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主題:黃芪桂枝五物湯 | 醫源世界

黃芪桂枝五物湯治療頸椎病

黃芪桂枝五物湯,方出古代名著《金匱》,由黃芪20克,白芍12克,桂枝12克,生姜12克,大棗8枚組成。此方古人用于治療痹癥。痹者,閉阻不通之意也。人若經絡阻閉,氣血運行不暢,長此以往就會形成痹病。中醫...即將發布

日期:2013年4月30日 - 來自[中醫養生]欄目

黃芪桂枝五物湯應用三則

  黃芪桂枝五物湯載于《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第六》,由黃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棗五味藥物組成,是一首治療陽氣不足、血行不暢,兼以外感風邪,以肌肉麻木為特征之血痹證的有效方劑。本方臨床應用廣泛,筆者常用該方化裁治療多種病癥,療效滿意。今擇驗案三則。

  中風先兆

  金某某,男,51歲,朝鮮族,2004年10月13日就診。

  患者二周前頭目眩暈,時覺腦中昏聵,語言現一過性不利,嘔吐多痰涎,繼而口眼歪斜口角流涎,左半身肢體麻木,肢冷,頭重腳輕。當地衛生院診為“腦血栓形成”,經輸液用藥治療后,病情有所改善。患者經門診介紹入院治療。

  癥見形體肥胖,皮緩肉松,口角流涎,口眼歪斜,左半身肢體麻木,肢冷,納少肢倦。舌質淡,舌體胖大,苔白略膩,脈沉緩滑。腦CT提示顱內未見確切異常。

  證屬氣虛血瘀,痰濁阻絡,治宜益氣活血,祛痰通絡,方予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

  處方:黃芪35克,桂枝15克,赤芍15克,生姜七片,大棗10枚,半夏15克,茯苓20克,陳皮15克,膽南星15克,石菖蒲15克,遠志15克,丹參15克,地龍15克,全蟲3克(沖服),蟬蛻15克。5劑。

  藥盡5劑,肢體知溫,口角流涎明顯減少,藥已中的,黃芪更為50克,加木耳25克,繼服10劑,口角流涎,口眼歪斜消失,半身麻木、上下肢萎軟無力明顯改善。仍以上方略予增減,藥盡37劑,諸癥消失,握持、步履已如常人,其病告愈。囑其以丸劑,以善其后。

  按  本案系因陽氣不足,血行不暢,脈絡瘀阻,又因脾陽不足,運化失司,水濕停聚為痰,氣血痰濁阻滯,脈絡不暢,諸癥乃作。方用黃芪桂枝五物湯,益氣溫陽行氣活血,半夏、陳皮、茯苓、膽南星、石菖蒲、遠志,滌痰化飲,開竅醒神,丹參、地龍、全蟲、蟬蛻活血化瘀,解痙通絡,更佐以木耳祛風通絡,解痙柔筋。諸藥相伍,共湊益氣溫陽、滌痰醒神、活血化瘀之效。

  產后身痛 

  趙某某,女,32歲,漢族,2003年7月19日初診。

  患者產后2周始,而現畏寒,汗出,肢倦乏力,身痛,繼而四肢關節出現麻木酸痛。其服用生姜湯后覆被取汗,而汗后疼痛非但不減,而諸癥有加。患者來診時癥如前述,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

  證屬陽氣虛弱,營衛不調,感受風邪,血行不暢所致。治宜益氣溫陽,活血通痹,藥予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

  處方:黃芪35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生姜七片,大棗12枚,秦艽15克,木耳25克。5劑。

  藥盡5劑,自汗消失,氣力有增,身痛,四肢關節麻木,酸痛明顯減輕。上方加附子8克,繼服9劑,諸癥消失,囑其寒溫適宜,飲食有節,以善其后。

  按  本案產后氣血大傷,復又服生姜湯覆被,強取其汗,致使陽氣更傷,陽氣痹阻,血行不暢,而諸癥乃作。藥以黃芪補氣固表,桂枝溫經通陽,白芍養血通痹,生姜、大棗補益脾胃,調和營衛,秦艽乃祛風之潤藥,祛風而不傷血,黑木耳有潤肺生津、補益氣血之功效,民間常用于治療四肢麻木、抽搐筋緩等。諸藥相伍,陽氣溫通,氣行血行,寒邪得祛,經絡得通,其證乃愈。

