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惡性腫瘤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注意身體發出的“信號”警惕癌前病變
4月15日-4月21日是第20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主題是“科學抗癌,關愛生命”,副題為“走出癌癥誤區,實現早診早治”。 記者了解到,我市惡性腫瘤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2013年因病死亡的癌癥,男性依次為肺癌、肝癌、胃癌、腸癌和食管癌;女性依次為肺癌、胃癌、肝癌、腸癌和乳腺癌。癌癥排名中不論發病率還是死亡率,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癌癥都占很大比例。 據了解,2012年大連市內五區男性所有部位惡性腫瘤標化發病率為241.40/10萬,肺癌、胃癌、大腸癌(結直腸)、肝癌、膀胱癌、腎癌、甲狀腺癌、食管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列男性惡性腫瘤發病前10位,占所有部位惡性腫瘤發病構成的82.81%,其中消化系統腫瘤占41.50%,呼吸系統腫瘤占20.55%,泌尿生殖系統腫瘤占8.35%;女性所有部位惡性腫瘤標化發病率為233.70/10萬,乳腺癌、肺癌、甲狀腺癌、大腸癌、子宮頸癌、胃癌、子宮體癌、肝癌、卵巢癌和胰腺癌列女性惡性腫瘤發病前10位,占所有部位惡性腫瘤發病構成的84.57%,其中乳腺及生殖系統占32.26%,消化系統腫瘤占20.46%,呼吸系統腫瘤占17.39%。 1991年-2010年,大連市區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新發病例占全腫瘤發病構成的40.28%,其中男性新發病例占男性全腫瘤發病構成的48.36%,女性占女性全腫瘤發病構成的29.94%,男女性比值為2.07。胃癌、肝癌、結腸癌、大腸癌和食管癌分列大連市區男性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的前5位;胃癌、肝癌、結腸癌、大腸癌和胰腺癌分列大連市區女性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的前5位。男女兩性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均呈現隨年齡增長而上升的趨勢,30歲以前發病率較低,30歲以后的發病率隨年齡增長逐漸上升,年齡越大,發病率上升幅度越大,55歲以后開始快速上升,特別是胃癌、肝癌、大腸癌、直腸癌以及胰腺癌。 專家提醒,要注意癌前病變,癌前病變不是癌癥,是身體得癌癥前的提示信號,一定要到正規醫療機構進行治療。目前被列為癌前病變的疾病有:乳腺的囊性增生、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家族性多發性大腸息肉、口腔白斑、慢性遷延性肝炎、子宮頸糜爛、長期不愈合的潰瘍和瘢痕等。有些感染與癌癥相關:乙型肝炎病毒(HBV)與原發性肝癌;人乳頭瘤病毒(HPV)與子宮頸癌、肛門癌;幽門螺桿菌(HP)與胃癌、胃淋巴瘤;EB病毒(EBV)與淋巴瘤、鼻咽癌;艾滋病(HIV)與Kaposi肉瘤、淋巴瘤;血吸蟲與膀胱癌;肝吸蟲與混合膽管癌等。可以通過注射乙肝疫苗來預防乙肝,通過注射宮頸癌疫苗或宮頸涂片來預防宮頸癌的發生。 大腸癌 消瘦貧血或與 大腸癌有關 采訪專家:郭旭 大連市中心醫院肛腸外科主任 “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食物攝入量增加,運動量減少,壓力大情緒緊張等現代生活方式,是大腸癌快速遞增的主要因素。”郭旭說,近年來,大腸癌的發病率在中國呈逐年上升趨勢,發病率在所有腫瘤發病率中排名第5位。2013年,腸癌位居我市惡性腫瘤發病率第4位。 今年剛退休的王老最近經常感到頭暈、乏力,身體也逐漸消瘦,到醫院化驗發現是貧血。但是,多項檢查也沒有找到貧血的原因。根據其大便不規律、柏油樣便的種種跡象,懷疑是結腸癌。經過腸鏡檢查最終確定,王老3/4腸腔都被腫瘤占滿了。“貧血就是因為腫瘤惡病質消耗的結果。”