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到底姓什么?從文學、戲劇到電影、音樂,從莎士比亞、歌德到瓊瑤、村上春樹,我們一輩子都在找尋這個答案,也許一輩子都遍尋不獲吧。我知道這是永遠不會有正確答案的一道題。但我還是會想——
愛情是什么?元稹會愁腸百結地對你說:“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柳永會淚眼婆娑地喃喃自語:“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愛情是什么?唐明皇會用“春宵苦短日竿長,從此君王不早朝”的實際行動來回答你;英國的溫莎公爵則會用拋棄江山丟下王位的驚天之舉來感動你。
愛情是什么?張曉風會告訴你:愛情常是一串奇怪的矛盾。當你愛上一個人,你會依他如父,卻又憐他如子;尊他如兄,又復寵他如弟;想師于他,跟他學,卻又想教導他,把他俘虜成自己的徒弟;親他如友,又復氣他如仇;希望成為他的女皇,他唯一的女主人,卻又甘心做他的小丫環、小女奴。
愛情是什么?張小嫻會告訴你:兩個不相信婚姻的人走在一起,后來,他們結婚了。兩個各自擁有一個夢想的人走在一起,然后發現,兩個夢想可以變成一個。
愛情是什么?是《魂斷藍橋》里那個癡情的英國軍官羅依對過早死去的初戀情人瑪拉始終念念不忘,把余生都放逐在對這段凄美絕倫的愛情無盡的追憶之中?是《卡薩布蘭卡》中那個深沉果敢的中年男人里克在民族大義面前拋下個人恩怨,把舊情人和她的丈夫從納粹的魔掌底下救出來送上飛機,而自己只是形單影只地站在機場上深情目送?
愛隋是什么?一部同名韓劇會用一百多集的家長里短來婆婆媽媽絮絮叨叨,只為求得一個理想的答案。
愛情是什么?大概只能用古龍那句話來回答:愛情是天下最沒道理可講的。
愛情是什么?我不知道,因為我無法解釋生活在巴黎圣母院里的鐘樓怪人卡西摩多怎么會在看到自己心愛的埃斯梅拉達無助地死去以后也不顧一切地以身殉情,我也無法說清斷背山上的兩個牛仔男人怎會愛得那樣驚世駭俗驚心動魄。
愛情是什么?是藏在你我心中一個永遠的問號,一個也許終生都無法解答的哥德巴赫猜想。
初戀是一部難忘的老電影
人世間,有一種愛,潔白如雪,不容褻瀆,只有一次;有一種情,朦朧而羞澀,神秘而激動,僅此一回。那就是初戀。
“初戀”,一個多么溫馨、甜美而又略帶傷感的字眼??梢哉f,我們所有青春的夢想,所有年少的癡狂,所有情愛的萌動,全都濃縮在里面,欲言又止,欲說還休……
初戀是一所住過的老房子,是一張泛黃的老照片,是一首熟悉的老情歌,是一部難忘的老電影,雖然年代有些久遠,但卻歷久彌新,永世不忘。初戀情懷總是詩,那純純的愛雖然大多數“無疾而終”,但卻因它情如白雪,從未染塵,反倒成了很多有情人心中永不消逝的一道美麗的彩虹。
“哦……第一次我說愛你的時候,呼吸難過心不停地顫抖;哦……第一次我牽起你的雙手,失去方向不知該往哪兒走,那是一起相愛的理由,那是一起廝守;哦……第一次吻你深深的酒窩,想要清醒卻沖昏了頭;哦……第一次你躺在我的胸口,二十四小時沒有分開過,那是第一次知道天長地久……”
第一次心動、第一次愛戀、第一次告白、第一次親吻,在光良那動情的歌聲中,如晨曦帶露的玫瑰、夜晚劃過的流星,既是那么的甜蜜浪漫,又是那么的激動莫名。
然而,面對初戀,我們常常束手無策。它有時候像一片云,來無蹤去無影;有時候像一陣雨,來得快去得也快;有時候還像一個淘氣的孩子,讓你歡喜讓你憂。
初戀,我們不懂愛情。正因為不懂,才像手中的沙,握不住,易流失;正因為易流失,我們才覺得它非常珍貴,也特別難忘,就像胸口永不褪色的那顆朱砂痣。
