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攝影構圖的含義當我們欣賞一幅照片,就會對其進行評價,有的精彩漂亮,有的平庸一般。其中的差異不光取決于被攝的客觀景物,還和作者的構圖處理息息相關。
攝影家在拍攝每個畫面時都會進行構圖上的考慮,按自己的構思來選擇對象、取舍景物、布置畫面,表現有關主題內容。這就像寫文章和說話一樣,有了內容和素材,并不等于就能寫出精彩的文章,還必須用好的結構形式,將字、詞、句等語言要素組織為一個有聲有色的整體。優秀的照片就像精彩的文章,主題突出,結構清晰,內容動人,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不好的照片就像失敗的文稿,主題不明,廢話啰嗦,詞不達意,讓人莫名其妙。
圖5-1-1 大足古窟 滬人攝
構圖,是指創作者為了表現一定的主題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空間或平面中對拍攝對象進行結構上的布局和造型上的處理,使個別的、雜亂的、局部的造型元素組合成為統一的、藝術的、精彩的整體。概括地說,構圖的主要任務是:采用一定的畫面形式構成,準確、鮮明、生動地表現被攝景物。與此同時,還展示出作者的某些藝術追求。
這里有兩幅拍攝大足石窟的圖片。圖5-1-1a雖然把現場各種素材(佛像、參觀者、環境)都收入了鏡頭,但沒有精心構思和布局,畫面既不美觀,表達的內涵也不明確,不知是表現旅游發達,批評游客混亂,還是介紹佛地景色;圖5-1-1b運用廣角鏡頭的造型特性,對人、景佛三者進行了構圖處理,使畫面形象有了主次,敘述上有層次,不僅突出表現了佛地文化遺產,而且畫面結構有序,景物錯落有致,具有形式美感。由此可見,構圖對于攝影是重要的創作手段,我們必須研究和掌握它。
研究和學習構圖,掌握攝影畫面布局的規律和法則,是初學者提高創作水平 的必修課。但同時 要指出的是:并非背熟有關法則規律后就能馬上拍攝出好照片,因為世界是千變萬化的,每遇到新的場景、新的主題都會面臨新的挑戰,需要我們尋找新的拍攝角度,組織新的光景關系,安排新的造型空間,才能獲得新穎的畫面。
另外需要強調的是,攝影構圖是強化主題、美化畫面的手段和方法,我們不主張把攝影構圖作為目的,去為構圖而構圖,脫離 內容去構筑某種形式。
二、攝影構圖的特點其他造型藝術門類(如繪畫),也需要對畫面進行構圖處理,但是攝影構圖與其他門類既有相同之處,也有由于攝影表現手特殊造成的不同之處,所以攝影要遵循一定的傳統造型法則,又有許多攝影自己獨有的特色。
當我們發現被攝對象,確定拍攝目標和表現主題后,就進入 了具體的構圖處理階段。在處理構圖的方法上,攝影和繪畫雖然都在一個畫框里運作,其實它們是有差別的。具體來說:
一是,繪畫有更大的自由度,甚至完全拋開原來生活的善,進行“無中生有”主觀創造。而攝影是現場取景,必須在客觀存在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這是攝影紀實本性所決定的。所以攝影家處理構圖的思維方式和畫家不同,不能隨心所欲,主要靠現場發現、提煉和取舍,不能事先想好套路,讓客觀景物服從主觀想象。
隨著數字攝影技術的發展,現在有許多圖片是采用電子圖像合成方式制作出來的。那些可供使用的圖像應該被看作僅僅是“素材”,將各種素材圖形拼接起來,可以組成全新的圖像,雖然也能達到或超過一般平面造型意義的構圖效果,但它們并非是在第一現場完成的。這類圖片從嚴格意義上不是攝影藝術的主流產品,而應歸屬于多媒體平面設計圖像類型。我們在此講述的攝影構圖,主要是指在拍攝第一現場取景的基礎上進行的創作。
二是,要采用和發揮攝影造型手段,對畫面內具體景物進行前后景處理、對主次不同的被攝體進行不同的加工。所謂采用和發揮攝影造型手段,就是調動如光影效果、拍攝角度、虛實關系、空間透視等造型元素,將對主題 有利的部分突出刻畫,把對主題不利或無用的部分減弱或消除,盡量達到符合美感的形式結構,使被攝對象的有關特征更明顯,主題思想更鮮明。而不是像拍攝影視劇那樣,調度被攝對象來組織畫面,讓被攝對象服從攝影者的主觀意念。
圖5-1-2 華山險峰 梁國太攝
三是,畫面整體造型具備攝影獨特的神韻。例如點、線形等在傳統繪畫里也是其造型都可以信手自由創造,可以后期調整。而攝影就不由自主,首先要選擇適當對象,同時還要通過光學鏡頭的成像投影、空間透射、現場光效、曝光控制、后期洗印等手段來表現,動用這些攝影手段看似不如繪畫方便,但這些“短處和局限”恰恰能呈現出它特殊的造型魅力。如圖5-1-2《華山險峰》,如果在陰天采用同樣視角拍攝,也可以獲得類似構圖,但因為影調平淡,其中線條結構就不會突出;等待到清晨逆光拍攝,山峰輪廓非常突出,既顯示出完美的畫面構成,又表現出攝影用光的獨特美感。
概括地說,什么是攝影構圖?就是用攝影的方式在一定畫幅邊框內,對被攝景物進行取舍、提煉和潤色,在寫景、敘事、傳情過程中遵循造型藝術形式美的規律進行布局和架構,表達攝影家的發現、立意和藝術追求。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