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雍正年間推行“改土歸流”指令“服飾宜分男女”。從此,湘西苗族服飾發生了巨大變化。現代的湘西苗族男子服飾頭著青花布帕一至三丈,斜十字纏帶,大如斗笠。身穿花格七扣對襟布衣,衣袖長而小,褲筒短而大,腳打青布綁腿。別有情趣的是有的苗家后生穿衣多達七件,最外層一件只扣最下邊的一對紐扣,第二層只扣下面的兩對紐扣,依次扣完最里面的七對紐扣,以此顯示其富有和豪爽。湘西苗族女子的服飾艷麗多彩,精美絕倫。苗家姑娘生來個個眉清目秀,麗質盈盈,在飾以盛裝,更加嬌艷嫵媚。盛裝打扮的鳳凰“苗家新娘”,頭戴青帕銀鳳冠,蘇山耳環吊兩邊,頸圍銀項圈,身掛銀披肩,滿襟繡花又滾邊還配銀鈴銀鏈銀牙簽。
苗家女子的圓滿襟衣,過腰大而長,袖大而短,褲短筒大,裙長且寬。衣胸、袖口、褲筒、裙沿均飾以“苗繡”,技藝精湛獨具一格,與蘇繡湘繡同樣馳名中外,是我國三種著名的地方民間繡工類別之一。其圖案多為花鳥蟲魚之類,如“雙龍搶寶”“丹鳳朝陽”等,構思精巧色彩艷麗手工精細,制作一套苗族女服需數十個工日。
苗家女子喜佩的銀飾,全由苗族銀匠精心設計、手工制成,不僅造型精美,且種類繁多,各具特色,大而重者飾項圈,大項圈重約2公斤,四棱繞如螺旋,恰似青藤纏樹。它是苗族男女青年長相戀的象征。銀飾中最精巧的應是牙簽。牙簽獨具形美、聲脆、色明、實用等特點,實是苗家手工藝之精品。它造型古樸,圖案大多是表現愛情的“鸞鳳交頸”“雙鳳朝陽”“并蒂仙桃”等;也有寄托美好愿望的“鯉魚跳龍門”“梅花滿場”等;還有反映苗家生活情趣的如“針筒”“猴子喜桃”“獅子滾繡球”等。一副銀牙簽是由多個薄得透明的牙簽,若干個小銀鈴和八條小銀鏈組成。而細小的銀鏈又是由數百個直徑不到兩毫米的微型銀環連綴而成,且全靠銀匠手工制成,不能不令人嘆服!其他銀飾還有銀帽、銀盆、蘇山耳環、髻簪項鏈、披肩、手鐲、戒指、扣絆等等。一身盛裝銀飾,一般需銀四公斤左右。
湘西苗族服飾是燦爛苗族文化中的精品之一,歷史悠久,藝術價值極高,充分顯示了湘西苗族人民的聰明才智和非凡的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