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小生發現
#研究稱男性也有最佳生育年齡#
話題沖上熱搜。
一直以來,
大家通常都會談論
高齡產婦會面臨的妊娠風險,
但很少有人關注,
男性是不是“高齡產父”?
研究表明:
男性也有最佳生育年齡!
2023年1月發表在《自然—生態與進化》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包括人類在內的諸多物種中,男性也有最佳生育年齡!
研究者收集并對比了年輕和老年雄性果蠅的生殖細胞發生突變的比例;發現年輕果蠅的生殖系統自帶較強的病變修復或清除突變的能力,而老年果蠅的生殖系統這種突變修復能力遠遠不如年輕果蠅。
最終老年果蠅的精子細胞中有 40% 發生了突變,而年輕果蠅中的精子細胞中只有 8% 發生了突變。
從生殖健康角度來看,男性最佳生育年齡也在25~35周歲之間,如果年齡繼續增長,男性的生育能力就會下降,這可能會對女性的生育質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男性高齡生育往往會遺傳更多的新發突變給后代,增加孩子出現某些健康問題的風險,如唐氏綜合征、自閉癥、精神分裂癥等。
背后原因是老年個體在精子發生過程中無法清除突變以及細胞突變增加。
“高齡產父”有何影響?
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年齡增長,雄性激素水平下降,各種“難言之隱”隨之而來;年齡增大,精子濃度下降,活力變差,形態異常率升高。
生育能力下降,不但伴侶難以自然懷孕,即便是進行試管嬰兒手術,胚胎的成活率也會受到影響,成功率大大降低,而且流產、胎兒畸形、后代自閉癥、精神疾病等風險增加。
其次,“高齡產父”會增加孕婦妊娠并發癥的幾率。
研究發現:與25至34歲男性相比,45歲以上男性導致孕婦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風險增加28%,55歲以上男性導致孕婦患病風險增加34%。
“高齡產父”日常生活中,
需要注意些什么?
首先,戒煙、戒酒是必須的。
生活作息規律,注意飲食,不熬夜,適當鍛煉,增加有氧運動,有病治病,沒病養生,同時也要避免長期暴露于高溫、毒物和放射線等有害環境。
其次,要健康飲食。
除了注意補充蛋白質、鋅、硒等元素,在整個備孕過程中,還要多吃菠菜、長葉萵苣、西蘭花和其他富含葉酸的深色綠葉蔬菜。
此外,產前檢查格外重要,為了孩子的健康,備孕期間的準父母都應該進行產前檢查。
比如:精液常規檢查、慢性疾病篩查、傳染病篩查、性傳播疾病篩查等。對身體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脂肪肝等疾病的,先要進行針對性治療再考慮生育。
如何看待最佳生育年齡概念?
當我們在討論最佳生育年齡時,要記住,這個最佳,只是一個統計學上最漂亮的數字,對醫生來說是個有用的參考。
對生育來講,25歲或者35歲并不意味著一扇大門的打開和關閉。不是這個年齡范圍外就會風險劇增,當然更不是沒法有孩子。
可以這樣理解,適齡生育意味著低風險,但并不是百分百沒有風險;高齡或低齡意味著風險有一定提升,但這個提升不是臺階一樣節節攀升,而是平緩連續的一些變化。
最終平安健康來到世界上的孩子依然是絕大多數,完全不需要過度焦慮。
年齡不是生育的枷鎖,自然不該是針對單一性別不平衡的催促。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