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冬悅
-
01.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
此句出自唐代詩人張九齡,與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有異曲同工之妙。
人與人之間,最難的便是兩心相知,彼此懂得。無論是友情,還是愛情,能達到此等境界,必是前世修來的福分。
時間和距離,一直是感情最大的考驗。很多人一開始關系很好,交情很深,可相處的時間長了,慢慢就淺了,淡了,散了。
也有很多人,剛分開的時候還時常聯系,似乎沒有什么變化,但其實,彼此的距離正在無形中越來越遠,終有一天會因為失去交集而斷聯。
常有人感嘆,越是成長,越覺得孤獨,為何?
因為,原本一路同行的很多人,不知不覺漸行漸遠,最后失去聯系,形同陌路,留在身邊的人所剩無幾,甚至沒有一個真正的知心人,所以愈發覺得孤獨。
因為孤獨,所以向往真正的懂得,期待遇見相似的靈魂,彼此志趣相投,縱然相隔千里,亦能彼此溫暖,一生相伴。
02.
一直很喜歡一句話:“靈魂相似的人,總會相逢。”
也曾以此為題,寫過一些文章。
靈魂相似,頻率相同,這樣的兩個人會不約而同地走向一個點,而后相遇,相識,相知。
就像她和他,原本也只是毫不相干的陌生人,彼此之間隔著萬水千山,但他們有著相似的靈魂,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和目標,因而在網絡中相逢,成為知己。
他們都喜歡文字,喜歡寫作。他們通過文字,走進彼此的內心世界,成為世上最懂彼此的人。
生活中的他們,工作繁忙,朋友不多,也從不參加無用社交,在旁人看來,他們的生活平淡而無趣。但其實,他們的靈魂是豐盈的,內心是充實的,從未覺得無趣。因為在他們看來,世間有一人理解自己,懂得自己,就足夠了。
人生一知己,足以慰風塵。
知己,是靈魂相似的人;知己,是彼此懂得的人;知己,是相互珍惜的人。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雅士,欲求知己而不得,于是寫下“知音少,弦斷有誰聽”的遺憾,和“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夠多的”無奈,以及“天下有一知己,可以不恨”的夙愿……
真正的知己,縱然遠在天涯,亦近在心間。只是,這樣的知己可遇而不可求。
03.
相遇是緣,相知是福。若是有緣相遇,有福相知,必是前世的修行。
很多人并不相信,世間存在真正的知己,只因自己不曾遇見。
但我想說,不曾遇見,只能說明自己修行不夠,世界那么大,總有一些人是幸運的。
就像前面提到的他們,相隔千里,卻彼此相知,以一種別樣的方式溫暖相伴,漫漫人生從此不再孤獨寂寥。
他們很遠,一個天南,一個地北。
他們很近,因為有著相似的靈魂。
我相信,世間也有很多像他們一樣幸運的人,雖然隔著山海,卻比任何人都更懂對方。他們是真正的靈魂知己,注定會在同一時空相遇。
紅塵陌上,人來人往。誰不想遇見一個知己,擁有世間最難得的情誼。只是,人與人之間的緣分,皆有定數,所求未必能所得,所愿未必能實現,唯有隨緣而遇,隨遇而安罷了。
有些人,遠在天涯,近在心間。那是相似的靈魂,真正的知己。
如果,你也擁有這樣的知己,一定要好好珍惜。
如果,你還不曾遇見,也不必感到遺憾。人生不過大夢一場,看淡塵緣,隨遇而安,就好。
作者:安冬悅,自由撰稿人,以溫情的筆觸,寫走心的文字,愿在最深的紅塵里與你相逢。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