  面神經麻痹 

  樸某某,女,47歲,朝鮮族,2010年7月9日初診。

  患者于兩周前清晨起床后,突感左側面部不適,早飯時發現飲水時口角漏水,咀嚼食物時食物滯留于左側齒頰之間,餐后對鏡觀察,嘴角已明顯向右側歪斜,左眼瞼不能閉合,流淚,鼓腮時漏氣,左側鼻唇溝明顯變淺。當地衛生院診為“面神經麻痹”,經輸液、針灸治療未見明顯好轉,遂來院要求服中藥治療。患者諸癥如上所述,舌質淡紅,舌體略胖,苔薄白,脈浮緩。

  治宜益氣溫陽,活血通絡,方選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

  處方:黃芪35克,桂枝15克,赤芍15克,當歸15克,羌活15克,防風15克,全蟲3克(沖服),白僵蠶15克,生姜七片,大棗12枚,5劑。

  藥盡5劑,飲水時口角漏水消失,諸癥明顯好轉,藥已中的,原方繼進10劑,諸癥消失,康復如初。告愈。

  按   本案屬正氣不足,脈絡空虛,營衛失調,風邪乘虛而入,傷其氣血,阻其脈絡,致使氣血痹阻,而發斯證。藥用黃芪桂枝五物湯,益氣溫陽,行氣活血,當歸、赤芍養血活血通絡,乃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防風、羌活祛風散邪,全蟲、白僵蠶乃蟲蟻之屬,有活血通絡、祛風解痙之功。諸藥合用,陽氣通,氣血行,風邪祛,脈絡通,邪祛正復,其癥乃愈。

日期:2013年1月30日 - 來自[臨床驗案]欄目

黃芪桂枝五物湯治腰椎間盤突出癥

  劉某某,男,43歲。2011年1月9日來診。患者長年勞動,3日前因受涼出現腰痛劇烈疼痛伴左下肢麻木,跛行。查:面色萎黃,舌淡苔白,氣虛無力。直腿抬高試驗60度,加壓試驗( )。左小腿外側皮膚感覺麻木不仁。腰椎MRI顯示:L4~5椎間盤突出(中央偏左)。治以溫經通痹,益氣和營止痛。方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黃芪30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獨活12克,丹參9克,伸筋草15克,制乳香6克,地龍15克,生姜3片、大棗5枚。水煎服,日1劑。5劑后自覺腰痛腿麻明顯減輕,仍有畏寒。上方加制附子9克,繼續服用10劑,諸證皆除。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中醫痹證范疇,是由于素體氣血不足,長期勞動更耗氣傷血,加之寒氣侵襲,邪入血脈,阻痹不通而致。故用黃芪桂枝五物湯溫經通絡,加獨活、丹參、伸筋草、制乳香、地龍、制附子增加溫經之功,更具活血通絡止痛之功效。選方正確,療效明顯。

日期:2012年11月17日 - 來自[臨床驗案]欄目

黃芪桂枝五物湯治面癱

 樸某某,女,47歲,朝鮮族,2010年7月9日初診。

  患者兩周前,于清晨起床后,突感左側面部不適,發現飲水時口角漏水,咀嚼食物時食物滯留于左側齒頰之間,餐后對鏡觀察,嘴角已明顯向右側歪斜,左眼瞼不能閉合,流淚,鼓腮時漏氣,左側鼻唇溝明顯變淺。當地衛生院診為“面神經麻痹”(面癱),經輸液、針灸治療,未見明顯好轉,今日來院要求服中藥治療。

