啟發,韓愈竟把它說得那么一無是處。其實韓愈恐怕比我們大多數人都更熟悉佛經,他也是讀佛經,在詩文中用佛教典故的,只不過他的排佛是從政治、社會、經濟等因素來著眼的,不是從哲理的角度來著眼的。歐陽修排佛也是如此,王安石排佛也是如此,而蘇軾也是如此。


我們剛剛說過,蘇軾是個博學的天才,對佛教、道教都有深入的理解,在詩文中用的典故很多,在仕途失意、屢遭打擊的時候,更從佛教與道家的著作中尋得了慰藉。他對佛教教義有很漂亮的闡發,比如他寫過一篇《觀世音菩薩頌》,漂亮極了,那有點長,也跟我們的課沒有太密切的關系,我就不在這里讀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找找,他還相信道家的長生之論。不過在政治上,他一直批判佛老,從早年到晚年都是如此。  


《論語》里孔子說:“攻乎異端,斯害也已。”蘇軾發揮說,圣人之所以要那么排斥異端,“非異端之能亂天下,而天下之亂所由出也”。這是很深刻的洞見。圣人所以對異端那么排斥,不是異端可以亂天下,而是天下的混亂本來就是異端邪說所引發的。他說正是老子、莊子的“輕天下,齊萬物”之說,造成了法家對人、對世界沒有了不忍之心,生發出了各種殘忍的法術,韓非正是歷史上第一個注釋《老子》的人。


在困苦中蘇軾從《莊子》這書里得到安慰,《莊子》一書里所體現出來的那種曠達自由的精神,使他感到心心相印,甚至贊頌《莊子》說出了他想說卻說不出的話;他也用道家清靜無為的思想來反對王安石的變法是擾民,甚至他認為老子清靜無為的學說,跟孔子的“仁者靜”、“仁者壽”都可以相通。但這并不妨礙他從正統角度批判老子、莊子對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對佛教也是如此。他從不否認佛經的教義,能讓他忘卻人間的煩惱,但他卻堅持認為佛教中有不少“荒唐之說”,這“荒唐之說”四個字是蘇軾的原話。在政治上,他更完全認同韓愈與歐陽修認為“自漢以來,道術不出于孔氏,而亂天下者多矣,晉以老莊亡,梁以佛亡”,把佛教看成是會給國家帶來危害的學說。


宋代皇帝也不乏跟唐代皇帝一樣有過于崇信佛教的,從宋太祖、宋太宗到宋真宗都信佛,僧尼一度多達四十萬人,這么大的人口,占據大量的土地,這對國家財政收入也是有危害的。王安石和蘇軾的政見各不相同,他們爭執得也很厲害,但在這一點上則是一致的。蘇軾除了高度贊頌歐陽修,這我們在歐陽修那一講里已經引到過,他還高度贊頌韓愈,說“東漢以來,道喪文敝”,從東漢以來,儒家的道就被破壞了,文章也凋敝了,不同于儒家的包括佛老在內的“異端并起”,都出來了,到了唐代,那些有地位的人反而不能挽救,“獨韓文公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歸于正,蓋三百年于此矣”,只有韓愈以平民百姓來大聲號召,天下都跟著響應,于是思想復歸正統,這是從韓愈以來到蘇軾他自己為止三百年間才有了的局面。


而他特別借用《論語》的典故,給韓愈寫了四句評語,說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意思是韓愈用自己的文章把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這八代衰靡的文風糾正了過來,用儒家的正道,把天下從沉溺于佛老思想的人拯救了出來,忠心進諫不怕觸怒皇帝,真正實踐了孔子的教導,那就是“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

在中國思想史上,在中國文化史上,在中國文學史上,蘇軾都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也是我們熱愛傳統文化乃至熱愛人生的聽眾值得深交的朋友,因為無論他的人生態度,還是他的藝術水平,都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啟迪,很多的愉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千古名句
古代詩詞名句900句簡析
中國歷代大儒(47位大師的簡明小傳) 十四
常順有話如是說之我讀《論語》:為政必須走中道(2一16一1,講于2021年4月21日)
韓愈《原道》析
肖永明,張建坤:《論語》詮釋與儒學演進——以“攻乎異端”章的詮釋史為例(一)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孝义市| 龙陵县| 姚安县| 河津市| 项城市| 大名县| 平罗县| 东乌珠穆沁旗| 旬阳县| 将乐县| 西林县| 永兴县| 胶南市| 阳泉市| 贵州省| 新安县| 县级市| 临沧市| 卫辉市| 乌兰县| 舒城县| 蓝田县| 南昌县| 离岛区| 临澧县| 长白| 桂林市| 历史| 潍坊市| 长武县| 建昌县| 竹溪县| 康保县| 平阴县| 平昌县| 泽州县| 土默特左旗| 南丹县| 泾源县| 博乐市| 静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