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毓照老師,又名陳天樂,是當代丹道大江西派著名傳人。早年因病從學于蔡潛谷、何洗清、楊踐形、唐宗堯、虛云法師等三教真師明宿,其中蔡潛谷系清末體真山人汪東亭真?zhèn)鞯茏樱瑢賰?nèi)丹西派。陳老師勤奮修持丹道六十余年,得卻病康復之益,獲易形換體之效,戰(zhàn)勝癱瘓奇疾,恢復健步如飛似少年。退休后隱居于浙江寧海妙鳳山,常自謂原籍是“不死國大一縣連環(huán)鎮(zhèn)十字街上三叉路口人”,現(xiàn)居住“無極宮虛無洞口童心閣中”,故雅號“童心閣主人”,戲稱“老頑童”,日行隱修,閑暇著述,朗吟漫詠,樂育后學,飄然有居塵神仙之風范。
一 南派果從命功下手嗎?
筆者詩評:初讀《青華》與《悟真》,猶疑叔[1]亦亂彈琴。直至反復三推究,始解假真兩辯清。結(jié)果不離一中定,到頭只是二陽陰。天人四氣[2]通上下,摶作純陽一片金。
我此說法,頗擾丹道專家清聽。但我并非憑空捏造,始終依據(jù)原著意旨,從字面上平鋪直敘依文解義而已,非將我個人之觀點強加于人也。既然是研究南宗內(nèi)煉丹法,當然也只能根據(jù)南派的經(jīng)典著作特別是張紫陽本人的著作來現(xiàn)身說法吧!南派果真從命功入手嗎?請看張紫陽是怎樣說的。
《青華秘文》摘說
原文:“心者,眾妙之理而宰萬物也。性在乎是,命在乎是,若夫?qū)W道之士,先須了得這一個字,其余皆后段事矣。”(《心為君論》)
述評:心即性也,既云先須了得這一個字,則紫陽又似先從性宮下手矣。既云“性在乎是,命亦在乎是”矣,則應找性命未分前之一竅可知矣。性命未分以前,非先天之一氣手?一氣本從虛無中生非虛無乎?觀“道本虛無生一氣,便從一氣產(chǎn)陰陽。”“順行之道,即逆行之道也。”可知矣。若性命既分之后便有兩竅,便有上泥丸下丹田或上為心下為腎之分。既有兩竅,性命各居,再也不可能性在是命亦在是矣。劉悟元所謂:“性命必須雙修,功夫還分兩段。”(《悟真直指》)應從此心中記取。由此也可得出一個結(jié)論,這里紫陽講的心,決非后天血肉之心,乃是先天真心,即天地之心玄牝之門也。血肉之心又安(哪里)能“性在乎是,命在乎是”,而又安能宰萬物而理眾妙載?
原文:“神者,精氣之主。凝神者,神融于精氣也,精氣神合而為一,而陽神產(chǎn)矣。則此際之身,乃始為無用之物也。”(《精神論》)
說評:此段說明了心為主的道理。故文中先談到“蓋息念而返神于心,神歸于心則性之全體現(xiàn)。”“念念不離金丹,故丹成而神自歸之。”拆穿言之,金丹即虛無即○,即先天一氣也,此即《胎息經(jīng)》所謂“固守虛無,神氣相注之術(shù)也。”亦即西派“心息相依,定神于虛”之本義也。精氣本一物,神融于精氣者,即神融于氣也,非即心息相依之義乎?心息依虛,精氣神合而為一,此身便為無用之物矣。可知金丹即真心,在于此身之外,決非血肉之心也。不知此理,則主次不能分矣。故紫陽強調(diào)“先須了得這一個字”也。由此觀之,又豈能說明南派是從命功下手乎?
原文:“若精氣神用著,便是后天底物。先天之物果安在哉?傍風捉影,入海尋蟾,守株待兔,緣木求魚,一旦敗露,精蕩然而去,先天又無所主。鳴呼?非長生之丹,乃促命之法也。”(《幻丹說》)
說譯:此節(jié)乃批判著于色身之心腎丹田等處煉功之誤。一著色身,便是后天的物,猶如大海撈針,守株待兔一樣,非長生之丹,乃促命之法。“又有采氣上遇心血,氣血凝而為物。亦曰幻丹。”紫陽如此批判色身著相之非,心腎氣血交姤之誤,是幻丹,是促命之法。強調(diào)了先天無主,后天必難存,又豈能從命功下手乎?
最后,引用《參同契》,與朋友們共勉!
《參同契》中講:“思之務令熟兮,反覆視上下。千周燦彬彬兮,萬遍將可睹。神明或告人兮,心靈乍自悟。探端索其緒兮,必得其門戶。天道無適莫兮,常傳于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