看過根據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經典名著《伊豆的舞女》改編的同名電影吧?這大概是我在電影中看到的最為干凈剔透的初戀情懷了,像杯中輕緩浮沉的茶葉,又像山谷里晶瑩欲滴的露珠。影片的現實時空——一個大學教授面容衰老滿頭銀發,早已步人人生的夕陽階段,畫面一片灰白,然而他的初戀卻春意盎然,使得影片的過去時空呈現出蓬勃向上的青綠色調。在那樣一個山色空蒙的季節里,“我”——一個就讀于高三的英俊少年郎,獨自去山水如畫的伊豆島旅行,途中和一名清秀嬌美的舞女不期而遇,結伴同行之余,兩人間朦朧的情感好似春天的幼苗在悄悄地滋長,沒有花前月下,沒有海誓山盟,驀然回首之間,是若有似無的情愫,眼波流轉之下,是青澀憂郁的少年情懷。
著名影星吉永小百合扮演的舞女阿薰羞澀嫵媚,她清麗的面龐,如含羞草般楚楚動人的笑容,以及最后與心上人揮手作別時愁鎖蛾眉的憂傷,使這段“纖云弄巧、飛星傳恨”式的初戀情感成為了影史上一出百轉千回的愛情絕唱。
始終忘不了電影結尾男女主角黯然分別的那一幕:“我”登船辭行,淡妝素裹的阿薰手搖彩帕,淚眼婆娑地奔向碼頭長堤,“我”雙手成筒,望洋長呼,無奈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
或許,在那位老態龍鐘的大學教授心中,年輕時代和舞女阿薰這段短暫的相逢早已變成了一部難忘的老電影,珍藏在他心中某個不為人知的角落,一旦感時傷懷,記憶的膠片就會徐徐展開,畫面中那個永遠甜美嬌小的女孩子便會化作一只美麗的螢火蟲,從他日漸干涸的心田飛過;或許,那份純真的感情早已成為往事,而她也未必是他今生最愛的那一個人,但無論是誰,想必都無法忘懷那人生的第一次,某一時刻莫名的心動……
茫茫銀海里,那些關于初戀的或憂傷惆悵或浪漫溫馨的愛情故事,如夜空中粲然綻放的絢爛煙花。每一朵,都訴說著我們似曾相識的悠悠過往;每一瓣,都在追憶我們共同有過的似水年華。
一直很喜歡法國女作家杜拉斯,晚年她獲龔古爾文學獎的中篇小說《情人》也是一部關于初戀的難忘的老電影:一個十五歲的法國小女孩,在一個遙遠的東方國度,把初戀瘋狂地獻給了一個比她大很多的中國情人。一年后,小女孩踏上回家的路,這段異國戀戛然而止。從此,十五歲就開始蒼老的人生與她如影相隨,不知過了多少年,當她昔日娟秀纖細的面龐變得“備受摧殘”,她依然走不出那段初戀為她鑄造的時空隧道——小說結尾,那個初戀情人和他后來娶的中國太太來到巴黎并給她打了電話。他對她說,和過去一樣他還愛著她,他根本不能不愛她,他將愛她一直到死……
男人和女人,誰更難忘初戀?有人說是女人,也有人說是男人,似乎并無一定之規。但我知道,生活越不如意婚姻越不美滿的人往往對初戀越是沒齒難忘,就像《伊豆的舞女》開頭那個形單影只的老教授,《情人》里那個美麗面容已經被深深的干枯的皺紋撕扯得四分五裂的老太太(就是作者本人)。一個總是靠回憶來打發日子的人,他現實生活中的感情世界即使不是一片空白,也一定是處于盲點的狀態。這其實跟欣賞電影是一個道理,如果市面上流行的新片無法打動你,一部懷舊的老電影就會時不時閃現出來,勾起你無限的惆悵。初戀,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記得剛上中學那陣子,和班上很多男同學一樣不喜歡上語文課,總覺得它刻板乏味,于是一到語文課就走神打盹。那個長得像舊式文人的中年語文老師似乎看出了我們的心思。有一回這個總是一臉嚴肅的老家伙難得開起了玩笑——為什么要學好語文,你們知道嗎?最大的作用是寫好情書,否則情書都寫不好,你們將來還想不想談戀愛?老師的一番妙論引得教室里一片笑聲。我要感謝老師,現在我不僅會寫情書了(我人生的第一封情書就是獻給了我的初戀,可惜一直藏在抽屜的最隱秘處,從未寄出),而且我也從此愛上了文學,讀大學選擇了中文系,后來還做了記者當了主持人開了專欄出了書?,F在想想,文學不也代表了我的初戀嗎?
