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成祖第一次親征漠北之戰
明成祖第一次親征漠北之戰 - 經過
永樂七年(1409年)九月,淇國公丘福率軍北征,全軍覆沒后,朱棣遂決意親征漠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區),并調集兵力50萬人,運輸軍糧20萬石。八年二月初十日,以皇長孫留守北京,率軍出塞。其兵力部署為:清遠侯王友督中軍,安遠伯柳升副之;寧遠侯何福、武安侯鄭亨督左、右哨;寧陽侯陳懋、廣恩伯劉才督左、右掖,都督劉江督前哨。五月初八日,師至環翠阜(位于飲馬河中游),詢知韃靼可汗本雅失里率軍西奔,丞相阿魯臺東奔,遂令王友、劉才留守飲馬河(即臚朐河,今中蒙邊境克魯倫河),親率將士西追本雅失里。十三日,進至斡難河(位于今蒙俄邊境)。本雅失里揮軍拒戰。朱棣登山布陣,督先鋒迎戰,大敗之,俘獲甚眾。本雅失里以7騎渡河而逃。二十日,朱棣還師飲馬河,下令移師東征阿魯臺。六月初九日,師至飛云壑(位于蒙俄邊境之斡難河東北方向)。阿魯臺率軍來攻,朱棣率精銳奮擊,大敗其眾。繼追敗之于回曲津(今地不詳),斬首百余級。十四日,因天氣炎熱、乏水,下令班師。
此次北征,沉重打擊了韃靼部勢力,迫使阿魯臺于是年冬季向明朝進貢臣服。
(二)明成祖第二次親征漠北之戰
明永樂十二年(1414年)二月至六月,明成祖朱棣對蒙古瓦剌部的進攻作戰。永樂八年(1410年),明軍北征韃靼以后,瓦剌部趁機迅速發展壯大,稱霸蒙古,抗拒明廷命令。十一年,瓦剌軍進駐飲馬河(亦即臚朐河,今中蒙邊境克魯倫河),大有南窺之勢。明成祖遂決定集兵籌餉,親征瓦剌。十二年二月,以安遠侯柳升領大營,武安侯鄭亨領中軍,寧陽侯陳懋、豐城侯李彬領左、右哨,成山侯王通、都督譚青領左、右掖,都督劉江、朱榮為前鋒,率兵50萬人北征。五月二十二日,師至通泉泊,獲悉瓦剌數干人東行,遂遣劉江率精騎追擊。六月初三日,劉江敗之于康哈里孩(即三峽口,今蒙古烏蘭巴托東南)斬首數十級。初七日,兵至忽蘭忽失溫(今蒙古烏蘭巴托東南),瓦刺部酋馬哈木、答里巴、太平、把禿孛羅等率眾3萬人,分3路迎戰。朱棣一面令柳升發神機銃炮轟擊,擊斃數百人;一面親率鐵騎沖擊,瓦剌部敗退。朱棣再親率鐵騎馳擊,并以陳懋、王通攻其右翼,李彬、譚青攻其左翼,激戰良久,大敗瓦剌部,斬首數千級,余眾敗逃。追至土刺河(今蒙古境內之土拉河),生擒數十人,馬哈木、太平等遠遁。時瓦剌部雖受重創,明軍也死傷相當。明成祖遂于初九日下令收兵。
明成祖第三次親征漠北之戰 - 簡介
明永樂二十年(1422年)三月至九月,明軍與蒙古韃靼、兀良哈2部在蒙古地區的作戰。
明成祖第二次親征漠北之戰以后,瓦剌、韃靼相繼遣使入貢,歸附明朝。經過幾年休養生息,韃靼部勢力大為增強,不斷南下侵擾邊境。
明成祖第三次親征漠北之戰 - 經過
明成祖朱棣遂決心親征漠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區),調集山東、河南、山西、陜西、寧夏等地軍隊于北京,并運送軍糧37萬石,分貯沿途各地。二十年(1422年)三月二十一日,明成祖采取長驅直入,直搗巢穴的戰略方針,率軍親征韃靼。六月初七日,師至清平鎮(即應昌,今內蒙古達來諾爾湖西岸)。韃靼首領阿魯臺為牽制明軍,分軍攻萬全(今河北宣化)。明成祖不為所動,奮師北進。七月初四日,抵達殺胡原(今內蒙古呼倫湖北)。阿魯臺聞訊,盡棄馬駝牛羊輜重,攜家屬北逃。明成祖以兀良哈為阿魯臺羽翼,遂揮師東南,進攻兀良哈部。先選步騎2萬人,分5路進發,迂回搗毀其根據地;親率武安侯鄭亨、成山侯王通、陽武侯薛祿等數萬精銳,邀其西逃之路。明軍于屈裂兒河(今內蒙古境內之歸流河)與兀良哈軍數萬發生遭遇戰,大敗之,斬獲甚眾。
遂平定屈裂兒河南北各地,俘獲數千人。九月初班師回京。
此役給蒙古三衛以沉重打擊,鞏固了北部邊防。
(四)明成祖第四次親征漠北之戰
明成祖第四次親征漠北之戰 - 簡介
明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七月至十一月,明軍對蒙古韃靼部的一次作戰。
明成祖第四次親征漠北之戰 - 經過
是年七月,明成祖朱棣獲悉韃靼部首領阿魯臺率軍來犯,遂決意親征漠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區)。以安遠侯柳升、遂安伯陳英領中軍;武安侯鄭亨、保定侯孟瑛領左哨;陽武侯薛祿、新寧伯譚忠領右哨;英國公張輔、安平伯李安領左掖;成山侯王通、興安伯徐亨領右掖;出塞迎敵。九月十日,師抵萬全(今河北宣化)西邊的西陽河(今河北張家口南之洋河),得知阿魯臺為瓦剌所敗,部眾潰散,遂駐師不前。同時命寧陽侯陳懋統陜西、寧夏、甘肅3鎮兵為先鋒,進攻韃靼西部之軍。陳懋率軍直抵賀蘭山(這里泛指黃河以北,陰山以南的廣大地區),搗其巢穴,大敗之,生擒其酋長也先土干又名金忠等人及牛馬駝羊數萬。
明成祖第四次親征漠北之戰 - 結果
明成祖第五次親征漠北之戰 - 簡介
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正月至七月,明軍對蒙古韃靼部的作戰。
明成祖第五次親征漠北之戰 - 經過
是年正月,韃靼部首領阿魯臺率軍進犯明山西大同、開平(今內蒙古正蘭旗東北)等地。明成祖朱棣遂調集山西、山東、河南、陜西、遼東5都司之兵于京師(今北京)和宣府(今河北宣化)待命。四月三日,以安遠侯柳升、遂安伯陳英為中軍;武安侯鄭亨、保定侯盂瑛為左哨,陽武侯薛祿、新寧伯譚忠為右哨;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為左掖,成山侯王通、興安伯徐亨為右掖;寧陽侯陳懋、忠勇王金忠又名也先土干為前鋒,出兵北征。二十五日,進至隰寧(今河北沽源南),獲悉阿魯臺逃往答蘭納木兒河(今蒙古境內之哈剌哈河下游),明成祖令全軍急速追擊。六月十七日,進至答蘭納木兒河,周圍300余里不見阿魯臺部蹤影,遂下令班師。七月十八日,明成祖在回京途中病死于榆木川(今內蒙古多倫西北)。
明成祖第五次親征漠北之戰 - 結果
至此蒙古勢力暫時削弱,明朝也已精疲力竭,無力再作大規模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