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下午消息,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透露與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合作,培育海水稻,通過土壤數字化,讓鹽堿地上長出水稻,從15億畝鹽堿地里改造出1億畝的良田。
胡厚崑表示,鹽堿地改良的核心技術是“四維改造法”,包括培育新的水稻品種、對植物和土壤進行調節,整套方法的基礎是“要素物聯網系統”。
胡厚崑
一直以來,大家對于華為的印象是一家賣手機、賣通訊基站、賣云服務等業務的科技公司,很難想象它跟農業產生關系,然而世界就是如此不可思議,搞科技的華為居然要去種水稻了!那么華為的“要素物聯網系統”到底是什么?用到了哪些技術呢?EDN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要素物聯網系統”其實就是土壤數字化,該系統地上部分配有小型氣象站、通信模塊、高清攝像頭,地下、地表則通過各種傳感器(射頻技術)對光照、溫度、鹽堿度、等信息進行收集,然后傳送到華為云端大數據中心,通過AI人工智能系統和專家診斷,提供靶向藥品、定向施肥,大幅提高用水量,施肥量。
而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最重要的LPWA技術了。
早在 2017 年,華為 X Labs就發布了智能農業白皮書——《聯網農場智慧農業市場評估》,白皮書中提到農業蘊含巨大的連接可能性,因此,LPWA 可為電信運營商帶來豐富的潛在價值。LPWA技術支持低成本、高覆蓋的廣域連接,可覆蓋至運營商無法觸及的偏遠地域。移動運營商可通過現有基礎設施及授權頻譜復用來支持 LPWA 網絡。整合了LPWA 的現有物聯網平臺將創生規模經濟、降低運營成本、并催生新的物聯網應用。
并預測到 2020 年,LPWA 科技供應商與電信運營商之間的合作將創造約 44.6 億美元的收入。
LPWAN(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低功耗廣域網絡,專為低帶寬、低功耗、遠距離、大量連接的物聯網應用而設計。正如短距離無線網絡包含WIFI、藍牙、ZigBee等多種技術,LPWA也包含多種技術,如LoRa、Sigfox、Weightles和NB-IoT等。由于是“廣域”網絡,因此必然會涉及網絡運營。所以LPWA網絡一般是由電信運營商或專門的物聯網運營商部署,由于LPWA網絡連接的基本都是“物”,因此通常也叫“物聯網專用網絡”。
LPWA有“遠距離通信”、“低速率數據傳輸”和“功耗低”三大特點,因此非常適合那些遠距離傳輸、通信數據量很少、需電池供電長久運行的物聯網應用。
LPWA最適合兩類物聯網應用:一類是位置固定的、密度相對集中的場景,如樓宇里面的智能水表、倉儲管理或其他設備數據采集系統,雖然現在蜂窩網絡已應用于這些領域,但信號穿透問題一直是其短板;另一類是長距離的,需要電池供電的應用,如智能停車、資產追蹤和地質水文監測等,蜂窩網絡可以應用,但無法解決高功耗問題。
對于部署物聯網的企業來說,選擇LPWA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部署的低成本。
大家都知道智能家居應用、智能硬件的主流通信技術是WIFI,因為WIFI的模塊成本比較低,有些有“互聯網思維”的模塊提供商已經將WIFI模塊的價格降到了10元以內。但支持WIFI的物聯網設備通常還需無線路由器或無線AP做網絡接入、或只能做局域網通信。而如果選擇蜂窩通信技術,對于企業來說部署成本太高,國產最普通的2G通信模塊也要30RMB起,而4G通信模塊則要200RMB起。
隨著物聯網的興起,雖然國內已經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了一堆做蜂窩通信模塊的廠商,但穩定性方面、加上現有蜂窩通信技術的高功耗、高成本的硬傷,還是不如LPWA更有優勢。
華為11月份公布的NB-IOT發展計劃,聲稱要將LPWA通信模塊成本降至5美元以下。相信未來低功耗廣域的應用場景中,企業還是會優先選擇LPWA。
2015年起LPWA市場熱鬧非凡,產業鏈相關廠商紛紛合縱連橫成立聯盟,搶占低功耗廣域物聯網市場。其中比較發較快、相對比較成熟的是Semtech公司主導的LoRa技術,LoRa聯盟已于今年3月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成立,聯盟成員包括跨國電信運營商、設備制造商、系統集成商、傳感器廠商、芯片廠商和創新創業企業等。
LoRa可應用于諸多垂直行業,包括能源、汽車、物流、農業、商業和制造產業等,這些產業資源應也是未來LoRa聯盟發展的成員。
另一個不得不提的就是華為主導的NB-IOT標準。NB-IOT是基于現有蜂窩網絡的技術,華為稱為“蜂窩物聯網”。
如華為所言,對于移動蜂窩通信市場,4G成功商用之后,5G的標準化、商業化都需要時間,但物聯網應用不會等到2020年才出現,因此在5G之前需要有一個技術來支撐運營商開拓物聯網市場。
同時,對電信運營商來說,物聯網應用的ARPU值會比較低,因此從技術上來講,應該讓運營商很容易在現有基礎上升級去支持。
在這樣的情況下,華為推出了NB-IOT(Narrow Band-IoT,窄帶物聯網)。
NB-IOT技術能夠提供百倍于4G的連接規模、百倍于2G的靈敏度、設備電池供電壽命同樣可長達10年,使蜂窩網絡極大地延伸了應用邊界。據悉目前移動通信行業組織“3GPP”正在制定的NB-IOT的標準化工作。
NB-IOT使用License頻段,可與現有移動蜂窩網絡共存。
NB-IOT也將成為未來國內LPWA市場的主流技術。原因有兩:
一方面,NB-IOT對運營商來說,可利用現有的蜂窩網絡基站資源,部署成本很低,這樣國內NB-IOT網絡很容易落地部署。物聯網設備不像我們用4G上網刷朋友圈、看視頻(這年頭土豪很多)會消耗很大流量,由于數據量很少,對運營商來說ARPU收入很低,因此運營商必須考慮網絡的部署和運營成本;
另一方面,NB-IOT是由“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華為在主導,以華為的豐富的技術積累、產業鏈整合能力和巨資投入的號召力,相信華為在低功耗廣域物聯網市場定能再創佳績。針對NB-IOT,華為已提供芯片、通信模塊、甚至操作系統,還為運營商開發了“IOT聯接管理平臺”。
華為 X Labs發布的智能農業白皮書中提到,某些針對智慧農業的物聯網應用是為提升產量而設計,主要包括:
華為表示:預計到 2050 年,全球總人口將增長至 95 億,而電信運營商可幫助解決這些人口的吃飯問題。無人機、精準農業、牲畜監測、支付系統及數據與農業交易平臺等具備無限潛力的智慧農業應用將創造出眾多機遇。
據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有142億畝鹽堿地,我國鹽堿地總數約15億畝,其中有約3億畝具有改造潛力。如果1畝鹽堿地按畝產300公斤保守計算,年產量也將達到300億公斤,能養活8000萬人口。
華為此番宣布跟袁隆平合作,培養海水稻,則是對該白皮書看好智能農業市場而付諸的行動。如上述技術得以實現并推廣普及,也將有效改善全球糧食短缺問題,經濟和社會價值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