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陳吉德
據了解,近年來有些高校規定,博士生必須像本科生一樣每周都要上課,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導師不能隨意停課,如果調課,必須打報告申請。為防止師生“偷懶”或者說流于形式,有的學校還會不定期“查崗”。這種規定真的合理嗎?
老師講課,學生聽課,天經地義。但我們要知道,博士培養一種最高端的教育,有其特殊性,比如招生人數少,學生年齡大,總體自覺性比較強。如果規定博士生必須像本科生一樣按部就班地上課,可能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有的專業博士生就幾個人,甚至只有一個人,難道也就占用一間教室?有的學生可能做實驗,可能無法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上課;有的博導可能要參加學術會議,也無法機械地每周上課。
規定博士生必須像本科生一樣每周上課,看似合理,實則荒唐。究其質,是管理者量化管理、數字管理的傳統思維使然。其實對于博士培養,管理者大可采取“放養”的態度。所謂“放養”,絕對不是不管不問,而是要采取“靈活多樣”的管理方式。管理者首先要認清博士培養的特殊性,并非固定時間、固定地點的你講我聽才叫上課。導師帶博士生做實驗叫不叫上課?導師帶博士生帶參加學術會議叫不叫上課?導師帶博士生寫論文叫不叫上課?在管理者看來這些不是上課的“上課”,也許比按部就班的所謂上課還有價值。其次要秉承“不看過程,只看結果”的原則。不管導師和博士生平時怎么做,只要最后能拿出合格的畢業論文就夠啦。其實,無論管理者如何“放養”,導師很少會“放養”,博士生也不敢掉以輕心,畢竟有一篇大體量的畢業論文像狼一樣地整日跟在后面。或許有人會說,不上課怎么給學生課程成績呢?很簡單,讓學生提交課程論文。
我曾經寫過一篇關于“教育三化”的隨筆,是說研究生教育本科化,本科生教育中學化,中學生教育地獄化。當然,“三化”中所謂的研究生主要指碩士生,沒想到,如今的博士生也加入了“三化”的行列,真是匪夷所思!
轉載本文請注明本文來自陳吉德科學網博客。鏈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8-1305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