郭旭說,去年至今,門診中已經發現10幾例這樣的60多歲的老年患者,都是在退休前后,由于心理落差增大、心情不好而誘發大腸癌的。 郭旭說,與國際發病高峰在60歲至70歲相比,我國大腸癌患者的發病高峰明顯提前,為50歲至60歲。因此,40歲以上的人群,特別是有大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有大腸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應每年進行篩查。專家提醒,便血是很常見的消化道疾病癥狀,也是大腸癌的一種信號。大腸癌便血常表現為持續性、少量、帶黏液的血便,且便意頻繁,有時只排出一些血或黏液而無糞便。因此,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出現大便習慣改變,便秘與腹瀉交替,原因不明的貧血、便血,腹部腫塊及消瘦等癥狀時,應到正規醫院檢查。 肺癌 發現肺內長了小結節怎么辦 采訪專家:顧春東 大連市肺癌診療基地負責人、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一院胸外科教授 據國家癌癥中心與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最新出版的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數據顯示,肺癌發病率分別位居大連市區男女兩性惡性腫瘤發病的第1和第2位,其發病率分別為105.65/10萬和65.61/10萬,位列全國31個腫瘤登記處肺癌發病的第14位,我市的肺癌防控形勢面臨極其嚴峻的挑戰。 據專家介紹,肺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80%肺癌患者就診時已屬晚期,治療效果差,目前肺癌5年生存率僅15.8%左右,而Ⅰ期肺癌手術后5年存活率達70%,表明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是解決目前肺癌高死亡率的關鍵。 體檢時,發現肺內有小結節時該怎么辦? 顧春東教授說,通常肺內生長的小結節分為良性、惡性兩種。良性包括炎性假瘤、錯構瘤、結核球等,惡性的病變則可能是肺癌或肺內的轉移癌。統計學結果顯示直徑大于1cm的肺內單發小結節,惡性病變占到70%以上。這樣的數據告誡我們:肺內小結節,不容忽視。肺癌篩查所發現的早期肺癌可盡早手術治療,表現為“磨玻璃結節”的早期小肺癌通過手術切除,最有可能達到臨床治愈,據報道術后5年生存率約100%。經醫生評估暫不需手術者,進行嚴密觀察、定期隨診和實時監控,可以有效降低肺癌發病風險,消除癌變隱患。 胃癌 想胃好就要少吃腌菜咸魚 采訪專家:梁品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一院胃腸外科副主任 我市是胃癌高發地區,發病原因呈多元化,幽門螺桿菌感染、生活和飲食習慣是兩大主要因素。梁品同時也表示,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我市胃癌的發病率已經呈現下降趨勢。 梁品說,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但許多不良飲食習慣仍難改變,一些人偏愛吃腌制食品和煙熏油炸食物。腌制食品中因為鹽多,會直接損傷胃黏膜,而且其中所含的亞硝酸鹽在胃酸和細菌作用下會轉變為亞硝胺,更易致胃癌。此外,長期生活在壓抑的環境中,精神高度緊張也易發生急性胃黏膜病變或消化性潰瘍。有胃病遺傳史,生活不規律,以及服用某些止痛藥、感冒藥(如阿司匹林)等也會增加患潰瘍病的風險。“胃癌很難在早期發現,有些年輕人即便出現胃痛、嘔吐等癥狀,也會認為只是胃病而已,通常自行買些胃藥,而不去醫院就診。這樣一來,等癥狀嚴重去醫院就診時,就易釀成大病。” 梁品提醒,預防胃病,要做到飲食規律,切忌暴飲暴食、進食過快、進食過燙,以免刺激或損傷胃黏膜;多吃新鮮蔬果,少吃煙熏、油煎、腌制食物;上班族要做到勞逸結合,長期熬夜,可能因精神壓力影響胃黏膜修復;一旦出現上腹部不適、隱痛、食欲不振、經常嘔吐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有胃病的應定期做胃鏡檢查,切記不可自行亂服藥,強忍更不可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