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追肥與培土:姜很耐肥,除施足基肥外,還應多施追肥。追肥的種類依栽培目的而不同。以采收嫩姜為目的,為了促其迅速生長,使產品鮮嫩而辛辣味淡,應以氮肥為主。采收老姜的,則應多施磷、鉀肥,使產品成熟充實且辛辣味增強。一般在地上部長出三張葉片、苗高15厘米時開始追肥,每667平方米(1畝)施腐熟大糞500~1000千克,施后蓋土封溝并結合澆水。以后每隔20天左右追1次肥,全生育期共追施4~5次,追肥以糞肥為主,在立秋至處暑間追最后1次肥。
農諺說:九鋤棉花,十鋤姜,栽在溝里,長在梗上。都說明了生姜中耕、培土的重要性。因為姜的根莖有向上生長的習性,分枝愈多,根莖在土中的位置便愈升高。若根莖露出地面則品質變劣,而且表面變厚,一般除深栽外,還應培土3~4次,姜苗出土后即須淺耕除草并培土。于7月進行最后一次培土,這次為大培土。采收嫩姜者培土宜深些,而收老姜或培養種姜的則培土宜淺些。
收種姜的只中耕不培土,待種姜取出后,再進行培土。
(2)灌溉與排水:姜喜濕潤但又忌積水,缺水干旱,產量低,積水易引起腐敗病。栽植后至出苗前,應保持干燥,以提高 土溫,促進出苗。從出苗后到收獲前,應使土壤保持濕潤,特別是在7~8月高溫季節,正是生長盛期,若氣候干旱,應注意澆水,雨水多的季節還應注意排水。
(3)搭蔭棚一蓋草防曬:生姜喜蔭怕烈日直射,以散射光對生長有利。廣西栽培生姜多與需搭棚支架的瓜類、豆類間作,利用瓜棚豆架為姜遮蔭。到白露秋分前氣溫漸低光照強度減弱,根莖迅速生長,應及時拆除棚架。
生姜地蓋草非常重要,栽種時蓋草,能保溫保濕,促進出苗;分蘗期蓋草,能降低地溫,減少地表蒸發。地面蓋草,還能免除雜草孽生,使土壤疏松。
(4)適時取種姜:生姜長到5~6片真葉后,應進行松土取種姜。取種姜是最重要的一次中耕。取種姜的作用,一時回收種姜,降低成本,因種姜栽植后在適宜的土壤環境中并不腐爛,也不變質;二是在掏取種姜時,要細心慎重,務必翻松土壤,使土壤通氣良好,促進地下莖迅速膨大,特別要使須根向四周伸展,以利于吸收土壤養分。在采取種姜之前,要用手指按住姜苗基部,勿使基部受傷。取種姜的時間,一定要在晴天,最好是取種姜后3天不下雨,因為下雨會使受傷部位易受到病菌感染。當土壤濕度太大時也不宜取種姜,一是地濕,取姜操作不便,且易踏實土壤;二是取出的種姜還需適當曬干,增加工作量;三是土濕,姜株側根容易被拔起,對植株生長不利。
對于弱苗及長勢不旺盛的植株,不取種姜有利于植株生長。取種姜一定要在培土蓋草前進行,如果在培土后取種姜,必定動土傷根,對生長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