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日,央行《關于改進個人銀行賬戶服務加強賬戶管理的通知》正式實施,首次提出個人銀行賬戶分類管理的概念,即把賬戶分為Ι類、Ⅱ類、Ⅲ類賬戶。
簡單地說,Ι類賬戶是全功能賬戶,常見的借記卡(儲蓄卡)就屬于Ι類賬戶,Ⅱ類、Ⅲ類賬戶則是虛擬的電子賬戶,沒有實體卡片,是在已有Ι類賬戶基礎上增設的兩類功能逐級遞減、資金風險逐漸遞減的賬戶。
Ⅰ類賬戶,指的是通過傳統銀行柜面開立的、滿足實名制所有嚴格要求的賬戶。簡單而言就是你手里拿的儲蓄卡或者是借記卡。 它的功能包括存款,購買理財產品、支取現金、轉賬、消費以及繳費支付等。
Ⅱ類賬戶是不能存取現金、也不能向非綁定賬戶轉賬,這類賬戶單日支付限額為1萬元。比如說信用卡就是如此。
Ⅲ類賬戶則主要用于快捷支付比如:閃付、免密支付等,僅能辦理小額消費及繳費支付,不得辦理其他業務,戶內余額不超過1000元。
同一個人在同一家銀行只能開立一個Ⅰ類賬戶,已開立Ⅰ類賬戶,再新開戶的,應當開立Ⅱ類或Ⅲ類賬戶,在同一家支付機構只能開立一個Ⅲ類賬戶。
Ⅱ類、Ⅲ類賬戶都沒有實體卡片。 對Ⅱ類、Ⅲ類賬戶限額,主要是有效控制客戶資金風險。
目前,很多用戶把存有主要收入的Ⅰ類賬戶與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綁定。但現如今的網上支付存在一定風險,用戶在網購、發紅包及家庭繳費時,盡量使用Ⅱ類或Ⅲ類賬戶,這樣安全風險會相對較小。
換句話說,微信或支付寶在綁銀行卡時,可以通過Ⅱ類賬戶和Ⅲ類賬戶來關聯這些支付賬戶,降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