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爆肚:鹽爆油爆湯爆,吃得牙根清酸。酒飽飯足,大搖大擺回家。何等快活!
北京入秋講究貼秋膘,牛羊肉現身了,烤涮燒等轟轟烈烈地登場。羊是反芻動物,有四個胃,處在一刻也不停地消化運動之中,因此羊胃特別發達,味道尤其好吃。這種傳統的羊肚吃法,縈懷在老北京人的心上。
以前我對爆肚的印象一直停留在牛百葉的層次上,每次在清真館子吃門丁肉餅啥的會叫上一盤爆肚,不過是水焯百葉配碗調稀的麻醬蘸料而已。
這回吃到了真正的爆肚,那種脆生的快感,把饞蟲都勾出來了,才知羊最解饞過癮的部位是羊肚。
主要食材:羊肚一副
調料的比例:芝麻醬三大勺、醬豆腐半塊、韭菜花兒一小勺、醬油一小勺、醋一小勺、鹵蝦油一小勺、辣椒油、蔥花、香菜段兒適量
主要做法:
1、羊肚洗凈,分割成如圖從左到右:肚葫蘆、肚散丹、肚板、肚食信(食管)、肚蘑菇、肚領。
2、撕凈肚面上的油和有草芽一面的皮:即將肚葫蘆、肚散丹、肚板、肚蘑菇上的薄膜撕掉,順著肉紋切成條,再橫切成小條。
3、將芝麻醬中逐漸加入涼水化開,加入醬豆腐、韭菜花兒、醬油、醋、鹵蝦油、辣椒油調勻,再撒上蔥花、香菜段兒。
4、鍋內放足水煮沸,下入羊肚。用漏勺攪拌開,均勻受熱。肚散丹汆5秒,肚板汆7秒,肚蘑菇、肚領約8秒鐘,食管約12秒。汆好后用笊籬撈出食用。
貼士:汆爆肚的時間寧短勿長,時間久了,就硬了,咬不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