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滿族的起源,《清太祖武皇帝弩兒哈奇實錄》中記載了一個美麗的傳說:在長白山東北布庫里山 下有一個叫布兒湖的湖泊。三個仙女降浴于泊。其中一位名佛古倫的仙女銜神鵲叨來的朱果入腹即感成孕 ,于是生下一男孩,是為滿族祖先,姓愛新覺羅,名布庫里英雄。眾所周知滿族崛起于十七世紀,并非天 降下來的。但是從這個傳說中,我們可以推斷出滿族的先民曾經歷了人“知母而不知其父”的原始母系氏 族社會。
滿族的先民最遠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紀的肅慎。戰國之后,肅慎的后裔稱挹婁。在南北朝時期,挹婁 后代被稱為勿吉,隋唐時,又被稱為靺鞨。勿吉后來逐漸發展為粟末、白山、伯咄、安車骨、拂涅、號宣 、黑水等七大部。黑水靺鞨是滿族的直系遠祖。黑水靺鞨被契丹人稱為“女直(真)”,此后,女真這一稱 呼逐漸代替了靺鞨。遼王朝把女真人區別為“熟女真”和“生女真”。
女真人15世紀中葉逐漸南遷,分成 了三大部: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又稱東海女真)。16世紀中葉至17世紀初,這三個部落聯 盟進入奴隸制社會,但內部彼此攻伐,并不統一。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舉兵統一了女真各部。隨著女真 各部的統一,形成了一個新的共同體。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大金國(史稱后金)。皇太極即位后,1635年 下令廢除諸申(女真)舊稱,定族名為滿洲,這就是現在的滿族。
滿族是滿州的簡稱。皇太極1635年所下的諭旨中說,其國原有滿洲、哈達、烏喇、葉赫等名,不清楚 的人往往稱之為諸申,而其國建號滿洲相傳已很多世。傳令從此后稱其國民為滿洲。滿洲與哈達、烏喇等 名并列。史料記載,哈達為女真部落名,其名來源于地名,因此滿洲應同哈達一樣來源于其部所居之地的 地名。
與滿洲這個名稱最相近的是“蔓遮”,此地位于今吉林集安縣境內,是女真諸部的故鄉,并為明代 女真的部落名,在民間長期流傳,至努爾哈赤時見諸滿文,朝鮮人發音“蔓遮”,皇太極時寫作漢文的“ 滿洲”。但是“滿州”作為族稱的來由,此說還需進一步的事實來加以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