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腳上扎一下都會立馬喊出來,我們接診過一個糖尿病患者,一枚小小的圖釘扎腳底3天都感覺不到疼,后來還是家人發現了這個情況才把病人送到了醫院。到醫院時,患者的腳已經出現了感染,如果沒有及時處理,有可能會被截肢!這位患者之所以感覺不到疼,不是因為忍耐力強,也不是有特異功能,而是患上了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北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潘琦在北聯合東城區第一人民醫院舉辦的“2017年世界糖尿病日義診篩查公益系列活動”上談到。
警惕兩種殺傷力強的無痛性傷害
潘琦主任介紹,像那些血糖控制不良、患糖尿病超過5年、同時患有高血壓、伴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或糖尿病腎病、吸煙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容易發生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癥,大約有60%~90%的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經病變,其中大約有30%~40%的人是無痛的,沒有癥狀的,所以這就造成了近一半的輕中度周圍神經病變患者被漏診。
無痛性周圍神經病變,聽起來不可怕,但它造成的無痛性損傷和無痛性心肌梗死卻是致命的。“我們還接診過一些糖尿病患者,晚上用熱水泡腳,老是覺得水不熱,就不斷增加水的溫度,殊不知水溫早就超過了人體皮膚的承受范圍,結果就造成了腳部被燒傷;還有一位67歲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因為沒有感覺就穿著戴瓷片的鞋走路,等到發現時,患者的腳已經出現了大面積的潰瘍……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較高并伴有微血管病變,潰瘍傷口就會難以愈合、反復感染,最終形成糖尿病足,糖尿病足的處理是醫學界難題,盡管醫學水平不斷進步,但仍有糖尿病足患者最終被截肢。”潘琦主任說。
另外,由于糖尿病患者感覺的缺失,他們往往會因為無胸悶、心絞痛等癥狀,而錯失治療的時機,最終就可能發展為了無痛性心肌缺血、無痛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要預防,多做自測題、檢查雙腳
糖尿病患者要預防周圍神經病變,就需要做到早篩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潘琦主任提醒:“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在確診時就應該篩查糖尿病遠端對稱性多發性神經病變(DSPN),此后可以采用一些簡單的篩查方法,至少每年做一次篩查。糖尿病患者在家可以常常做一份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自測題,一旦出現了自測題中的癥狀就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及時到醫院就診,這份自測題包括‘你的下肢或足部有麻木感嗎?’‘當你沐浴時,是否能清楚感知水溫的變化?’等。題目可以從網上找,也可以從專業醫生那里下載。”
另外,糖尿病患者應該每天檢查雙腳。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糖尿病患者并不能輕松做到將腳搬到腿上仔細查看雙腳,此時不妨試著用一些小技巧來檢查,比如說,將一塊鏡子放在地上,把腳放在鏡子上方,通過地上的鏡子檢查腳底。
每天檢查的內容包括:檢查腳部是否出現了各種損傷、擦傷、水皰;是否出現了皮膚干燥、皸裂;是否有雞眼或老繭;是否出現了皮膚溫度、顏色的改變;是否出現了趾甲異常,比如說灰指甲;是否出現了腫脹、潰瘍、感染,是否出現了霉菌感染等。如果糖尿病患者能像愛惜自己的臉一下愛惜雙腳,那么,糖尿病足發生的概率將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