  現諸癥如上所述,舌質淡紅,舌體略胖,苔薄白,脈浮緩。證屬正氣不足,絡脈空虛,營衛失調,風邪乘虛而入,傷氣血,中脈絡,致使氣血郁阻,而發斯證。

  治宜益氣溫陽,活血通絡,方選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黃芪35克,桂枝15克,赤芍15克,當歸15克,羌活15克,防風15克,全蟲3克(沖服),白僵蠶15克,生姜七片,大棗12枚,5劑,每劑水煎早晚溫服

  藥盡5劑,飲水時口角漏水消失,諸癥明顯好轉,藥已中的,原方繼進10劑,諸癥消失,康復如初。告愈。

  按   本案屬正氣不足,脈絡空虛,營衛失調,風邪乘虛而入,傷其氣血,阻其脈絡,致使氣血郁阻,而發斯證。藥用黃芪桂枝五物湯益氣溫陽,行氣活血,當歸、赤芍養血活血通絡,乃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防風、羌活祛風散邪,全蟲、白僵蠶乃蟲蟻之屬,有活血通絡、祛風解痙之功。諸藥合用,陽氣通,氣血行,風邪祛,脈絡通,邪祛正復,其證乃愈。

日期:2012年8月24日 - 來自[臨床討論]欄目

黃芪桂枝五物湯治肩周炎

馬建國 張向峰 山東曲阜市第二人民醫院

劉某,女,53歲,2010年11月15日初診。右肩關節疼痛活動受限3個月余,其間某院診為肩關節周圍炎,予伸筋丹、小活絡丸獨一味芬必得布洛芬等中西藥物交替內服,及針灸、按摩、熱敷、理療、膏藥貼敷,收效不著。右肩關節仍痛較重,遇風寒尤甚。查見右上肢外展后伸上舉均受限制,肩峰及肩前部壓痛明顯。患者體質瘦弱,自述抗寒力差,熱則體舒。舌質淡,苔薄白,脈沉弱。據癥辨屬:形體虛弱,抗寒力差,衛陽不固,風寒之邪痹著于肩關節所致。

治宜補氣血助陽、祛寒通絡,取黃芪桂枝五物湯化裁:黃芪30克,當歸15克,白芍30克,桂枝15克,姜黃15克,羌活10克,伸筋草10克,紅花10克,威靈仙10克,沒藥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第三煎用毛巾蘸藥液熱敷肩關節。二診:服藥10劑后肩關節疼痛大減,并覺有溫熱感,活動后較前輕松,余癥俱輕。原方黃芪、白芍減為20克,桂枝、姜黃減為12克,復服10劑后,諸癥消失,右肩關節活動正常。

本例辨證屬氣血虛弱,抗寒力差,寒邪痹著于肩關節所發。故用《金匱要略》中補氣血通陽行痹的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方中黃芪甘性溫,功可補氣升陽;當歸甘辛溫,功可補血活血止痛;白芍味苦酸,功可補血緩急止痛;桂枝甘辛溫,功可溫經散寒止痛;姜黃辛溫,功可活血通經止痛;羌活辛苦溫,功可散寒通痹止痛;伸筋草辛溫祛風通絡為其所長;紅花辛溫,可活血通經止痛;威靈仙辛咸溫,可祛風除濕通絡止痛;沒藥苦辛平,可活血止痛,諸藥互用,共奏祛風散寒、溫經通絡、活血止痛之功。

日期:2011年10月25日 - 來自[臨床驗案]欄目

李彥民黃芪桂枝五物湯療骨傷

李彥民是第四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指導老師,從事中醫骨傷科臨床工作30多年,臨床經驗豐富。黃芪桂枝五物湯是仲景治療血痹虛勞方,李彥民靈活化栽,加味用于骨傷科臨床,收效顯著,現將其臨證經驗介紹如下。

