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拉(Agave pumila)也稱浦米拉、姬龍舌,為龍舌蘭科、龍舌蘭屬多肉植物。植株無莖,肉質葉呈蓮座狀排列。幼株株幅10-15厘米,甚至更小。葉片肥厚、三角形、頂端尖,葉色灰綠或藍綠色,葉背有暗色細線條,葉緣具細鋸齒,這種形態能保持8-12年之久。以后一旦有了足夠的生長空間,普米拉就會長成成年株,其葉變長,達30厘米左右,呈劍形,蓮座狀植株則會增大至60--70厘米。
普米拉的這種幼株與成年株呈不同形態的特性非常奇特,也有人將其作為兩個品種。由于國內見到的多為株型不大的幼齡植株,故普米拉又有'姬龍舌'別名,意思是最小的龍舌蘭('姬'在多肉植物中為'小'的意思,像姬亂雪、姬吹上、姬葉虎尾蘭、琉璃姬孔雀等),甚至以訛傳訛,將其說成龍舌蘭屬植物中植株最小的一個種。其實并非如此,成年的普米拉植株碩大,非常壯觀,只不過國內很少見到而已。
生長習性
普米拉原產墨西哥,生于干旱的沙漠地帶,喜溫暖、干燥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耐干旱,忌積水、蔭蔽,不耐寒。主要生長季節4-10月,宜放在室外光照充足、空氣流通處養護,即使盛夏也不必遮蔭。如果光照不足會造成植株徒長,株型松散,葉片變薄,嚴重影響觀賞。但長期在室內養護的植株勿突然拿到烈日下暴曬,以免強烈的直射陽光灼傷葉片。生長期澆水掌握'干了就澆,澆則澆透'原則,但要避免盆土積水,不可長期淋雨,這些都是為了防止因積水而引起爛根。普米拉生長速度不快,所需養分也不多,栽培中不宜水分過多,空氣濕度也不必過大,以免葉片過于飽滿,將葉面撐破,形成細長的裂痕而影響觀賞。可每月施一次腐熟稀薄液肥或復合肥,也可將顆粒狀緩釋肥料施于土壤中,慢慢釋放養分,供植株吸收。這樣既可滿足普米拉生長對養分的需求,又可避免其生長過快而影響株型美觀。冬季移至室內陽光充足處,控制澆水,停止施肥,使普米拉休眠,能耐5℃低溫。
對于長勢旺盛的普米拉,每隔1-2年于3月底換盆一次。換盆時將腐爛根系剪除,過長根系剪短,再用新培養土栽種。盆土要求疏松、透氣,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并含有適量鈣質及一定的顆粒度,可用腐葉土或草炭土、粗砂或蛙石、爐渣、園土混合配制,并摻人少量骨粉等石灰質材料。新株上盆時,采用'濕土干栽'法。即用濕土栽種,栽后不澆水,過1一2天后再澆水。
繁殖方式
普米拉雖能用播種繁殖,但本種開花不易,種子不易得到,因此常用分株、扦插等進行繁殖。方法是結合春季換盆或在生長季節將大株旁萌發的幼苗取下,有根的直接上盆,沒根的晾幾天,等傷口干燥后再扦插,使其長出根系。普米拉自然出芽率不高,可在5-6月用利刀將其生長點破壞,葉腋就會萌發小芽,待小芽稍長大后取下扦插,為避免傷口腐爛,可涂抹硫磺粉或多菌靈,并晾幾天待傷口干燥后再扦插。
普米拉特色
普米拉幼株與成年植株差異很大,判若兩種完全不同的植物,這~特性在各種觀賞植物中獨樹一幟,非常特別。其色彩自然古樸,形態美觀。幼株玲瓏精致,宜作小型盆栽,陳設于窗臺、陽臺等處,清雅素樸,富有特色。成年植株碩大壯觀,可用于布置溫室沙生植物景觀,也可用大盆栽種,布置廳堂、庭院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