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到東北去,一定不要錯過純正的東北美食,它們會讓你不虛此行。
1、鍋包肉
哈爾濱建埠之初,清末濱江道府招待西方領事,為了適合西方人飲食習慣,在菜品上動了許多腦筋,溜肉段是咸鮮口,西方人多喜歡酸甜口,為了討好大鼻子外國人,道臺下指令,讓廚師們改變口味。鄭興文冥思苦索,把原來鮮咸口味的“焦燒肉片”,改為甜酸口味的菜肴。這道菜讓西方客人非常喜歡,每次來吃飯都要點這道菜。鄭興文根據菜肴的烹飪程序,給這道菜起名為“鍋爆肉”,西方人點菜總發不準音,時間一長,衍化成今天的“鍋包肉”。鍋包肉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尤其是東北人,幾乎人人都會做,并且人人都愛吃。
2、三烀一炸
三烀是指烀苞米,烀茄子,烀土豆。而那個“一炸”說的就是蒸辣椒雞蛋醬,吃口苞米、茄子或土豆,再來一口辣椒雞蛋醬,別提有多美味了。
3、苞米面菜團子
玉米面是東北最常見的主食之一,因為其口感沒有面粉細膩被稱為粗糧。聰明的東北人為了將粗糧做的更可口,于是變著花樣的將玉米面做成各種形式的主食,這樣就會感覺粗糧也很好吃。東北菜團子就是經典的粗糧細作,是典型的東北農家飯,外面是用玉米面經過燙制或者發酵做成的面皮,里面的餡料可以選擇任何喜歡的蔬菜,現在在東北的農家菜飯館中,一般都會有這道經典的主食,而且都是用東北酸菜做餡料,有著濃濃的東北味。
4、粘豆包
粘豆包是東北人春節期間喜歡吃的一種粘食,用黃米面和小豆餡自制而成。粘豆包最早是供祖先用的祭品,也是滿族人出門打獵時的食物。后來,努爾哈赤帶兵打仗時,粘豆包就成了冬天里的軍糧。可以說,大清國的半壁江山里,有粘豆包的一份功勞。
5、大碴子粥
大碴子就是大顆的玉米粒子。東北通俗就叫大碴子,東北方言。可做大碴子粥,為東北特色食品。玉米碴子有大小之分:大碴子需要預先浸泡,使其充分吸水膨脹后,再煮粥,下鍋后大火燒開,小火慢熬,直至綿軟,在泡大碴子時加一些蕓豆共泡,煮出的粥別有風味,熬粥不要加堿,雖然省時,但會破壞營養。
6、血腸
血腸是東北人的傳統食品,宰豬(羊)時,用大盆裝些鹽水接血,然后攪拌血液,使其不凝固,拌上剁碎的豬(羊)油和洋蔥末、鹽、姜粉、胡椒粉等調料后灌腸,扎緊捆實,放入鍋中煮制即成。切片乘熱食用,或作酸菜時血腸白肉同時放入,血腸味道濃香,油而不膩。
7、大豐收
大豐收就是在東北秋季豐收的時節,各種蔬菜都成熟,將其中一些菜放在一起燉成一大鍋。相對于一些東北亂燉的叫法。但是現在不是蔬菜成熟的季節也能做出這道菜來,摻上一些排骨一起燉,味道更佳。
8、鐵鍋燉魚
東北特色鐵鍋燉魚,有著純正的東北風情。
9、山野菜炸丸子
用采摘的各種野菜和玉米面粉混合制成,擠成小丸子狀,或蒸或炸。山野菜含有較多的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具有抗菌、提高人體免疫力、祛風活絡、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等功效。
10、沾醬菜
東北蘸醬菜是指用黃瓜、生菜、水蘿卜作食材,配以尖椒、小蔥、雞蛋醬等配料制作而出的一道菜。還可以把菜卷到干豆腐里蘸醬吃。
11、小雞燉蘑菇粉條
東北燉菜里的典型代表,可以成為東北菜的代名詞了。以前總是過年和家里來了貴賓的時候才能吃的到。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什么時候都可以吃到。
12、地三鮮
這是一道家常菜,也是東北菜里“壓菜譜”的角色,土豆、茄子、青椒溜炒而成,口感還是不錯的,屬于樸實型的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