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名片
津巴布韋通貨膨脹率達100000...
通貨膨脹率的計算公式經濟學上,通貨膨脹率為
物價平均水平的上升
幅度(以通貨膨脹為準)。以氣球來類比,若其體積大小為物價水平,則通貨膨脹率為氣球膨脹速度。或說,通貨膨脹率為
貨幣購買力的下降速度。以 P1 為現今物價平均水平 P0 為去年的物價水平,年度通貨膨脹率可測量如下:通貨膨脹率 = (P1 - P0)/P0, 以百分比表示計算通貨膨脹率有其他方法,如以P1的自然對數 減去 P0的自然對數,同樣以百分比表示
目錄
通貨膨脹率定義通貨膨脹的分類通貨膨脹對社會經濟產生的影響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之聯系的認知的發展過程歷年通貨膨脹率調整表通貨膨脹率和CPI通貨膨脹率計算公式變化的三個重要指標通貨膨脹率定義
通貨膨脹(Inflation Rate),是一種貨幣現象,指
貨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而引起的
貨幣貶值現象。通貨膨脹與物價上漲是不同的
經濟范疇,但兩者又有一定的聯系,通貨膨脹最為直接的結果就是物價上漲。
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率是
貨幣超發部分與實際需要的貨幣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的程度;而價格指數則是反映價格變動趨勢和程度的相對數。
經濟學上,通貨膨脹率為:
物價平均水平的上升速度(以通貨膨脹為準)。以氣球來類比,若其體積大小為
物價水平,則通貨膨脹率為氣球膨脹速度。或說,通貨膨脹率為
貨幣購買力的下降速度。
在實際中,一般不直接、也不可能計算通貨膨脹,而是通過價格指數的增長率來間接表示。由于消費者價格是反映商品經過流通各環節形成的
最終價格,它最全面地反映了商品流通對貨幣的需要量,因此,消費者價格指數是最能充分、全面反映通貨膨脹率的價格指數。目前,世界各國基本上均用消費者價格指數(我國稱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也即CPI來反映通貨膨脹的程度。
通過價格指數的增長率來計算通貨膨脹率,價格指數可以分別采用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生產者價格指數(PPI)、GNP折算價格指數。經常采用的是第一種,其公式如下:
CPI=a1(P1t/P10)+a2(P2t/P20)+……+an(Pnt/Pn0)(注:式中的數字和t、n均為下標,P為代表性
消費品的價格,a為權重)
通貨膨脹率={(本期價格指數-上期價格指數)/上期價格指數}x100%
注意上式,通貨膨脹率不是價格指數,即不是價格的上升率,而是價格指數的上升率。
通貨膨脹的分類
1、按照價格上升的速度加以區分
爬行的通貨膨脹(每年物價上升比例在1%~3%之內)
溫和的通貨膨脹(moderate infl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prices that rise slowly and predictably)(每年物價上升比例在3%~6%之間)
嚴重的通貨膨脹(每年物價上升比例在6%~9%)
飛奔的通貨膨脹(每年物價上升比例在10%~50%以下)
惡性的通貨膨脹(每年物價上升比例在50%以上)
2、按照人們的預料程度加以區分
未預期到的通貨膨脹
預期到的通貨膨脹
3、按照對價格影響的差別加以區分
平衡的通貨膨脹(每種商品的價格都按照相同比例上升)
非平衡的通貨膨脹(各種商品價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4、按照表現形式的不同加以區分
公開性通貨膨脹
隱蔽性通貨膨脹
抑制性通貨膨脹
5、按照成因不同加以區分
需求拉動通貨膨脹成本推動通貨膨脹需求拉動與成本推動相互作用下的通貨膨脹
結構性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對社會經濟產生的影響
主要有:引起收入和財富的再分配,扭曲商品
相對價格,降低資源配置效率,促發泡沫經濟乃至損害一國的經濟基礎和政權基礎。通貨膨脹有被預期和未被預期之分,從程度上則有溫和的、嚴重的和惡性的三種。溫和的通貨膨脹是指年
通脹率低于10%的通貨膨脹,嚴重的通貨膨脹是指兩位數的通貨膨脹,
惡性通貨膨脹則是指三位數以上的通貨膨脹。為抑制通貨膨脹而采取的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通常會導致高失業和GNP的低增長。惡性通貨膨脹(hyperinflation)指通貨膨脹率極高的情況(例如,每年百分之一千,百分之一百萬甚至百分之十億)。急劇的通貨膨脹(galloping inflation)指每年百分之五十、一百或二百的情況。溫和的通貨膨脹(moderate inflation)則指并不嚴重扭曲相對價格或收入的物價上漲。
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之聯系的認知的發展過程
菲利普斯(A.W.PHILLIPS)1958年證明,
工資膨脹率和
失業率之間存在一種反方向變化的關系。即失業率上升時,貨幣工資率下降;相反,失業率下降時,貨幣工資率上升。
菲利普斯曲線最初只是一種統計結果,并沒有理論根據。1960年,
加拿大經濟學家
李普賽發現通貨膨脹和失業率之間存在一種穩定的負相關關系后提出菲利普斯曲線的原始模型。此后,凱恩斯主義學派,
