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去拍照,面對著同樣的景物,大家舉起相機,一陣“咔嚓”之后,大家互相比較,就有的朋友問我:UU,同樣都在拍照,你拍的照片就是比我們的清晰度高,你的器材就是牛啊。 我聽了之后,笑了笑,沒有說什么,但我心里明白,其實一張高清的照片并不完全取決于器材——器材是占有一定的因素的,用手機拍出來的照片無論多高的技術當然也清晰不到哪里去,可是我們大家使用的相機個個也都是過千元的,也都是有過多年生產經驗的、技術上相當成熟的老廠出產的,尤其大家使用的相機品牌多數都是國外著名品牌,有佳能,有尼康,有奧林巴斯,有賓德,有柯達,有三星,有理光,哪個都不會次到哪里去,這期間的差距絕對不是器材的問題,有一句俗話說:決定攝影的不是鏡頭,而是鏡頭后面的那顆人頭。我比較同意這種說法。 可是說了半天,這差距到底在什么地方呢?總結出三個詞:半按,對焦,穩定。 (一)半按 “半按”指的是半按快門。我們有太多的愛好者其實購得相機后并沒有仔細去看說明書,只知道把相機拿起來,對著自己喜愛的景物就“咔嚓”下去了,但我們的操作“合法”嗎?卻沒有細細想過這樣的問題。我必須說明的是,相代的數碼相機全是“二段式”快門,所謂的“二段式”,意思是快門按下的過程中是經過兩段行程的,輕輕地按下快門的時候,到了一定程度,你會發現有了一點點的阻力,得再稍加點力才能接著按下去。這并不是相機制作得不好,這恰恰是設計都的良苦用心。因為我們所使用的小DC一般都是自動對焦的,我們對準目標半按快門時,其實正是相機的鏡頭在進行自動對焦的時候,只有對焦準確才能拍出一張好照片,等到相機對焦無誤后,相機會出現提示,一般說來,在對焦點(一般是畫面的中心位置)會出現一個對焦正確的指示框,也有的相機在下角的某一個地方會出現一個對焦準確指示燈,同時還伴有“嗶嗶”的提示音。這時再按下快門拍出的照片才會焦點準確,否則只能是一個沒有焦點的照片,怎么會清晰呢?還需要說明的是:有些相機考慮到用戶的這種急于求成的習慣了,在設計的時候就設計成了對焦不準則快門無法釋放,就是說如果相機的對焦指示還沒有完全出現的時候,你急著一口氣向下按,相機會不聽你的,它硬是不給你開啟快門,所以可能有的人感覺過,有時相機“不好使”,快門按不下去,其實這哪里是相機不好使?是你的相機真好使,你在錯誤地使用它呢。當然有的相機就不是這樣設計的,不管你對焦正確與否,只要你一口氣按到底的話,它照樣給你拍下去,當然了,拍出的是什么樣的東西它可就不管了,呵呵。 需要強調的是,相機的操作是個很細心的活兒,粗手大腳的人拿過來狠按,一定不會拍出好照片的,這里還有一個操作上的關鍵,半按快門后,下一步要使用食指的指肚的力量,而不是手指的力量,更不是手臂的力量,不是“壓”,而是手指的力量加到指肚上向里欽或揉的感覺才是正確的。 (二)對焦 想表現什么就應該把相機的焦點對準什么,這個想來大家是容易明白的。但在操作中還是有很多人失誤。興個例子,水杯,玩具熊,花盆三個東西一條斜線擺開,我想用相機把小熊拍清晰,但有時我們拍得清晰的卻是杯子的柄或花盆。如圖1圖2所示。 ![]() (圖1) ![]() (圖2) 上面兩個圖中畫面中央就是相機默認的對焦點,一般的小DC的對焦點都是設定在中央位置的。當然有些智能高些的相機也會自動偵測最近點為對焦點。圖1的對焦點錯誤地設定到前端的水杯的柄上了,而圖2則對焦到后面的花盆上了,所以導致我們的目標物——玩具熊卻是虛的。 這就需要我們不能對準景物就拍,尤其當你拍的東西有前景和背景時,就要考慮一下對焦對到哪里去了,是不是對到你正想拍的目標之上?如果是,就接著把快門按下去,如果不是,就請松開食指,重新對著目標對焦,然后半按著快門不要松手,重新構圖——因為我們有很多的時候并不需要讓所攝的主體出現在畫面正中,那樣的照片會很難看很難看,常常讓主體偏在一邊,在黃金分割點上才好。請看圖3是不是就正確了? ![]() (圖3) 結論:一般情況下,對焦準確所拍的東西才是實的。 操作要領:對焦目標——半按快門——稍轉動方向重新構圖——把快門按到底。 也可能有人這樣問,那么就沒有一種辦法使照片中的東西全是清晰的嗎?答案是有的。辦法就是你的相機必須具備手動功能,能人為地調整相機鏡頭的光圈值,就是說你的相機得具備光圈優先的模式,我們可以使用小光圈以取得大景深(景深是個術語啊,可能暫時不太懂,以后UU會慢慢給你介紹的)。