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Isaac Levitan
連岳:
你好,關注了你的公眾號,經常看你給一些迷惑的人的回信,覺得說的很有道理。我今天想和你說的是關于友情的事情。
人長大了,雖然對事情的接受程度會變廣,但朋友會變得越來越少,也越來越難找到氣味那么相投的新朋友。我是在離家很遠的地方生活,在單位所在的城市,只有一個大學同學還是異性,所以現在朋友的范圍就在同事里。我有兩個同事好友,可是近來我發現我不想和她們交流。
一個是剛剛結婚,每天抱怨老公小氣,不給她花錢,對自己很大方,可這在結婚之前她就知道,我也知道,當時就勸她分手,她還是選擇了結婚,但是每次吵架事無巨細的告訴我,經常晚上電話一講就是一個多小時,我開始覺得作為好友勸解勸解,可是我現在真的不想聽了。另一個是剛剛生完孩子,每天抱怨婆婆不帶小孩,抱怨老公不回家,抱怨很多非常細小的事情,天天在后悔曾經對婚姻和工作的選擇,也是幾乎天天來和我說,我說這樣會處理不好家庭關系。她說也就是和我說說,她有點抑郁,甚至想過自殺,我就一直陪伴她,告訴她要多出去走走,要看書要運動,可是她什么也不做,仍是每天來傾訴,甚至上班時間來傾訴,可是近來我也不想聽了。我覺得好像被她們耗盡了對朋友的情感,我有時候甚至非常生氣,生氣她們什么都知道卻仍然這樣選擇,生氣她們什么都知道卻仍然不做任何改變。我并不是想通過幫助朋友獲得多大的回報,我是覺得我被當做情緒的垃圾桶,我是一個比較善于傾聽并給出適當安慰的人,但是我不希望自己的這種善解人意被人無限制的傾倒惡劣情緒。尤其后面的這個朋友一邊覺得我很善良,一邊又說人就應該自私一點。我覺得我在這樣的耗盡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來開導她時,她還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很驚訝。
我是一個很需要自我空間的人,最近被她們擠壓的沒有空間,我也在想,我是不是在朋友中一直充當的就是這樣一種傾聽的角色,其實我是一個自卑大于自信的人,總是在對別人的付出中尋找自己的價值,我知道造成這種狀況與我自己也有很大關系,因為我總是在展現無限的耐心。由此我在想我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朋友,友情應該保持在一個什么樣的范圍和程度內。我有些迷惑,如果能你能在忙碌中為我做一些分析,我非常感謝!
情緒垃圾桶
__________________
情緒垃圾桶:
友情某種程度上說,比愛情更讓人著迷,一旦建立,它能給你帶來快樂,又不需要天天維護,有時甚至一年聚幾次而已。
友情的建立,必然在上面耗費了大量的時間,一起玩,一起閑逛,一起無聊,一起做事。這也是我們對老友比較寬容的原因,只要還有一點點共同語言,就算三觀南轅北轍,也能吃飯喝酒聊天。
但是,任何關系若是不能“死亡”,那就是奴役,無論名字是“愛情”還是“友情”。愛情不能強迫,友情也不能強迫。我們不得不和一些老友分手,因為實在沒有任何共同點,其所有言行均令你厭惡,相處即是相殺,分手對雙方都好。
人生很難安寧,人們總是覺得處于焦慮、憤怒與不安當中,這些情緒不僅指向自己,也指向別人。
就像你現在,焦慮與憤怒指向了這兩位將你當成情緒垃圾桶的朋友。他們只是占用你的時間,并將情緒暫時轉移給你。你不得安寧。
我做為長年成為讀者傾訴對象的人,是有點發言權的。知道以下三點,主動權還是在你:
一、看得到自己軟弱、無能與荒唐的人很多,但真能行動、真能改變的,十人中最多一人,大多數人只能在抱怨、依賴和性格分裂中過完一生。正確的建議很重要,觀念上細微的改變,能引發人生的風暴。可是當事人不行動,旁觀者的話語是毫無意義的。正如燈泡壞了,怎么送電都不會亮。你這兩位不行動的朋友,不算特殊,他們沒按你說的去做,不意外,你不必為他人的人生負責。
二、我的時間是我的,我想給就給,不想給就不給。人生是由時間構成,每一秒都是血汗,不能被人搶走。人最大的痛苦就是被脅迫,你不情愿,但是把時間給了你不愿意的人、你不愿意的生活。類似你這兩位朋友,把姿勢放得很低,很可憐,屬于更巧妙的弱者脅迫——“你不管我,我就完蛋了”。這種脅迫術最常用,不知拒絕的人,不得不充當他人的犧牲品,被黑洞一樣的人與事吸光所有精力。
三、很多人知道自己必須拒絕,仍然不敢拒絕。這類似于你現在的狀態。這是不知道安寧的原點。“如果我拒絕了他們,以后我需要他們的時候怎么辦?”正是這個想法,讓人無法脫身,像個珍惜每一片垃圾的怪婆婆,把自己的房子堆滿廢物。所以必須知道安寧的原點: 我能做到只靠自己。你想依賴任何人(朋友、同事、同學、父母、伴侶、孩子),這點致命的軟弱將剝奪你的安寧,你要么委屈自己迎合他人,你要么強迫他人屈從自己,長年不開心。
碰到那些你討厭的人,不必勉強自己,拒絕他們,在我的生活中消失吧,沒有你們,我會過得更好,就算我得獨自過一生,我也過得好。
重讀一遍上一段。你不會被人脅迫,你會放下焦慮與憤怒,你會得安寧。
祝開心。
連岳
連岳為你郵箱:lianyue4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