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的質量是由其內在的質量和外在質量兩個方面共同決定的。內在質量是指論文的學術水平,只要包括論文研究的題目、觀點、研究方法、邏輯結構、資料和語言文字等方面。外在質量不僅僅是指印刷、裝幀等物質載體方面的質量,更重要的是指論文的形式與格式。論文的形式與格式雖然不直接反映論文的學術水平,但是卻體現出論文作者的學術修養和文化教養。因此很自然地就會成為評價學位論文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
合格的論文在形式上體現著三個方面的規范:一是我國學位條例和培養單位對學位論文管理的各項具體要求。二是學術著述的一般規范。它是學術界公認的行為規范和道德準則在學術成果方面的體現,作為接受學位教育的研究生必須懂得并自覺地遵守。三是所有正是出版物共同遵守的文字印刷的規范。它不僅是一些通行的習慣做法,其中許多東西已由國家新聞出版署以文件條例的形式作了正式規定。因為它代表著整個中國文化在當代最正式的表達形式,因此每個受過教育的有文化的中國人都應該遵循。
一、學位論文的構成要件
盡管學位論文是研究生的研究成果,但是它有一個與一般學術成果不同的最大特點,這就是需要一整套程序嚴格的審查才能過關。既然是過關,就不能象一般學術成果一樣,只要是一得之見,不論社會是否承認都可以堅持自己的觀點,而是必須得到指導教師、答辯委員會和培養單位的學位評定委員會的認可,才能通過。因此,學位論文在形式上應當嚴格遵守國家學位條例和培養單位管理部門的規定,除了有明顯規定的論文構成要件之外的東西,最好一概不多加,免得畫蛇添足,招致本不應有的麻煩。
一般來說,學位論文包括論文正文和中、外文(通常是英文)摘要。論文的正文由于篇幅較長,通常前面要有一個目錄,后面必須附有參考文獻。培養單位對于學位論文的構成要件、論文和摘要的字數、封面格式等,都有明確的規定。
二、學位論文的寫法問題
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是解決或者提出了一個科學問題。從文體的角度講,學術論文是論說文的一種。論說文的三要素是論點、論據(論證)和結論。所謂論點,就是提出文體,論據就是所使用的論文工具和資料,論證就是對該文體的研究分析過程,結論則是作者的觀點。提出問題和研究問題是論文的中心,觀點是論文的靈魂。
從形式上,一篇論文必須并且只應有一個中心,也就是應當圍繞著一個問題的研究展開論述。這是論文寫作的一個基本常識。將雖然相關但是不同的問題寫在同一篇文章里,作為學術論文在寫法上是失敗的。有些問題之間雖然存在著緊密的聯系,但其實質并不是同一個問題,因此就不應在同一篇論文里同時加以研究。將交織在一起的相關問題彼此區分剝離開來,則是研究能力和學術水平的問題。
論文在寫作上并不要求對有關問題研究得全面完整,而是要求緊緊圍繞著所研究的問題層層深入,提出自己對這個問題的新見解。特別是對于已經被普遍接受而成為常識和學術界公認的觀點,就沒有必要再從頭敘述一遍,而是應當從自己所要加以解決或者要提出的研究問題開始起筆。論文在這一點上與教科書不同。教科書的功能主要是傳播理論知識,而不是創造新知識,因此它的寫作以規定性、系統性和全面性為基本特點。同時由于它的重點在于介紹已經得到學術界普遍承認的理論,因此,一方面要從最基本概念談起;另一方面,一般只作正面敘述,而不進行討論和評述。學位論文如果仿照教科書的寫法,從基本概念或本學科人所共知的東西寫起,一味追求全面系統,就失去或沖淡了學術論文理論創新的意義,因此是不適宜的。
為了提出自己的觀點,就要對與問題有關的情況和前人的觀點進行梳理,對問題的各個方面進行較為系統的研究。在這個過程中對不同觀點的分析、比較和討論,即對前人研究成果的評價,甚至辯論、駁論一般是不可缺少的。這與工作報告不同。工作報告,一般是對以往工作的總結和對今后任務的說明,其內容往往是面面俱到,而不是只集中于某一個中心問題;在寫法上,一般也只是作情況的說明和對任務的正面闡述,而不進行分析、論證,特別是不進行討論和辯論。從以上兩種文體的比較中可以看出,如果以寫工作報告的方式來寫論文,就失去了論文的基本特征,因此是不合適的。在論文的寫法上出現問題最多的情況是平鋪直敘,沒有自己的見解、結論和觀點。在職干部學員在這方面出現問題較多,主要是把學位論文寫成了工作報告或者教科書,也有的論文沒有中心,在一篇論文里寫了二個或者幾個不相關的不同問題。在校學生中常見的則是后一類問題。
三、論文的導論和摘要及其區別
