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對食品安全問題的處理需要“違法必究、執法必嚴”。我們在指責食品造假、造劣者的不道德的時候,其實應該想到他們已經“越過了道德的邊界”,成為了違法者。只有依靠舉報、查處、懲罰一體化的法律運行機制,才可能真正運用法律這一強大武器應對食品安全問題。這樣一來,才會讓全社會形成“食品造假、造劣違法”的共識,從根本上壓制不法者的生存空間。
第二,每個食品企業、食品生產者都需要上上“良心課”。需知,若沒有“良心品質”怎能制作優良食品?若沒有“良心品質”又怎能樹立真正的品牌?歷數那些久負盛名數百年的傳統食品作坊企業,對待產品無不要求用材地道、用料考究、用心制作,這樣才能起于凡俗而成于經典,成為老百姓信賴和認同的“老字號”。道德關乎品牌,自然也關乎企業的興衰,但一些食品企業連這個簡單的道理都不明白或者不想明白,真是悲哀!
第三,為了食品安全問題能夠一查到底、一追到底,我們必須破除相關部門推諉、不作為造成的無形保護傘。如果每個市民都能通過簡化的、一站式的舉報程序,獲得專業、權威、客觀、可信的真實信息,能夠舉報有門、有效,這將對食品企業起到督促。而與之相反,若監管和檢測部門不作為,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甚至抱著保護主義的態度來處理消費者的投訴和舉報,那將慢慢磨損我們對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信心。對執法監管不嚴不公、推諉瀆職,造成食品安全事故,該管的關,該管的管,該殺的殺!
食品安全問題,還需重拳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