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松練筆
——淺談作文與生活的聯系
秦皇島市盧龍縣孟時莊小學
“養成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這是《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對小學階段“習作”提出的具體要求之一,這無疑是強調了習作與生活折重要聯系。那么,如何從應試教育中解放出來,讓作文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呢?筆者多年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表明,“輕松練筆”對于學生作文生活化,讓學生抒寫真情實感,提高作文興趣,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學會觀察,輕松練筆
“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發現美的眼睛。”小學生的生活世界其實是豐富多彩的,而他們缺少的正是“發現美的眼睛”。他們常常是對周圍的事物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導致作文時頭腦空空無內容可寫。因此我在教學中十分重視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
《從此不怕寫作文》一書的作者儲晉老師曾經指出:“怎么拍照片就怎么寫作文”。拍照需要觀察、體驗、構思,這也是習作必不可少的環節。受儲晉老師的啟發,我也教給學生如何把眼睛“變成長鏡頭”,隨時隨地練觀察。有時間,我常常讓學生到大自然中,投入到社會生活中。引導他們用具有個性的“金睛火眼”去欣賞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青山綠水、日月星辰,去欣賞城鎮的高樓大廈、鄉村的田園風光。用具有個性的耳朵去聆聽春天燕子第一聲婉轉的啼唱,夏夜青蛙歡樂的蛙鼓,母親溫柔的嘮叨……經常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多角度地觀察事物,讓他們從生活中掘取大量的信息以充實自己的寫作素材。
同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透過事物的表面現象,看到本質的內在的東西。讓他們能從父輩額頭滾動的汗珠中體會到勞動的艱辛;從狂風暴雨中搖動的小草上感悟到一個不屈的生命;從父母深情的嘮叨中感受到濃濃的親情。
有了觀察,有了更深層次的感悟,教師提醒同學們要隨時記錄,輕松練筆。學生的日記本有不少同學早已換成了另外的名字:輕松練筆、輕松表我心、我表達我快樂,等等。此時,對學生寫的內容、字數教師不加以限制,不強求劃一,只要學生能夠堅持練筆即可,貴在養成良好的練筆習慣。旨在激發他們的思維,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提倡寫作的自由。
二、體驗生活,快樂表達
“帶著情感去觀察,用心去體驗”是儲晉老師教授學生快樂作文的秘方之一。我在指導學生如何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生活,用心體驗生活的基礎上,努力創造各種條件讓學生直接參與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因為只有讓學生直接參與,切身體驗的事情才是具體生動、有情感基礎、最具生命活力的。
例如,在教學中,利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和其他各項活動,積極為學生創造各種親自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唱唱跳跳,讓他們涂涂畫畫,讓他們親手實驗探索。通過“做一做”、“玩一玩”、“演一演”、“看一看”、“訪一訪”等多種形式的課內課外活動,學生能夠享受其中的歡快和愉悅,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成為生活的主人。他們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不斷地進行思考、感悟,內心會受到觸動,使他們有話可說,不吐不快,“快樂表達”水到渠成。
由于對于學生的“輕松練筆”不加限制,不拘形式,鼓勵學生放開手腳,放開思路,只要心有靈感就可以隨時隨地拿出本子,自由自在地把見聞和感受傾注于筆端??梢允菍ι钣^察的某個精彩片斷的描繪,也可以抒發心中的某種感情。漸漸地學生的語言活潑生動起來,寫作本領在無形之中漸漸高明起來。
此時,教師又多了一個任務,即對學生進行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等方面的指導,創造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氛圍,讓學生主動參與,自覺地搜索素材,探索習作形式,進行構思寫作,進而提出更高的寫作要求。
事實表明,教師精心點撥,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觀察和表達的習慣,學生會自然感到作文的生活化,就不會再為沒有作文材料而愁眉不展,也會很少出現“假大空”的習作。久而久之,學生的作文能力會有很大提高,他們會以極大的寫作興趣自覺主動地、輕松快樂地進行寫作甚至是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