摘要是學位論文構成要件之一,而論文的正文部分一般都有導論或緒論。一些研究生既不明白論文摘要和導論的意義,也分不清二者之間的區別與關系,將二者混淆為同一個東西,彼此的內容在很大程度上互相重復,只是分別放在論文中的兩個地方而已。
論文摘要是對論文的一個簡要介紹,目的是使讀者通過閱讀摘要對論文有一個簡單而又清晰的全面了解,因此它是對全文的高度概括。學位論文的摘要主要是有利于論文評閱人和大家委員會以及學位評定委員會在較短的時間里對論文水平作出評價,同時也有利于今后其他讀者進行檢索、查閱。好的摘要應該反映出:(1)論文所研究的問題及其目的和意義;(2)論文的基本思路和邏輯結構;(3)論文的主要內容和觀點;(4)論文的主要貢獻,即有創新之處,包括選題、研究的角度、研究思路、主要觀點、研究方法和資料等方面的創新。英文摘要實際是中文摘要的縮寫。
論文中設一個導論的主要目的是對所研究的問題和與其有關的背景以及需要提醒讀者注意的事項作個交待。導論雖然是正文的一部分,但它是研究還未進入正題之前的準備,具有引言性質。導論通常包括:(1)問題及其意義;(2)論文使用的論文工具和研究方法;(3)論文的基本思路和邏輯結構;(4)關于文獻資料、論文所使用的符號、計算公式以及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等。
人們翻閱學位論文,一般都是先翻看論文摘要和導論,因此,這二者都可以看作是學位論文的門面。門面裝修得好壞,直接決定著這篇學位論文的第一印象,因此應當給予足夠充分的重視。
四、學位論文的參考文獻的注釋
文獻資料是反映論文學術水平和作者治學態度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而對文獻資料的掌握和使用情況主要是通過論文的參考文獻目錄和注釋表現出來的。一篇學位論文應當既有參考文獻目錄,又有注釋。
參考文獻目錄可以反映出作者掌握了與所研究問題有關的主要的、最新的、甚至是全部資料,因此是評價論文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參考文獻越多,反映作者利用的資料越多。但論文開列出的參考文獻目錄應是那些在本篇論文的研究和寫作中直接利用的,或者有直接幫助和有啟發作用的文獻資料,而不是看過的全部文獻。如果參考文獻羅列得很龐雜,反而使人感到作者并沒有真正掌握什么是最主要的資料。
一般來說,參考文獻不能只列著作而不列有關的論文,因為,著作出版周期較長,而論文發表則較快。如果參考文獻中沒有論文,可能說明作者沒有掌握最新的研究資料。凡是研究涉外問題的論文,或者研究國外在學術上領先問題的論文,參考文獻都應有外文文獻。參考過的著作、論文和其他文字材料統稱參考文獻,既包括參考過的著作、論文等理論資料,也包括統計資料、工作報告等事實材料,還包括沒有正式出版和發表的內部資料。文獻目錄的編排應有一定的邏輯順序,以便讀者查閱。
學位論文應當附有參考文獻,對這一點人們似乎沒有異議,而對于注釋的意義,許多人并不理解。本人認為學位論文必須有注釋。參考文獻與注釋的作用和意義各不相同,不能因為有參考文獻而不加注釋,也不能相反,只有注釋而無參考文獻。注釋的直接和主要作用在于標明論文直接使用過的那些文獻資料的出處。注釋是論文科學性的重要表現,它反映著論文作者的研究是否嚴肅認真,反映著論文中的分析、判斷和提出的觀點是否有理論和事實的根據,反映著論文作者對前人所做工作的承認和尊重,也是避免引起知識產權糾紛的需要。
注釋的范圍通常包括:(1)所有直接引證的引文都要加注,說明其出處;(2)所有引用的數字和事實材料都要加注,說明資料來源;(3)沒有直接引用,而是用自己的話轉述的別人的觀點,也應加注交待其出處;(4)其他需要補充說明,又不便在正文中說的,也可以加注釋說明。
學位論文的注釋往往較多,有的注釋也較長,所以一般采用腳注,即頁下注的形式。由于排版和印刷方面的原因,也可采取文末注,或章末注的形式,但是一般不宜采用文中注形式。我國傳統的注釋格式是在正文頁下劃一條半線,在線下依次為注釋的順序號、作者名、資料的篇名、發表的刊物名、出版年份和期號。如果是著作則應寫明出版單位和出版年份。目前國際上比較通行的做法則是,在正文需要注釋的地方加一括號,括號內只寫引證資料的作者名,出版年份和頁碼,資料全名則一律列入文末的參考文獻目錄中,不再另加注釋。
(根據 周冰,“撰寫學位論文的形式要求和應注意的問題”縮寫。該文發表于《學位與研究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