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將在孩子的幼小的心靈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在我們要求孩子“完美無缺”的同時,何不捫心自問:“這樣要求孩子,人自己做到了嗎?”父母知道用什么有效的方法教育孩子成長嗎?
據統計表明,教育孩子的唯一有效方法是“鼓勵”。但是,一般人總是以為鼓勵和稱贊一樣,稱贊就是鼓勵。其實二者有不同的目的和效果。
稱贊是獎勵的一種,著重于比較和競爭,稱贊意味著:孩子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以達到父母期望的標準。鼓勵不同于稱贊,鼓勵著重于孩子的能力發揮,并且幫助孩子經由貢獻已力而獲得成就感;鼓勵肯定孩子的優點和長處。鼓勵重視孩子內在的自我激勵而不是對孩子做價值判斷。那么,父母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有效的鼓勵呢?
“花5分鐘去關注孩子的一言一行,花3分鐘去肯定孩子的潛在特質,勝過花一天的時間去糾正孩子的一個錯誤。”這是我從張璟編著的《天才是鼓勵出來的》一書中摘錄的一句話,說的是孩子成才要鼓勵。當然,鼓勵的方法很多。通過該書的學習,我體會最深的是信任是對孩子的最好的鼓勵,這也是我本人的切身經歷。
擺脫信任危機,同孩子建立和諧信任的關系,家長還應注意:
1、要做到真正尊重孩子;
2、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輕松的家庭氛圍;
3、對事不對人;
4、要經常和孩子溝通和討論問題;
5、要相信孩子;
6、要賞識孩子。
親子之間的信任往往可以從小事開始,比如生活中的一些家務事。現在我們看到許多家庭的孩子不會動手做家務事,許多生活自理的事情也都是父母邦忙做好,其實大部分的孩子在小時候都有模仿和動手的興趣,往往那個時候家長都會因為“不信任”而不給孩子動手的機會,也使得孩子將來做什么事時對自己沒有什么信心,總是依賴別人。
如果家長能放心孩子的失誤,就該多給孩子嘗試的機會。與成人相比,孩子更需要在溫暖可靠的信任中去學習和探索,在信任中去克服缺點。孩子在順利和成功時應得到信任,這一點家長容易做到但家長要知道,孩子在失敗和挫折時是最需要信任的,這個時候家長不吝惜信任,才是真心愛孩子,才是懂得如何愛孩子。有的家長一見孩子有退進、有起伏,就趕快收回自己的信任,這對孩子的打擊太大。有孩子說:“父母也是世態炎涼。”可見我們有的家長還“不夠朋友”。
信任孩子并不容易做得恰到好處,對于一些敏感領域,家長往往左右為難,如孩子花錢的問題、與異性朋友交往的問題,能否信任孩子家長心中無數。孩子說買書的錢丟了,或者說他與同班女同學來往只是普通交往,家長信任嗎?孩子在學校被定為“差生”,家長還信任他將來可以有所作為嗎?
諸如此類,好多家長由于無法決斷,只好采取實際上不信任的作法:買書的錢丟了就不買書,也就是說,如果把錢去買了零食之類,沒書看就作為懲罰。與異性同學來往既是一般來往,那么不來往更保險。
可見孩子要得到信任真不容易。信任是一種激勵,信任中包含著允許失敗、允許冒險、允許錯誤的寬容,如果孩子得不到信任的力量,那么要求孩子積極探索,勇于上進,同樣很難辦到。
父母對孩子缺乏信任是現實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現象,即使父母聲稱對孩子有信任,但實際行動中卻充分表現出對孩子沒有信心。
因此,不能只在嘴上對孩子有信心,而要表現在行動上,尤其是那些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同學的父母要特別注意這個問題。因為任何孩子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有些孩子成績上不去,屢遭挫折;心里很壓抑,心情十分煩躁,他們多么希望父母說幾句鼓勵的話,以減輕心理的負擔。如果父母不理解孩子此時的心情,偏要在孩子身邊一遍遍嘮叨此事,即使父母的用意是好的,但招來的卻是孩子對父母的反感;而且因此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導致孩子自卑、怯懦、缺乏進取的勇氣,甚至厭學。相反,如果父母對孩子有足夠的信任,即便孩子遇到了困難,他們也能夠充滿自信,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效地進行自我調整,把困難轉化為促進自己努力進取的動力。這不僅有利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保持良好的學習情緒和心理環境,從而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同時也鍛煉了孩子的自主性、創造性以及對自己和他人負責的能力。
信任會產生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