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兩大“油庫”在哪里?觀賞古樹去哪兒?省林業局新聞發言人權威解答
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是中共中央國務院賦予浙江的重大使命。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的《有請發言人》推出特別節目“共同富裕浙里行”。
本期話題是“共筑富美 不負青山”。浙江省林業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陸獻峰來到節目現場,和大家聊一聊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浙江如何挖掘綠色資源的潛力。
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加快構建林業一張圖,開展天空地一體化監測,在全國率先形成林業整體智治,高效協同的現代化治理新格局。浙江為什么要設立林長?“浙江版”的林長制有何創新?
設立林長是浙江生態文明領域的一大制度創新。“林長制”即森林資源保護行政長官負責制。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同志“雙掛帥”擔任總林長,市縣鄉村參照省級設立林長,實行分區分片負責。· 為了用好執法力量,加大對林區各類涉林違法行為的威懾和查處力度,浙江各級林長都相應地配有警長。· 浙江在林業森林資源“一張圖”的基礎上,建立了林長制的數字化應用場景。各級林長可以直觀看到轄區內森林資源信息,后臺也會根據森林面積等指標的增減變化(情況),進行分析和預警,為林長的決策提供參考,這在全國是首創。 保護生物多樣性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也是林業部門的重要職責之一。 目前,浙江有野生動物790種,大概占全國總數的30%,其中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192種,有高等植物6100余種,大概占全國總數的17%,其中國家一級、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15種,浙江特有種超過200個。 一方面,浙江通過率先開展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保護行動,使29個物種種群不斷擴大。如國家旗艦保護物種朱鹮,從引進的10只成功擴繁到571只;極危物種百山祖冷杉從僅剩的3株母樹,經培育、嫁接,目前已有4000多株。另一方面,浙江在全國率先開展縣域野生動植物資源本底調查,連續5年開展遷徙水鳥同步調查,創新調查方法,2021年記錄鳥類165種,13.62萬只。浙江現在有多少珍貴彩色森林,有多少條森林古道,哪里可以專門觀賞古樹?
目前,浙江有珍貴彩色森林3100萬畝左右,占全省森林面積的1/3左右。 普查結果表示,目前浙江有1212條的古道。其中50條被評為浙江最美森林古道。今年浙江出臺了全國首個省級的古道保護管理辦法,今后的古道可以依法進行保護了。 浙江目前共有200多個古樹公園。如果想看年齡最大的古樹,可以到臨安的太湖源,那里有一棵2000多年的圓柏;如果想看壯觀一點的,可以到諸暨會稽山的香榧公園,那里有近8萬株古樹,其中千年以上樹齡的有近100株;如果想看珍貴一些的,可以到磐安櫸溪紅豆杉古樹公園。除此之外,長興的古銀杏長廊到了深秋的時候特別漂亮,也可以去看看。什么叫做生態公益林,浙江的生態公益林是從哪一年開始建設的?
公益林就是發揮公益性的森林林木或者林地,主要的功能是維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保持生態平衡,體現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浙江的公益林建設可以追溯到1996年,當時的森林分類經營試點工作把森林分成兩類,即公益林和商品林。2001年,浙江開始進行公益林補償的試點工作,2004年全面建立公益林的生態效益補償制度。當時,浙江的公益林補償標準為每畝8元,經過11次的提高標準,到2020年,公益林最低的補償標準達到了每畝33元。其中,一些大江、大河源頭,還有26個加快發展縣,它們的補償標準達到每畝40元。 目前,浙江的公益林面積有約4567.1萬畝,占浙江全省森林面積的45.4%左右。 公益林主要發揮生態和社會效益,商品林主要發揮經濟效益,兼顧生態和社會效益。浙江把兩類林劃分后,一方面要管嚴生態公益林,一方面要放活商品林。 公益林主要發揮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但是它也要發揮一定的經濟效益。公益林成熟之后也會利用它的木材,只不過不能片伐,可以通過擇伐的方式砍下木材來利用。公益林有專門的公益林管理條例,采伐都有明確的規定要求。 管嚴公益林并不等于管死公益林,而是在加大保護的基礎上,考慮如何做一些合理的利用。 要找到一條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通道,目前最優的方式就是發展森林康養和生態旅游。國際上對森林康養有一個標準,即消費者必須到森林中待上三天兩晚,沒有三天兩晚,不叫森林康養,是沒效果的。所以,鼓勵城鄉居民能夠住到鄉下去體驗森林康養,山區的老百姓們也可有更多的收益。 另外一個方法是發展公益林的林下經濟。因為公益林不能砍伐,但是可以在林下種植一些中藥材和珍貴食用菌。浙江現在正在制定相關的辦法,盡快能拿出一個政策支撐,幫助老百姓賺更多的錢。在林業產業的政策和管理方式上,林業部門有哪些改革和創新?
浙江的林業產業一直走在全國的前列,除了政策扶持引導之外,關鍵是通過改革來促發展。 這幾年,浙江一直在探索研究,樹誰來種?林子誰來經營?浙江的選擇是股份合作。引導老百姓把山的經營權流轉給村里,進行入股,然后再由合作社和社會資本去合作經營,股份合作經營。形成一種“農民變股東,林權變股權,收益有分紅”的共富模式。 另外,浙江的林地經營權流轉證改革,保護了經營山林的社會資本的合法權益,通過林權抵押貸款也讓經營者能得到更多融資渠道。這些林業改革,極大地推動了浙江林業產業的發展,促進了興林富民。浙江啟動實行了千村萬元林下經濟增收幫扶工程,這項工程將如何幫助種植戶?
這項工程的目的就是為了拓寬“兩山”的轉化通道,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實現共同富裕。浙江計劃在五年時間內,在全省特別是山區26縣里,選擇1000個適合發展林下經濟的山區村,以畝產萬元為目標,每個村發展300畝以上的林下經濟基地。· 關注種什么。從這幾年的實踐情況來看,在林下種一些道地的中藥材和一些珍貴的食用菌,前景和效益都比較好。· 關注怎么種。不要盲目去種,最好能夠建立一個訂單的林業機制,即和一些藥材的加工規模企業簽訂一些購銷的協議,發展一些規?;?、標準化的原料基地,這樣林農的收入才有保障。· 怎么幫扶。浙江將通過以山區村為單位進行結對幫扶。林農可以通過村里向當地的林業部門申請幫扶,各級財政進行扶持,同時林技人員也會跟進結對幫扶工作。 浙江是“七山一水兩分田”的省份,有將近1億畝的森林。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加快發展竹木加工、木本糧油、林下經濟、花卉苗木和森林康養等綠色富民產業,不僅可以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收入,還可以帶動農業、醫藥健康、體育、文化旅游等相關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浙江接下來還要重點發展兩大主導產業,第一是竹木加工。浙江有將近1400萬畝左右的竹林,在10多年前,浙江100斤的毛竹竹材價格為40-50元,現在反而不到30元。所以,浙江出臺了一個加快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希望通過強有力的舉措推進竹產業轉型升級。第二個產業是木本糧油。種油茶不僅是一個脫貧致富的產業,也是一個國家的戰略產業和健康產業。下一步,浙江將重點抓好浙西常山和浙南青田為龍頭的兩大油庫,進而帶動全省油茶產業的發展,讓木本油料產業成為山區經濟發展和林農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編輯:繆歌妮
責編:李洲媚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