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01-09 09:55 作者: 來源:中國農業技術網
點擊:10
1、間苗及定苗
無殼南瓜長到1-2片真葉時,每埯留間隔較遠的2株壯苗,將那些不具本品種特性,或弱苗、畸形苗和病苗拔除。無殼南瓜根系生長迅速,以小苗定植為宜。當其長到2~3片真葉時即定植。定植時以選下胚軸短粗,子葉肥大平展,顏色濃綠,根系發達的壯苗為好淘汰弱苗、無生長點的苗、子葉不正的苗和帶病的黃化苗。
2、鏟趟
做到緊鏟緊趟。隔壟種將中間壟用深鉤犁破開,二遍將空垅合成小壟,三遍在伸蔓前將空壟破開形成大壟,伸蔓前結束鏟趟。伸蔓后鏟趟易損壞生長點,少一成苗等于減產一成。
3、培土領向
伸蔓后在苗的迎風面根部培土,迫使苗向順風橫壟方向生長,通風透光,防止落花落果,易田問管理。
4、肥水的管理
無殼南瓜的肥水管理要根據不同的生育階段、土壤肥力和植株長勢的情況進行。整地前一般667m2施廄肥1000-2000kg,生長期前期勤施、薄施、果期重施,同時要注意多種肥料配合施用。如果管理不當,就會發生種種問題。例如苗期和第一雌花座果期,倘若氮肥和水分施用過多,引起植株徒長,雌花的分化和座果便會受到影響,不是雌花出現晚,就是產生化瓜現象。相反,初果期留瓜過多而采收又不及時,生殖生長占優勢,營養生長受到嚴重抑制時,又會產生墜秧現象,從而瓜秧生育不良,導致早期衰老,病害叢生。所以必須從管理方面調節好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之間矛盾,使兩種生長順利進行,平衡發展。故苗期以氮肥為主,但卻不可過多,以防徒長,結果以后,重施一次肥料,同時必須配合磷鉀肥料,以促果實肥大。
在無殼南瓜定植后到伸蔓前的階段,如果墑情好,盡量不要灌水,應抓緊中耕,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發育,以利于壯秧。在開花坐果前,主要應該防止莖、葉徒長和生長過旺,以免影響開花坐果。當植株進人生長中期,坐住一、二個幼瓜時,應在封行前重施追肥,以供應充足的養分,一般667追施1:2的糞水1000-1500kg。有的地方地在根的周圍開一環形溝,或用土做一環形的圈,然后施入人、畜糞和堆肥,再蓋上泥土。這次追肥對促進無殼南瓜果實的迅速膨大和多結無殼南瓜有重要意義,必須及時進行。這個時期如無雨,應該及時澆水并結合追施化肥,每次施用硫酸銨10-15kg/667m2或尿素7-10kg/667m2,或復合肥15-20kg/667m2。在果實開始收獲后,追施化肥,可以防止植株早衰,增加后期產量。如果不收嫩瓜,而是采收老瓜,后期一般不必追肥。根據土壤干濕情況澆一兩次水即可。在多雨季節要注意及時排澇。
無殼南瓜喜有機肥料,在施用化肥時要力求氮、磷、鉀配沲用。有試驗表明,在一定的氮、鉀肥基礎上,增施磷肥可提高無殼南瓜的坐果數,并可促進果實的發育和產量的提高。如每hm2施磷肥125、250和500kg,它們都隨著磷肥的增加而增加。增施125kg磷肥,平均單果重為775kg,比對照增加25.7%;增施250kg的增加36.7%;增施500kg的增加44%。施肥量應按無殼南瓜植株的發育情況和土壤肥力情況來決定。如無殼南瓜蔓生長點部位粗壯匕翹、葉色深綠時,不宜施肥;否則,會引起無殼南瓜徒長、化瓜。如果葉色淡綠或葉片發黃,則應及時追肥。無殼南瓜苗期澆水早晚最為關鍵,早了會瘋秧,晚了會墜秧。所以苗期結合追肥澆一次催秧水。
5、中耕除草
無殼南瓜定植的株行距都較大。每畝種植的株數較少,寬大的行間,水、肥適宜,光照充足,氣溫不斷升高,雜草容易發生。所以,從定植到伸蔓封行前,要進行中耕除草。中耕不僅可以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氣性,提高地溫,而且還可以保持土壤濕度,有利于根系發生。第一次中耕除草是在澆過緩苗水后,在適耕期限進行,根系附近淺一些,離根系遠的地方深一些,以不松動根系為好。第二次中耕除草,應在裸仁瓜秧開始倒蔓、向前爬時進行,這次中耕可適當地向無殼南瓜秧根部培土,使之形成小高壟,這樣有利于雨季到來時排水。隨著無殼南瓜秧倒蔓,植株生長越來越旺,逐漸蓋滿地面,此時就不宜中耕了。一般中耕三、四次。但如果說封行前沒有將雜草除盡,進入高溫多雨季節后雜草叢生,此時要用手拔除雜草,以防止養分的消耗和病蟲害的滋生。
6、整枝