益氣調營 祛頸肩痛

骨傷科能引起頸肩痛的疾病頗多,如頸椎病、肩關節周圍炎、胸廓出口綜合征、肱骨外上髁炎、肘管綜合征、橈管綜合征及腕管綜合征等。這些常見的骨傷科病癥,除了各自所特有的臨床表現以外,其疼痛大多以麻木為主。麻木乃氣血不足的表現,正氣不足,營衛不和,風邪乘機而入則痹于肌膚。李彥民抓住這一病機,應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治療,大多能收到較好療效。

病案舉例:患者張某,女,53歲,農民。于2002年3月就診。自訴頸項及右側肩臂疼痛、麻木、怕冷兩個月,加重10天。患者頸項僵硬,轉側不利,肩關節活動受限,疼甚時徹夜不眠。查牽拉試驗陽性,壓頭叩擊試驗陽性,頸椎攝片示頸椎骨質增生。

診斷為頸椎病(虛寒型),以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治療。處方:黃芪30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大棗7枚,丹參15g,葛根15g,當歸15g,羌活10g,水煎服日1服,連服20余服,而痊愈。

按:本例頸椎病屬中醫之“痹證”范疇。病因素體虛弱、過度勞損造成正氣虛損,風寒濕邪乘虛而入所致,邪氣留滯于筋脈,則筋脈閉塞,氣血瘀滯。運用本方益氣養血、活血通絡止痛,故可取效。

治腰腿痛 意在補虛

骨傷科能引起腰腿痛的主要疾病有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梨狀肌損傷綜合征等。李彥民治療腰腿痛病30年,積累了豐富經驗,辨證用藥所選主方則是黃芪桂枝五物湯。李彥民指出:“腰腿痛這一臨床癥候群,有的屬于痹癥所致,有的屬于外傷引起,有的屬于腎虛、血瘀等等。對于痹癥的治療,若脈證表現為虛象,即選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治之。”

病案舉例:患者王某,男,42歲,農民。2007年10月12日初診。訴左腿疼痛半年余,初覺左臀部疼痛,后每因勞累時疼痛加劇,且疼痛沿左側大腿后側、小腿外側向足部放射,并有麻木感。診舌質淡紅、苔白,脈沉澀。西醫診斷為左梨狀肌損傷綜合征。

李彥民治以益氣溫經、和營通痹。應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黃芪30g,桂枝6g,白芍6g,懷牛膝10g,全當歸10g,生姜3片,大棗15g。外用熱敷散,用藥18服,病愈。

按:多數腰腿痛患者是由于氣血虛弱、營衛俱虛、衛陽不固、腠理空疏、風寒之邪乘虛而侵引起。方中重用黃芪益氣固衛為主藥,輔以桂枝溫經、通陽,佐以芍藥養血和營,懷牛膝壯腰,姜棗同用調和營衛,合而為劑,可使氣行血暢,痹痛自除,故使用該方治療氣血虛弱、風寒痹阻之腰腿痛能獲良效。

治歷節風 通絡行痹

歷節風,中醫學稱之為“頑痹”,當現代醫學之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頑固,久延難愈。氣虛、痰瘀互結于關節是其基本病機。李彥民運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治療,取得了較好療效。

病案舉例:顧某,女,26歲,農民。2005年5月11日初診。主訴:雙手指近端指間關節腫痛、僵硬,雙膝關節腫痛4年余。患者4年前因受風寒,引起感冒、發燒,全身疼痛無力,雙手指近端指間關節腫痛、晨僵,膝關節發涼僵硬,伸屈不利,自汗。證見表情憂郁,營養中等,體型消瘦,膝關節腫、變形,舌質淡紅,苔薄白膩,脈沉緊。

西醫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辨證:風寒濕證。

李彥民治以祛風除濕、活血止痛。應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黃芪20g,桂枝6g,白芍6g,懷牛膝10g,威靈仙12g,秦艽12g,穿山龍15g,全當歸10g。用藥6服,晨僵消失,服18服后,癥狀基本消失。