暗戀是一次心靈的暗訪
泰戈爾曾經寫下這樣一句意味深長的詩: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此時此刻,“我”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因為這種感情名叫暗戀;因為這種感情是注定有花無果,注定有緣無分;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愛,一旦說出口就不再美麗了。暗戀者一般都有強烈的自尊,有深深的自卑,怕遭遇拒絕,怕受到傷害,怕一旦愛戀不成,連朋友都做不成了,如《巴黎圣母院》中那個外表丑陋內心純善的鐘樓怪人卡西摩多對美若天仙的埃斯梅拉達如醉如癡的迷戀,《大鼻子情圣》中那個臉上高聳著一個莫名其妙的大鼻子的騎士西哈諾對嬌俏可人的小表妹刻骨銘心的單戀。
所以,暗戀就成了人世間最遙遠最漫長的等待。不想讓對方知道,也不想對世人公布,一個人就像吞食了一顆苦果一樣默默地咀嚼,長久地回味。有時候,暗戀,是沐浴在朗朗的月光下思念一個永遠遙不可及的人,是躲在樹林里輕吟一個既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是站在流淌的小河邊看著自己的倒影自憐自艾……
誰不曾有過那樣一段令人怦然心動而又回味無窮的“暗戀史”呢?初中時,看瓊瑤電影,我無怨無悔地戀上了銀幕上那個清新飄逸的林青霞;上了高中,日本電影講述那一段難忘的初戀情懷的《伊豆的舞女》,又讓我不由自主地迷上了溫柔嫵媚的吉永小百合。暗戀通常是和年少時光的青澀和懵懂相伴相隨的。年少時,我們有無盡的青春和情懷去享受一份暗戀。正如一個女作家所言:暗戀和暗瘡,是同樣的苦澀和卑微,滿臉暗瘡讓我們自卑,而暗戀卻讓人在自卑之中獲得快樂。
最近在主持情感節目時,我收到了一個高中女生發來的郵件。女孩子告訴我,兩年來她一直在默默地暗戀她的高中語文老師。他高大英俊、幽默風趣又富有才氣,她把他稱之為徐志摩的重生、郭沫若的再現。她說只要他一走上講臺她馬上目不轉睛,他只要一開口她立刻心醉神迷,他只要轉身走出教室她必定悵然若失。每晚的夢里都是他的影子,模糊而熟悉,以至于清晨醒來常常淚濕枕巾。在她的書桌、課本上到處是她用鋼筆書寫后又用涂改液反復涂改的他的名字,日記里也全是關于他的一切。她會因他的微笑而開心,因他的憂郁而難過,她已經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她認定這一生也許只能愛他一人了。但是,老師和學生之間巨大的鴻溝又一再提醒她,這份感情只能深深地埋藏在心中,讓它悄悄地萌芽,慢慢地滋長。我問她何苦這樣,她回信說,暗戀既是一份甜蜜的痛苦,也是一種溫柔的折磨,更是刻骨銘心的享受。她會獨自等待下去,不管明天,不要結果。
這大概就是純粹的少女式的暗戀吧。有人調查,越是孤單內向的女孩,心中“灰姑娘”情結越重,越容易陷入暗戀的泥沼中。她無時無刻不在盼望,有一天一個英俊的王子騎著白馬來拯救她的愛情夢幻。因此,一旦有理想化的男人出現,她就會陷入無邊無際的暗戀,日夜期待奇跡的發生,就像黑夜等待黎明,海浪重回沙灘。所以有人總結:暗戀者徘徊在虛擬的月光下,陶醉在想象的云彩里,痛苦著自己的痛苦,孤獨著自己的孤獨。只要對方稍作表示,她(他)就會忘乎所以,透支未來,像一個玩命的賭徒一樣把自己的全副身心押上,哪怕贏得對方一點點的垂青也會狂喜不已。余光中的一首詩就把暗戀者此時此刻的心態刻畫得淋漓盡致:“昨夜你對我一笑,到如今余音裊裊,我化作一葉小舟,隨音波上下飄搖。昨夜你對我一笑,酒窩里掀起狂濤,我化作一片落花,在渦里左右打繞。昨夜你對我一笑,我從此有了驕傲,打開記憶的匣子,守財奴似的,又數了一遍珍寶。”
在我看過的影片中,把暗戀這種少男少女所特有的情愫描寫得刻骨銘心的,首推日本愛情電影中的經典之作——《情書》。
日本神戶,純情而又美麗的少女渡邊博子在未婚夫藤井樹三周年的祭日上又一次悲痛欲絕。由于抑制不住對愛人的懷念,博子在藤井樹的中學同學錄里找到了未婚夫當年在小樽市上中學時的地址。按照那個地址,博子給遠在天國的他寄去了一封充滿問候和思念的情書。不可思議的是,不久博子竟然收到了署名為“藤井樹”的回信。原來,這個藤井樹是個女孩子,巧的是她當年還是她未婚夫藤井樹中學時代的同班同學,博子在同學錄里誤抄的是她的地址。為了進一步了解未婚夫中學時代的情況,博子和女藤井樹一直保持著書信往來。而女藤井樹在不斷地回憶中,逐漸發現那個中學時代和自己同名同姓的男孩子竟然一直在暗戀著自己,以至于長大以后找的女友博子還跟自己長得一模一樣……
這部影片美得就像一幅水墨畫,那白雪皚皚的莽莽遠山,那漫天飛舞的片片櫻花,都喚起了我的無限遐想。忘不了影片的最后一幕——男藤井樹去世以后,一群學生來到女藤井樹家,把當年他管她借的普魯斯特那本《追憶似水年華》交給她。那時候她是學校的圖書管理員。當她再次拿起那張寫著“藤井樹”的借書卡,在那群女學生的指引下翻到背面時,她驚呆了!那卡的背面,是他用鉛筆精心勾勒出的一個少女的畫像,再仔細一看,那個畫像竟是自己!女藤井樹忽然間明白了一切,她激動得眼淚順著臉頰往下淌……猶記得坐在被黑暗包圍的電影院中的我,眼睛也禁不住地濕潤了起來。那一年,我26歲。
暗戀,就是通向你所愛的那個人的一次心靈暗訪,雖然偷偷摸摸,但卻驚心動魄,收獲頗豐。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