無殼南瓜生長旺盛,雌花出現較晚。早熟種在主蔓第7~8節出現第一雌花,中熟品種在16~18節開始結瓜,不過它們的側枝結果較早。從7~8節開始便可結瓜。無殼南瓜整枝方法基本有以下兩種:一種是單蔓整枝:一般主蔓結果早的早熟品種應用單蔓整枝方法。側枝除去,只留主蔓進行結果,每蔓留2~3個瓜,在最后1個瓜前留5~6片葉打頂。但以采收大果和老瓜為目的,雖屬主蔓結瓜晚的晚熟品種,也有將側枝早日摘除,使主蔓上只結一個大果的。研究表明,發枝力強的品種在土壤肥力較高條件下,以雙蔓整枝較為合理。研究表明,整枝對于生長勢較弱或中等的無殼南瓜品種,有顯著增產作用,增產率平均在于28%左右。同時土壤肥力水平的高低對無殼南瓜開花著瓜率也有影響,所以應根據土壤肥力水平的高低,采取不同的整枝方法。在低肥條件下,應少留蔓,在高肥條件下可多留蔓或放任生長。
7、壓蔓
壓蔓具有固定葉蔓的作用。在無殼南瓜秧倒蔓后,如果不壓蔓就有可能四處伸張,風一吹常亂成一團,影響正常的光合作用和田間管理。通過壓蔓操作可使無殼南瓜秧向著指定的方位伸展,壓蔓對生長勢強,容易瘋秧的無殼南瓜來說,是一種不可缺少的手段,無殼南瓜壓蔓可使瓜秧生長出不定根,輔助主根吸收養分和水分,滿足植株開花結果的需要。同時也起到固定蔓的作用,否則就有坐不住果的可能。壓蔓前要先行理蔓,使無殼南瓜蔓均勻地分布于地面,當蔓伸長到半米左右時進行第一次壓蔓。壓蔓方法是:也可從第7-9節起,在蔓旁邊用鏟挖一個淺溝,然后將蔓輕輕放入溝內,用土壓好,以后每隔5節左右壓一次,共壓3~4次,也就是在其莖節處覆土,這樣能使葉片保持良好的光照態勢。對于實行高度密植栽培的早熟無殼南瓜,則可以壓蔓一次,甚至不壓蔓。當它們進入開花結果期,在已經有一兩個無殼南瓜的時候,可以選擇個大、形狀好、無傷害的無殼南瓜留下來,順便摘去其余的無殼南瓜,同時摘除側蔓,并打頂摘心。
8、人工授粉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
無殼南瓜是雌雄同株異花昆蟲傳粉作物,依靠蜜蜂、蝴蝶等昆蟲媒介傳粉而受精結果。在自然授粉的情況下,異株授粉結果率占65%,本株自交授粉的結果率可占35%。從人工授粉和自然授粉的效果看,人工授粉的結果率可達72%,而自然授粉的結果率僅有25%,所以,人工授粉對提高無殼南瓜的結果率極為有利。特別是陰雨天氣,濕度大、光照少、溫度低,往往影響無殼南瓜授粉與結瓜,造成僵蕾、僵果或化果。所以昆蟲不出來活動需人工輔助授粉,授粉最佳時間是早晨4~9時。所以人工授粉要選擇晴天上午8時前進行。可采摘幾朵開放旺盛的雄花,用蓬松的毛筆輕輕地將花粉刷入干燥的小碟子內;而后再蘸取混合花粉輕輕涂滿開放雌花的柱頭上,授粉以后,順手摘張無殼南瓜葉覆蓋,勿使雨水浸入,以提高授粉效果。采用混合授粉能提高雌花對花粉選擇機會,有利于提高坐果率和果實質量,提高種性。也有的將雄花采摘后,去掉花瓣直接套在雌花上,使花粉自行散落在雌花柱頭上;或將雄蕊在雌花柱頭上輕輕涂抹,這樣也可達到人工授粉的目的。如遇陰雨天,則可把第二天欲開的雌花、雄花用發夾或細保險絲束住花冠,待次日雨停時,將花冠打開授粉,然后再用葉片覆蓋授過粉的雌花。對于籽用無殼南瓜而言,授粉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座瓜的多少、籽粒的多少、產量的大小及種子質量的優劣。
此外,在無殼南瓜上也可施用植物激素。用赤霉素噴灑可促進雄花提早出現。有報道認為,在無殼南瓜長出3~4片真葉時,噴灑2500倍稀釋液的乙烯利,一般采用2.5L水加1ml升乙烯利原液,就可直接噴灑無殼南瓜苗,促使無殼南瓜苗雌花早開,早結無殼南瓜。也有試驗表明,無殼南瓜噴灑的最佳時期是2片真葉期。
9、摘心及留瓜無殼南瓜以收獲老熟瓜為主要目的。
從早期供應和增加總產量的角度來看,應選第二個瓜留下。若留第一個瓜,因當時植株發育尚未健壯,同時氣溫較低,不易座果或肥大成長,而第三個果實為生長季節所限,也難以形成大果。一般以籽用為目的應遵循這樣原則:“去掉根瓜,每株一瓜,最多兩瓜,杜絕多瓜,消滅嫩瓜。”所謂根瓜是離根部半米左右不規則節位痤的瓜,決不是第一個瓜。立秋前座的瓜秋后能成熟,立秋后座的瓜不能成熟,去掉生長點最佳時期是立秋前4~5d,利用生長點有向光性及向上性,早晨4~8時期間去掉生長點。摘心不但可縮小營養面積,防止亂長,還會影響群體的光合生產率及無殼南瓜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