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6月,著名科學家彭加木留下一張“我向東找水井”的神秘字條,永遠消失在了羅布泊,其失蹤之謎數十年來一直懸念未解,16年后的1996年6月,著名探險家余純順沿著彭加木的足跡,踏上了穿越羅布泊的征途。
遺憾的是,神秘的羅布泊再次向世人證明:我的地盤我做主,誰也別想挑戰我!
余純順1951年出生在上海一個工人家庭,條件原本不錯,但6歲那年母親突然得了精神分裂癥,10歲那年姐姐也得了精神分裂癥(很可能是家族遺傳),余純順飽受他人孤立和歧視,正是從這個時候起,他開始討厭身邊的人、身邊的事物,他時常眺望遠方,希望逃離這一切,到遠方旅行。
與彭加木科學家、植物病毒學者的身份不同,余純順是一名職業探險家,他的理想是徒步考察960萬平方公里國土,拜訪56個民族的聚居地,他曾完成8年徒步旅行4.2萬華里的壯舉,走過全國最艱險的地區,穿過阿里無人區,創造人類史上第一個孤身徒步征服“世界第三極”西藏的奇跡。
余純順原本打算在1996年9月份進入羅布泊,這樣可以避開6月的高溫和沙暴天氣,最大程度降低風險,但當時正好有一家電視臺找到他,想要合作拍攝一部徒步穿越羅布泊的紀錄片。
余純順開始是有點擔心的,作為一個職業探險家,安全始終是第一位的,但一來這是一個很好的宣傳機會,二來他也不好意思拒絕別人,于是臨時決定在6月徒步穿越羅布泊。
6月6日,余純順和攝制組一起進入羅布泊,雖然身體條件還沒有達到最佳狀態,但他的精神顯得異常興奮,一向低調的他面對攝像機說了這樣一番話:
“迄今為止,到過和將要到羅布泊的上海人,一個是彭加木,一個就是我。如今,彭加木已經魂歸大漠,而我,只有我余純順,一定能征服羅布泊!”
正式出發前一天晚上,一位朋友試圖最后一次勸阻余純順,并且抬出了彭加木在6月失蹤的例子。
但另一個人卻高聲道:“彭加木又怎么樣!我們老余走遍全國,羅布泊不在話下!”
命中注定,一語成讖。
跟彭加木不同的是,余純順只有孤身一個,他要求攝制組跟自己保持距離。
6月11日上午,余純順一人離開營地,開始徒步穿越。
出發前,電視臺建議余純順隨身攜帶GPS定位系統,萬一遇到意外,方便后方人員定位搜索,但余純順笑笑說:“我以前從沒用過這玩意兒,我相信自己!”,他拒絕了這一提議。
茫茫大漠,尋找一個人談何容易?直到6月18日上午,搜索隊依靠直升機,終于在羅布泊湖心區域的一座帳篷里,發現了一具尸體。遺憾的是,經過辨認,這具尸體正是探險家余純順。
死者頭北腳南,仰臥于沙土包北邊的便攜式單人帳篷中,其所攜帶的物品較整齊的放置于帳篷中身體的右側。尸長175cm,面部胡須較多,長約3.5cm,全身赤裸,衣物在帳篷內。尸體發育正常,營養佳。尸體高度腐敗,全身布滿了較多的腐敗水泡及腐敗靜脈網,手指完全干燥,尸體上有較多的蠅蛆,長度為0.6cm,全身未見損傷,檢驗全身骨質無骨折。結合其尸體腐敗程度及尸體上蠅蛆長度分析:尸檢距殘廢時間約5天!
在發現余純順尸體時,他正躺在帳篷里,而帳篷外有一把藏刀,不遠處有一個挖了近半米深的坑。這個坑所在地方原本應該有預先埋好的飲用水和食品,余純順可以靠補充這些飲食,繼續完成剩下的路程,但他一定是沒有發現飲食,在缺少飲水,渾身無力的情況下,絕望地躺在帳篷里死去。
與彭加木不同的是,官方找到了余純順的尸體,因此他的身亡沒有引起太多猜疑,但疑點仍然是存在的,因為余純順的死亡顯得“太平常”了,平常到他不該犯這種低級錯誤。
余純順是一個經驗極其豐富的頂級探險家,他探索過中國所有最艱難險惡的環境,克服過許多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在沒有遇到任何干擾的情況下,怎么會犯下判斷方向的低級致命錯誤?
1980年6月17號,彭加木外出尋找水源,當天神秘消失,尸體一直無影無蹤;
時隔16年,余純順在1996年6月18號被發現死亡。
更詭異的是,據后來曾徒步穿越羅布泊的旅行家雷殿生講述,他穿越過程中,曾在余純順墓旁邊宿營,半夜還沒睡覺,正在寫日記時,突然被一個毛巾大小黑影捂住嘴,按住脖子,他奮力揮刀,才把黑影趕跑。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