按:黃芪桂枝五物湯是《金匱要略》中治療營衛氣血俱虛、邪入血分之血痹癥方,全方奏益氣通陽、甘溫除熱、祛風逐濕、通絡行痹之功效。臨床觀察表明,本方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活動期確具療效,能有效地改善和消除癥狀,控制病情,減少本病的反復發作,預防感冒;并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循環,故有人認為藥物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可能與改善血液流變性有關。筆者認為黃芪桂枝五物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以治本為主,標本兼治,通過益氣溫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而改善血液流變性,促進循環,有利于祛邪生新,通絡行痹。該方通過多途徑、多環節發揮調節作用而達到治療效果。

加減靈活 運用自如

李彥民臨床應用黃芪桂枝五物湯的范圍很廣,主要是由于他能依據臨證表現,對本方靈活加減。若治療上肢痹痛時常加防風、桑枝、羌活,下肢痹痛時常加杜仲、牛膝、木瓜;血虛重者加當歸、雞血藤,氣虛重者倍用黃芪,加黨參;陽虛肢冷者加附子;陰虛潮熱者加龜版、知母、生地;筋攣麻痹者加地龍、烏蛇,血痹痛甚者加桃仁、紅花、丹參。李彥民對于本方無論怎樣加減變通但總不失其立方旨意,他說:“若不守病機,隨意加減,失去原方的旨意,臨床很難奏效。”

鏈接

黃芪桂枝五物湯

出處:《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組成:黃芪三兩(9g),芍藥三兩(9g),桂枝三兩(9g),生姜六兩(18g),大棗十二枚(4枚)。

用法:上藥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功用:益氣溫經,和血通痹。

主治:血痹。肌膚麻木不仁,脈微澀而緊。

日期:2010年2月10日 - 來自[名家醫案]欄目

周天寒運用黃芪桂枝五物湯驗案

  周天寒是第四批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指導老師。周老幼承家學,深知中醫治病貴在調和陰陽,他用藥輕靈,擅用經方,屢起沉疴。黃芪桂枝五物湯是仲景治療血痹虛勞方,周老靈活化栽,加味用于治療過敏性鼻炎,肩周炎等常能收到較好的療效。

  過敏性鼻炎

  張某,女,40歲。素有慢性支氣管炎,兩個月前因感冒受復發,經服西藥治療,諸癥俱減,但鼻塞流涕、惡風如故。診斷為“過敏性鼻炎”,察其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浮緩無力。此乃肺氣虛寒,營衛失和之證。予黃芪桂枝五物湯加炙甘草:黃芪3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大棗12枚,炙甘草6克,生姜10克。每日1劑,水煎服。服4劑后,癥狀減輕,效不更方,仍用原方8劑,惡風、鼻塞流涕盡除。予補中益氣丸調理善后,鞏固療效。

  肺開竅于鼻,主氣屬衛。肺氣虛寒、衛外不固、鼻竅不利則鼻塞流涕,微惡風寒,故治以黃芪桂枝五物湯補肺固表,溫陽散寒,使肺氣足、寒氣散、營衛和,諸癥自愈。

  肩周炎

  樊某,男,48歲。患肩周炎、頸椎骨質增生1年余,經多方醫治,療效不顯,近2月來癥狀加重,前來就診。現癥:左側肩部疼痛,活動受限,生活不能自理,夜間疼痛加重,不能取左側臥位,經常被痛醒。察其面色蒼白,精神萎靡不振,舌質淡紅,苔白,脈細緩。此乃肺氣虛,衛外不固,復受風寒之邪,寒凝血滯。治宜黃芪桂枝五物湯。處方:黃芪30克,桂枝15克,赤芍15克,大棗15枚,生姜12克,每日1劑,水煎服。服上方4劑后疼痛減輕,亦能入睡。仍用原方加當歸12克,雞血藤12克,再進10劑。復診,臂已不痛,活動基本正常,守方再服10劑鞏固療效。

  肺氣不足,衛外不固,易受寒邪。寒性收引,寒邪阻滯肩臂部經脈,氣虛血滯,故肩臂疼痛,活動受限。夜間陰寒更盛,是以入夜疼痛加重。黃芪桂枝五物湯中重用黃芪補肺益氣,輔以桂枝散寒通絡,赤芍活血止痛,佐以姜、棗散寒和營衛,諸藥合用,共湊益氣散寒,和營通絡止痛之功,故收效甚捷。

