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到70多課時,疑惑越來越多了,重回度以前的課程發現原來的理解有偏差,不知正在路上的人是否有這樣的感覺。在仔細分析57-61課按照線段、中樞、擴展、趨勢、背馳的分析覺得和理論有偏差返回才發現理解錯了。關于趨勢背馳纏師要多看看29課轉折力度與級別,33課走勢多義性,36走勢類型連接性的簡單應用,37課背馳再分辨,以及同級別分解的問題,纏師的多角度分析問題很多人會暈,走勢本身就不是簡單的1+1,很多走勢不是簡單的走出趨勢背馳讓你去操作,所以要有這么多課來講解。
關于趨勢很多人會誤解,形成2個以上的同級別的中樞就要在趨勢背馳后才能轉折嗎?還有趨勢背馳弄清楚了嗎?
形成趨勢后未必要本級別的背馳才會轉折的,不然怎么可能小背馳引發大轉折呢?有相當部分的轉折就是這種,所以很多學纏者死在這上面,甚至導致質疑纏論。其實說白了很多人就沒有真正弄懂趨勢背馳。37課里面說了a+A+b+B+c中1、A、B為同級別中樞;2、c一定是次級別的,而且c一定包含至少2個次級別中樞,一個離開、一個返回不回B中樞(即c包含B的第三類買賣點);3、c段一定創新(高或低)但是未必是c段的終點,這在70課有說(其中38就不是該段的最高點);4、b的級別不能大于c。以上幾點第二點可能有人不明白為什么纏師要構筑c包含B的第三類買賣點,這個細想要是不構筑第三類買賣點則反向后完全有構筑第三類買賣點重新形成趨勢方向的中樞,這就與背馳的設計(趨勢上的最后一個中樞)偏離了。明白以上幾點在操作上有趨勢就要看是否構成背馳的幾個關鍵條件,如果沒有就不是背馳,即使轉折了也是由次級別以下引發的轉折,并不影響理論的完備性,可以參照小背馳引發大轉折的相關文章操作指引,也可以結合同級別分解和多義性。不能自己判斷錯了就是纏論錯了,先找自己的原因。
下面分析一下29課,用線段-中樞-趨勢-背馳方法來分析,由于纏師之前用次級別重疊定義中樞,這與后面線段定義中樞有差異,其實前面的定義的中樞比后面的笑一個級別。上圖見1F和5F圖,圖中可見3個1F中樞(可能線段劃錯,但是不影響這里的分析)這里分析最后一個中樞后的14-15段,14到第三筆為離開,第四筆為返回,是最后一個中樞的3賣(這里是1F下,要找中樞的話可以用筆的重疊或者K線重疊),當然這里可能不能用區間套繼續,但是對于8-11和14-15這段的力度比較在1F和5F上都是很明顯的,而且在5圖上可以看到1F中樞形成時MACD很相似(輔助對中樞的判斷),之后的回抽必然會回到最后一個中樞,至少到11以上,走勢也說明了這個問題。關于力度的問題有些人說這是比較弱的那種,其實反抽的線段終點16已經在中樞之上了,這里應該是以線段的力度而不是筆的力度,離開時線段,反抽當然也應該是線段。
好了這個實例就講完了,不過我本人也有個疑問,希望有心人和高手回答,趨勢背馳的時候,中樞擴展段(即未形成大級別中樞的延生段)是算到離開里面還是算到中樞里面,這個在比較力度的時候可能會有混淆,請有心人指點。同時歡迎大家交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