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應該在適當的時期,采用正確的方法。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原則上可以教20個詞的,只教10個詞就夠了。給孩子留足復習的時間和精力。如果精力沒有了,拿什么來回憶和復習呢?如果沒有回味的時間,怎么去思考呢。不能思考,下次遇到問題的話,還是不能自主決定。啟蒙學習,就是在孩子有問題,并主動來尋求解決的時候,才能有效完成培訓。孩子從自身感知出發,去思考問題,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才能形成思維習慣。
零基礎學英語,是為了開拓視野,增進知識。通過英語這個鑰匙,可以打開世界知識的大門,從而領略異國風情。學習英語,不能停留在聽說讀寫的技能上。啟蒙就是為了培養正確的思考方式,以有效地解決問題,克服困難。可見,啟蒙并不是家長幫孩子啟蒙的,而是孩子自己去開啟蒙蔽,了解更多的,從而解除疑惑,增進見識,提升認知水平。這樣,在語言學習中,有主動性去探索和創新。而不是一味背誦單詞,磨練耳朵,各種輔導。如果增加的不是孩子本身所需的,就不會給孩子帶來快樂。能夠讓孩子感知到需求,并愿意付出精力和時間,就不會感到壓力。通過技能獲得成功,反而是快樂的。
就像親子游戲一樣,借助于語言信號的傳遞,從而完成情感交流和需求滿足。這樣,語言學習就成為抓取蘋果的手,不會感到舉手的疲勞。英語啟蒙學習,可以培養語感,不能為了拉開差距,而不斷給孩子增加砝碼。鞏固了輸出能力,孩子才不會畏懼輸入。就像人餓了,想吃飯的欲望就會高。當孩子樂于開口說的時候,就會去找話題來討論。和其他小朋友或老師交流,這些話題是通過語言來完成的。語言必然是結合了話題,才能表達出來。小朋友和老師會尋找共同的內容,可以借助于書本。孩子有孩子的觀點,老師有老師的教學,在溝通中可以取長補短,查漏補缺。
端正孩子的學習方法,在課堂上老師會舉例不正確的,從而讓孩子獲得啟發。比如,小朋友遇到了外教,只能蹦個別的單詞,而羞于表達流暢的口語,是實踐經驗不足的表現。孩子發現了自身的不足,就會想著彌補。當孩子發現流利交流的例子,就會感知到具體可以提升的空間。當孩子還沒有感知到自身的需求,就不要急于輔導。替孩子思考得多了,孩子自身的感知力就會降低。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就會學著尋找從外界尋求解決,而不能從自身需求來看待。孩子的英語啟蒙,可以通過繪本閱讀,對故事的趣味,來引導對技能的學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