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說,兄弟姐妹多的家庭,熱鬧。遇到困難,大家相互幫助和支持。可都沒人說過,兄弟姐妹多的家庭,矛盾和糾紛也很多。
嫁給老公之前,張梅沒想過家里有三個兒子的家庭,日子會過得如此艱辛困難。
老公是最小的兒子,上面還有兩個兒子。公婆一輩子沒什么大出息,只是很普通的農民,一輩子就守著一畝三分地過日子。
即使他們有三個兒子,可他們安于現狀慣了,日子也是得過且過。有錢就多花,沒錢就少花或者不花。
以至于三個兒子要結婚時,除了大兒子結婚,公婆拿出錢給他建房子和娶媳婦外,其余的兩個兒子,基本都是自力更生。
直到三個兒子都結婚成家了,別人夸贊公婆有本事,兒子都建大房子娶了媳婦。而公婆一句話也沒反駁,反而樂呵呵接受別人的夸贊。而身為兒媳的張梅,卻搖頭苦笑。
嫁給老公之前,張梅沒為錢發過愁。雖然父母不是大富大貴,但張梅要什么有什么。可結婚后,卻經常為錢發愁,為了房子首付和房貸,整日睡不著覺。
而此刻的公婆一分錢沒有,反而還包攬了所有的好名聲,說自己兒子有本事,在外面大城市買了房子,要接他們兩位老人去享清福了。
因為兒子多,公婆自然也只幫了大兒子帶孩子。而大兒子不定性,連續娶了兩個媳婦,最后都帶著孩子跑了,而他自己,四十歲還孑然一身。
至于二兒子,生了三個女兒,因為沒有兒子,公婆略有怨言,明里暗里說二兒媳生不出兒子。二兒媳跟公婆關系很一般。
只是欠債太多,二兒媳只能請婆婆去帶孩子。原本閑散慣的婆婆不愿意去,可二兒媳大吵大鬧了一場,婆婆不去也得去,只是孩子帶得并不算很盡心。
至于張梅的孩子,從出生到五歲,公婆沒帶過一天。雖然公公也疼愛孫子,可他們都沒有耐心,不到半天,就嚷著孫子太調皮了,他們管不住。看著一直抱怨的公婆,張梅選擇了全職回家帶孩子。
而在老公所有的人生大事上,公婆都沒參與過,沒出錢沒出力。即便如此,二兒媳還是嫌棄公婆不夠盡心幫帶孩子,也責怪兩個老人跟著自己養老,他們經濟壓力太大。可殊不知,公婆那點老人錢,已經全都搭了上去。
張梅很想出去上班,因為她已經脫離社會太久。只是孩子沒人帶,雖然老公口口聲聲說讓公公跟著他們一起住,帶孩子,可就憑公公的耐心和耐性,孩子完全就是放養,無人管。
看著被債務壓得喘不過氣的老公,再看到悠閑的公婆,張梅第一次后悔了。當初就不應該選擇兒子多的家庭,即使公婆沒錢,起碼也不需要負擔如此重。
公婆帶來的權利沒有享受到半分,可贍養的義務和責任卻沒少盡。公婆生病住院,三兄弟要一起分攤。分攤也無所謂,可偏偏公婆卻只幫了二兒子帶孩子。
如果可以,張梅寧可單身,也不會選擇兒子多的家庭,因為實在太累了。什么都是自己的,你稍有做得不如意,則有人指責你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