弗里德曼,理性預期學派等一批經濟學家利用這個模型對通貨膨脹和失業率之間的關系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尤其是凱恩斯主義者更是將菲利普斯曲線當作政府進行需求管理的一個重要工具。
貨幣主義對菲利普斯曲線的研究納入了預期因素,認為總供給和菲利普斯曲線長期都是垂直的。其政策含義是:需求管理對長期的產出和就業沒有影響。
菲利普斯曲線
理性預期學派的經濟學家所持觀點更好極端,他們認為短期內總供給和菲利普斯曲線也是垂直的,因此,政府的
需求管理政策短期內也是無效的,總需求增加的唯一作用是抬高物價。理性預期學派關于菲利普斯曲線的討論有兩個前提:(1)彈性的工資和價格假設。(2)
理性預期假設。
近年來,由于通貨膨脹和失業的同時并存,凱恩斯主義的觀點發生了一些變化,主要強調成本推動因素的重要性,強調均衡失業的重要性,闡述需求不足失業存在的合理性,吸收了預期理論。
歷年通貨膨脹率調整表
歷年通貨膨脹率(1980-2006)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6.0 2.4 1.9 1.5 2.8 9.3 6.5 7.3 18.8 18.0 3.1 3.4 6.4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14.7 24.1 17.1 8.3 2.8 -0.8 -1.4 0.4 0.7 -0.8 1.2 3.9 1.8 1.5
央行歷次調整利率時間及內容
次數 調整時間 調整內容
20 2007年12月21日 一年期
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一年期
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18個百分點
19 2007年09月15日 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
18 2007年08月22日 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18個百分點
17 2007年07月21日 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
16 2007年05月19日 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18個百分點
15 2007年03月18日 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
14 2006年08月19日 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均上調0.27%
13 2006年04月28日 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上調0.27%,到5.85%
12 2005年03月17日 提高了住房貸款利率
11 2004年10月29日 一年期存、貸款利率均上調0.27%
10 2002年02月21日 一年期存貸款利率下調0.27%和0.5%
9 1999年06月10日 一年期存貸款利率下調1%和0.75%
8 1998年12月07日 一年期存貸款利率下調0.5%
7 1998年07月01日 一年期存貸款利率下調0.49%和1.12%
6 1998年03月25日 一年期存貸款利率下調0.49% 和1.12%
5 1997年10月23日 一年期存貸款利率下調1.1%和1.5%
4 1996年08月23日 一年期存貸款利率下調1.5%和1.2%
3 1996年05月01日 一年期存貸款利率下調0.98%和0.75%
2 1993年07月11日 一年期
定期存款利率9.18%上調到10.98%
1 1993年05月15日 各檔次定期存款
年利率平均提高2.18%,各項貸款利率平均提高0.82%
央行2007年一年期
存貸款基準利率調整示意圖表
(圖片來源:新浪財經)
存款準備金歷次調整
次數 時間 調整前 調整后 調整
幅度17 07年12月25日 13.5% 14.5% 1%
16 07年11月26日 13% 13.5% 0.5%
15 07年10月25日 12.5% 13% 0.5%
14 07年09月25日 12% 12.5% 0.5%
13 07年08月15日 11.5% 12% 0.5%
12 07年06月05日 11% 11.5% 0.5%
11 07年05月15日 10.5% 11% 0.5%
10 07年04月16日 10% 1 0.5% 0.5%
9 07年02月25日 9.5% 10% 0.5%
8 07年01月15日 9% 9.5% 0.5%
7 06年11月15日 8.5% 9% 0.5%
6 06年08月15日 8% 8.5% 0.5%
5 06年07月05日 7.5% 8% 0.5%
4 04年04月25日 7% 7.5% 0.5%
3 03年09月21日 6% 7% 1%
2 99年11月21日 8% 6% -2%
1 98年03月21日 13% 8% -5%
我國
存款準備金率的變化(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通貨膨脹率和CPI
CPI (Consumer Price Index 消費者價格指數) 是政府用來衡量通貨膨脹的其中一個數據.通俗的講,CPI就是市場上的貨物價格增長百分比..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在我國也備受關注.對于這樣一個重要的指標,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更客觀的看待,所以我選擇這個題目來進行研究.
