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黃沙下游蕩的天鵝。
你見過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天鵝嗎?
圖\微博
今年秋天這個夢幻般的場景就出現了,兩只遷徙的天鵝在塔卡拉瑪干沙漠的湖泊里短暫歇腳,讓這片“死亡之?!被盍似饋?。
#塔克拉瑪干沙漠出現了眾多湖泊#的新聞上了熱搜,今年是新疆塔里木河近十年水量最大的一年,河水漫溢到附近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中,這么多湖泊突然出現,場面蔚為壯觀。
沙漠的層疊感與蔚藍的湖水相映襯,仿佛給沙漠賦予了靈動性,在湖水的作用下,綿延的沙丘固定而結實的黏附在一起,形成沙漠里奇特而獨有景色。
優美中透著清澈,純凈中遐想無限,令人為之動容,為之陶醉。
突然出現了這么多湖泊的塔克拉瑪干,難道是即將發生沙漠變綠洲的奇跡了嗎?
死亡之海?
塔克拉瑪干洪澇與湖泊的出現,還是要歸結于全球變暖的氣象原因。
今年塔里木河洪澇特點是歷時長、總量大、過程次數多,其中5月下旬至9月下旬,塔里木河上游徑流量較常年同期偏多1.5倍,是1957年有實測資料以來最高;
而干流阿拉爾站洪峰流量1860立方米每秒,支流喀拉喀什河托滿站洪峰流量1200立方米每秒,分列1957年以來第6位、第3位。
同時今年塔里木河流域洪水次數和類型較多,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川潰決洪水相繼發生且一度并發疊加。
春季到初夏,南天山西段降水和積雪顯著偏多,當地作為塔里木河最主要徑流來源的阿克蘇河源區,為后續夏季融水“儲備”了足夠的水源;
塔克拉瑪干附近春夏降水較多,出現了藍色的區域,為夏季融水提供了有利條件。圖\國家氣候中心
而在盛夏,大陸暖高壓活躍并控制上游高山區,導致出現多次階段性熱浪,并有冰雪融水涌入塔克拉瑪干大荒,形成多次洪峰;
綠圈就是大陸暖高壓的活動示意。圖\國家氣候中心
而不僅是今年,最近數年(2018至今)塔里木盆地和周邊降水有顯著偏多的特征。
多地出現了藍色的區域,這是降水量增多的證明。圖\國家氣候中心
難道,塔克拉瑪干這次真的要變成夢幻的湖泊與綠洲了嗎?
其實真相是——
這些湖泊都是臨時形成的,等到塔里木河水位下降,水會回流到塔里木河,這些所謂的湖泊也就消失了。
作為我國最大的沙漠、被稱作“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干,也是全世界第二大的流動沙漠,僅次于阿拉伯半島的魯卜哈利沙漠。
“流動沙漠”是指在定向風的作用下,沙漠的移動趨勢傾向于風吹的方向,不斷遷移的沙漠。在大風下沙浪滾滾的塔克拉瑪干,近1000年來,整個兒向東南或偏東方向伸延了約100千米。
這里晝夜溫差極大,溫差能達到40℃以上。酷暑最高溫度達67.2℃,沙面溫度有時甚至高達70℃。如果不做好防護,人的皮膚很容易會被灼傷。
其荒蕪、暴熱、干涸程度都達到了令幾乎世間萬物都望而卻步的地步。
而幾千萬年前的這片大地上,塔克拉瑪干沙漠并不存在。
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隨著板塊運動,海水退去,陸地初現。青藏高原的崛起阻擋了水汽,讓本就遠離大陸的塔里木盆地,更是鮮有降雨。
再加上常年的風蝕作用,裸露的土地和巖石、便慢慢被剝離成了細沙。周圍高原高山的冰雪融水形成河流,沖積出厚厚的疏松沙層。
干燥的環境中,沙層被風揚起,日積月累,匯聚成龐大的沙漠。
這片沙漠是國內面積最大的沙漠,沙丘的種類也最多,“塔克拉瑪干是風沙地貌的博物館?!?/strong>
在這33.76萬平方公里的沙漠瀚海當中,流動沙丘的比例達到了驚人的82%,67.2℃的最高溫、平均10-38毫米的年降水似乎在宣告著這片死亡之地的“生人勿近”。
就是這么一個令人生畏的風沙之地,也曾誕生過美麗的綠洲和璀璨的文明。
重生之海
塔里木盆地遠離海洋,氣候極端干旱,然而,自然之神并沒有遺忘這里——
環繞盆地的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帕米爾高原和天山等山脈提供了珍貴的冰雪融水,它們匯成河流,奔涌向盆地深處,形成了大小不等的綠洲。
自古以來,河流和綠洲就像是一對配合默契的舞者,給廣袤的荒漠帶來了諸多光亮。
漢朝時期的古代樓蘭王國存在了800多年,曾經是“廣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的富饒之地。
公元前126年,張騫出使西域歸來,向漢武帝上書:“樓蘭,師邑有城郭,臨鹽澤。”此后,它成為聞名中外的絲綢之路南支的咽喉門戶。
這條為中原帶來貿易繁榮的古絲綢之路,就途經塔克拉瑪干的整個南端,它也讓沙漠腹地靜默著諸多曾經有過的繁榮。
尼雅河流、克里雅河和安迪爾流域,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精絕國、彌國和貨國的古城遺址,至今鮮為人知,在和田河畔的紅白山上,唐朝修建的古戍堡雄姿猶存。
塔克拉瑪干沙漠歷史深厚,遺存眾多,古城如繁星散落,傳奇流淌千年。
而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誕生,讓覆滅鋪天蓋地而來,在維吾爾傳說中,塔克拉瑪干是被詛咒的、淹沒在沙漠之下的城市的意思;
那些古代國家憑依古代綠洲而興盛,又因沙塵來襲而衰,如今的我們只能在斷壁殘垣中,想象那些昔日榮光。
這里歲月流轉,諸多古綠洲黯然謝幕,人力參與下的新綠洲和新項目閃亮登場,續寫著塔里木的篇章。
今年開通的和若鐵路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世界上第一條環沙漠鐵路線。
2022年6月16日中午11時30分,一列滿載著乘客的5818次列車,從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緣的和田,經過于田、民豐、且末、若羌等14個站點,奔向一千多公里外的烏魯木齊。
和若鐵路首發列車 圖片來源/中國鐵路
它的開行,標志著環塔克拉瑪干鐵路網的最后一段和若鐵路正式通車。
它穿行于茫茫大漠,跨越諸多河流,和南疆鐵路、喀和鐵路以及格庫鐵路三位前輩,圍繞塔克拉瑪干沙漠,共同組成了一條長達2712公里的鐵路環線,也是世界首條沙漠鐵路環線。
塔克拉瑪干沙漠從來也不是死亡之海,這里的生機與活力,每一天都在全新迸發,源源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