日期:2010年1月14日 - 來自[名家醫案]欄目

血痹良方--黃芪桂枝五物湯

    《金匱要略》云:“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陰陽俱微,是言人體陰陽形氣俱不足;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是言陽氣不足,陰血為之阻滯;不仁者,肌膚癢痛不知也;如風痹狀者,表現似風,實非風也。說明血痹為陽氣虛弱導致陰血運行不暢之病,當補陽氣,行血滯,宜用黃芪桂枝五物湯來治療。所以然者,以黃芪桂枝五物湯,乃由黃芪、桂枝、白芍、大棗各9克,生姜18克組成,方中黃芪補益陽氣,并助血行;桂枝、白芍行血破滯;姜、棗調和營衛。重用生姜者,宣氣走表,使氣行血不滯而血痹得以解除也。故此實為主治血痹之良方。

   根據上述治療原則,現代多將此方用來治療腦血管疾病后遺癥、慢性風濕病、血栓性閉塞性脈管炎、凍瘡、產后腰腿痛等病。除上述外,筆者還將此方用來治療其他病證,且每獲良效。茲舉驗案以說明。

   1.治腓神經麻痹:肖某某,男,43歲,農民。1995820Et診。述右下肢足背及小腿外側觸覺、痛覺及冷熱覺均反應遲鈍,局部欠溫,時而發麻,足趾近端各關節不能屈伸已半年余。西醫診斷為“腓神經麻痹”。曾服西藥及打針3月余,未見顯效。今診,除上述外,尚見四肢乏力,大便稀溏,日1次,舌淡,苔薄白,脈沉無力等,此乃血痹也。遂用黃芪45克,桂枝、生姜、雞血藤、丹參、制附片各15克,白芍12克,大棗4枚,每日l劑,水煎服。3劑而病始減,15減而足趾近端各關節已能屈伸,但欠靈活,30劑而愈。隨訪2年,未發。

   2.治低鈣性抽搐:余某某,男,36歲,農民。1994427日診。述雙手屈而不伸,兩臂抽搐,抽搐時,雙手發涼,色變青紫,遇冷加劇,得熱則減,每次發作在1刻鐘左右,日1次,或數日1次。此病已年余。西醫診斷為“低鈣性抽搐”。曾用中藥西藥多方治療,皆未取效。今診,尚見精神不振,面色少華,舌淡,苔白而薄,脈虛弱等。此乃血痹之候也。應補陽氣,行陰血。遂用黃芪50克,桂枝、制附片,丹參各18克,生姜24克,白芍、大棗各12克,每日1劑,水煎服。連服5劑,手指轉溫,色轉紅潤,又予5劑而諸證除。為鞏固療效,遂將上方制成丸劑服之,3月而愈。隨訪至今,未見復發。

 

 

日期:2010年1月14日 - 來自[妙方精選]欄目
共 2 頁,當前第 1 頁 91 2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黃芪桂枝五物湯治療中風先兆、產后身痛
不可思議的黃芪桂枝五物湯
黃芪桂枝五物湯新用
【名醫話古方】王立忠:黃芪桂枝五物湯臨床運用心得
黃芪桂枝五物湯治療腰腿痛案
頑痹當從氣血論治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明县| 镶黄旗| 嘉峪关市| 百色市| 和林格尔县| 霸州市| 望江县| 小金县| 辽阳县| 定边县| 宝山区| 德保县| 封开县| 昌都县| 涞水县| 东台市| 筠连县| 巴楚县| 包头市| 舒城县| 正阳县| 扶绥县| 鹤庆县| 元朗区| 香港 | 江山市| 儋州市| 定陶县| 化州市| 巴塘县| 自治县| 昭通市| 双柏县| 天长市| 伽师县| 商丘市| 崇义县| 五常市| 灵丘县| 博湖县| 康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