首先,讓我們認識一下CPI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
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
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貨膨脹已經成為
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
緊縮貨幣政策① 和財政政策②的
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例如,在過去12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個月前平均上升2.3%.當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錢價值便隨之下降.也就是說,一年前收到的一張100元
紙幣,今日只可以買到價值97.70元的貨品及服務.一般說來當CPI>3%的增幅時我們稱為INFLATION,就是通貨膨脹;而當CPI>5%的增幅時,我們把他稱為SERIES INFLATION,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CPI)是一個滯后性的數據,但它往往是市場
經濟活動與政府貨幣政策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CPI穩定,就業充分及GDP增長往往是最重要的社會經濟目標.不過,從
中國的現實情況來看,CPI的穩定及其重要性并不像
發達國家所認為的那樣有一定的權威性,市場的經濟活動會根據CPI的變化來調整.近幾年來歐美國家GDP增長一直在2%左右
亞洲金融危機),CPI是不可能大起大落的,所以2004年中國的CPI大幅波動有些異常.三是隨著CPI大幅波動,國內經濟一時間通貨膨脹率過高,民眾儲蓄負利率嚴重,一時間居民儲蓄又告別負
收益,通貨緊縮陰影重現.這樣一種
經濟環境令人擔憂,因此,如何理解CPI指數便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通貨膨脹率計算公式
通貨膨脹率=(現期物價水平—基期物價水平)/基期物價水平
其中基期就是選定某年的物價水平作為一個參照,這樣就可以把其他各期的物價水平通過與基期水平作一對比,從而衡量現今的通貨膨脹水平。其實,上面所說的只是三種衡量通貨膨脹水平方法之一的消費指數折算法,但它是最常用的,此外還有GDP折算法和生產指數折算法。
20世紀70年代后,隨著
浮動匯率取代了
固定匯率,
通貨膨脹對
匯率變動的影響變得更為重要了。通貨膨脹意味著國內物價水平的上漲,當一個經濟中的大多數商品和勞務的價格連續在一段時間內普遍上漲時,就稱這個經濟經歷著通貨膨脹。由于物價是一國
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通貨膨脹也就意味著該國貨幣代表的價值量下降。在國內外
商品市場相互緊密聯系的情況下,一般地,通貨膨脹和國內物價上漲,會引起出口商品的減少和進口商品的增加,從而對
外匯市場上的供求關系發生影響,導致該國匯率波動。同時,一國貨幣
對內價值的下降必定影響其對外價值,削弱該國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
信用地位,人們會因通貨膨脹而預期該國貨幣的匯率將趨于疲軟,把手中持有該國貨幣轉化為其他貨幣,從而導致匯價下跌。按照一價定律和
購買力平價理論,當一國的通貨膨脹率高于另一國的通貨膨脹率時,則該國貨幣實際所代表的價值相對另一國貨幣在減少,該國
貨幣匯率就會下降。反之,則會上升。
例如,20世紀90年代之前,日元和原
西德馬克匯率十分堅挺的一個重要
原因,就在于這兩個
國家的通貨膨脹率一直很低。而
英國和意大利的通貨膨脹率經常高于其他西方國家的平均水平,故這兩國貨幣的匯率一下處于跌勢。
變化的三個重要指標
(一)
生產者價格指數(
PPI)
生產者價格指數(Producer Price Index),是衡量制造商和農場主向商店出售商品的價格指數。它主要反映
生產資料的價格變化狀況,用于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生產階段的成本價格變化情況。
(二)
消費者價格指數(
CPI)
消費者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是對一個固定的消費品籃子價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費者支付商品和勞務的價格變化情況,也是一種度量通貨膨脹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變化為表達形式。
(三)
零售物價指數(
RPI)
零售物價指數(Retail Price Index),是指以
現金或信用卡形式支付的零售商品的價格指數。
美國商務部每個月對全國范圍的零售商品
抽樣調查,包括家具、電器、超級市場售賣品、醫藥等,不過各種服務業消費則不包括在內。汽車銷售額構成了零售額中最大的單一構成要素,約占總額的25%。
許多外匯市場分析人員十分注重考察零售物價指數的變化。社會經濟發展迅速,
個人消費增加,便會導致零售物價上升,該指標持續地上升,將可能帶來通貨膨脹上升的壓力,令政府收緊貨幣供應,
利率趨升為該國貨幣帶來利好的支持。因此,該指數向好,理論上亦利好于該國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