如圖7所示,就是用小光圈F8來拍攝的,是不是水杯,小熊與后面的花盆全是清晰的了? ![]() (圖4) (三)穩定 之所以有時把照片拍糊了,更多時其實也是因為我們在操作時手不夠穩定導致的。按動快門時手是要相當的穩的才成,不然在比較暗的環境下拍照常常因為抖動而使照片模糊不清。如圖5所示。 ![]() (圖5 典型的因為相機抖動而造成的照片不清晰) 仔細去觀察圖5,我們就會發現,這張照片根本就找不到焦點,所以對焦不準而模糊的照片與抖動造成模糊的照片其實好區分,前者只是對焦不準,但總能找到焦點;而后者卻沒有焦點,且抖動厲害照片時照片上會出現有規律的條紋。 那么問題的關鍵是我們怎樣才能防止抖動呢?我們不妨采用以下四種方法之一來解決: 第一個方法:采用三腳架,這是最笨但也是最為有效的方法,一般人總以為三腳架是用來自拍的,這實際上是一種誤解,專業攝影師創作態度都是很嚴肅的,嚴肅的攝影者從來是不拒絕使用三腳架的,一般人可能以為很笨的人才會用到三腳架,實則是我們的無知,三腳架能有效地避免由于晃動而造成的照片發虛的現象,如果你是一個真正以攝影為追求的人,也應該養成常用三腳架的習慣。 第二個方法:如果你的DC上有手動功能,不妨可以打到A檔(光圈優先模式),把相機的光圈開到最大,這時速度自然就會跟著提升,就能防止因為抖動而造成的發虛現像了。 第三個方法:提高相機的ISO值,ISO是什么?指的是感光度,其實這是從膠片移植過來的一種說法。過去使用膠片拍照的時候,每個膠片都標定著感光度值,國際上以ISO作為統一的標準,一般相機的ISO最小值為100,極少數也有設定最低為64的,接下來是ISO200,ISO400,ISO800,ISO1600等,這個值越高,感光元件感知光線的速度越快,所以當光線很暗的情況下,我們就得提高ISO值了,如果能提到ISO800就可以有效地解決抖動的問題了。 可能有人會說,天地悠悠變成了“天地忽悠”了,早告訴我們呀,只要把我們的相機的ISO值提到最高,以后拍照不就不用愁會虛了嗎?但是UU可以告訴你,不可以。原因是提高了感光度值其實很影響照片的質量,如果看小照片可能感覺不到什么,比如下面的兩幅圖片就分別用ISO100和IS1600拍的我家的盆景榕樹,看小圖你感覺不出什么太大的差別的。 ![]() (圖6 用ISO100拍的榕樹) ![]() (圖7 用ISO1600拍的榕樹) 但是如果放大到原大的話,你就會明顯看出ISO1600所拍的照片有明顯的噪點了,如果放大照片去沖洗的話,將會慘不忍睹的。請看下原是原大對樹葉的截圖。 ![]() (圖8 ISO100時原大截圖) ![]() (圖9 ISO1600時原大截圖) 這樣一比較大家就會明白了吧?所以UU更建議,如果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中拍照的話,我們反而應該使用最低的ISO值,這個值越低,出來的照片的層次越好,質感越細膩。 第四個方法:打開閃光燈。這個辦法很管用,閃光燈是瞬間發光,其色溫是模擬太陽光的,所以色彩平衡的問題你根本不用考慮,只是打開閃光燈拍出的照片常常不太自然,但事物很難有兩全的辦法,這個辦法在取得清晰的照片的問題上也不失為一種不錯的辦法了。 當然還有很多辦法,比如如果你的相機具備手動功能的話,打到最大光圈,在光線較弱的環境中就可以應付了,如果你的鏡頭具有了2.8以上的大光圈的話,那就是你的神氣了,但是小DC一般不具備這樣大的光圈,因此我沒有把這個列為方法之一。 想提高相片的清晰程度,還有一種方法不能不說,那就是用軟件來提高相片的銳度。一個是相機如果具有可存儲RAW格式文件的話,相機一般都會自帶一個處理RAW格式文件的軟件,當我們拍攝很重要的照片或追求高質量的圖片時,就用這種格式來存儲,它基本是無損格式,給后期的調整帶來很大的自由度,但我所知道的相機只有準單反——索尼F-828,索尼R1,富士9500,富士9600——與單反相機才帶有RAW格式,所以在此不多說。還有就是圖片處理軟件,首選就是PhotoShop,它的功能太強大了,可是操作也復雜。有一個小軟件玩攝影的人幾乎全知道——光影魔術手,它處理照片相當快捷且功能很強大,它就有一項“銳化”功能,大家不妨從網上去下載,是個共享軟件,不注冊只是在存儲時有個提問,功能一點兒不少,大家可以到下邊的這個網址上去下載。 http://www.skycn.com/soft/26063.html 對于此文,還有兩點需要補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