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自:《揭密取經門》
作者:六鈴使者
出版社:岳麓書社
本書簡介: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勇冠三軍,西天路上怎么會到處碰壁,灰頭土臉?他能耐有多大?他到底是誰?孫悟空的師父菩提老祖神龍見首不見尾,他的身份可疑嗎?玉皇大帝真的對孫悟空束手無策嗎?為什么說唐僧的身世是迷?吃唐僧肉真的可以長生不老嗎?妖精們抓住唐僧為什么不吃了跑路,而是非要先跟悟空賭斗不可呢?為什么要西天取經,取大乘真經?取經為什么一定要唐僧步行,不可以駕云攝風?或者,也不可以由別人代勞……想要解開這所有的謎團,就必須打開思路,重新審視這部偉大著作《西游記》。
首先,我們來看如來到底知不知道孫悟空的來歷。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中如來在收伏孫悟空之前曾經對他說道:【趁早皈依,切莫胡說!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頃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來面目。】這說明如來是知道孫悟空的本來面目的。但是,孫悟空對于自己的身世卻是一概不知。他只知道自己是一石猴。后來,在第五十八回《二心攪亂大乾坤 一體難修真寂滅》中,如來佛識別真假美猴王的時候說道:【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類之種。】又繼續解釋道:【第一是靈明石猴,通變化,識天時,知地利,移星換斗。第二是赤尻馬猴,曉陰陽,會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縮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獼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萬物皆明。
此四猴者,不入十類之種,不達兩間之名。】這里的【靈明石猴】到底是不是孫悟空?如來沒有直接道明。但是孫悟空確實符合這個靈明石猴的所有條件。第一,不在十類之中。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中有這樣的表述:【臝蟲、毛蟲、羽蟲、昆蟲、鱗介之屬,俱無他名。又看到猴屬之類,原來這猴似人相,不入人名;似臝蟲,不居國界;似走獸,不伏麒麟管;似飛禽,不受鳳凰轄,另有個簿子。悟空親自檢閱,直到那魂字一千三百五十號上,方注著孫悟空名字,乃天產石猴,該壽三百四十二歲,善終。】原來,孫悟空根本就不在十類之中。現在明白,孫悟空為什么是猴子而不是大象老虎之類的了吧。世間動物分為五類,誰會想到這猴子原來竟不在五蟲之內,讓你查無可查,而且還是來歷不明的天產石猴。
第二,【通變化,識天時,知地利,移星換斗】。七十二般變化就不用說了。【識天時,知地利,移星換斗。】這一點,孫悟空在向別人介紹自己的時候曾多次提到。比如,第八十七回《鳳仙郡冒天止雨 孫大圣勸善施霖》中,【行者道:“祈雨有甚難事!我老孫翻江攪海,換斗移星,踢天弄井,吐霧噴云,擔山趕月,喚雨呼風:那一件兒不是幼年耍子的勾當!何為稀罕!”】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強欺正法 心猿顯圣滅諸邪》、第六十七回《拯救駝羅禪性穩 脫離穢污道心清》中也有提及。不一一舉例了。因此,可以斷定如來說的這個靈明石猴就是孫悟空。如來是知道孫悟空底細的。
東勝神洲花果山仙石孕育仙胎,石破而出,風化為猴。這完全是如來佛使的障眼法。如來命自己的親信,轉世化此石胎,托身石猴。當時并沒有引起注意。石猴出世,玉帝是知道的,但是沒有在意。【玉帝垂賜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華所生,不足為異。”】諸仙也不會在意凡間的一個石猴出世。這個猴子過了三百多年之后才開始訪仙學道。三百年,這么長的時間,人們早已遺忘了這件事。而且,三百年間這個猴子跟如來扯不上任何關系。誰也不會想到他們兩個之間是有問題的。
悟空學成歸來,發現缺少一件趁手的兵器,【四老猴上前啟奏道:“大王乃是仙圣,凡兵是不堪用;但不知大王水里可能去得?”】又說道:【“大王既有此神通,我們這鐵板橋下,水通東海龍宮。大王若肯下去,尋著老龍王,問他要件甚么兵器,卻不趁心?”】可見,悟空向龍宮索兵器,是受人唆使的。而且,這也道出了一個大秘密。原來水簾洞里有秘密水道暗地直通東海龍宮水晶宮。這水簾洞與龍宮必然有著莫大的關聯。而且,這水簾洞到處都留下了曾經有人在此逗留的痕跡。究竟是誰在這里停留過呢?這個問題我們權且放過。?
那么如來佛派出的這個親信是誰呢?地藏王菩薩。
其次,《西游記》中悟空擁有一項誰也不會的特殊技能:元神出竅。這個技能到底是誰教的呢?不清楚。但是,全書之中也只見過悟空使用過這個技能。其他人,不管是神仙也好,妖精也罷,都沒有使用過這個技能。特別是在悟空鉆進妖精肚子的時候,妖精如果會使用元神出竅這一技能,只需要自己元神出竅之后再鉆進自己的肚子將悟空趕出來就可以了。妖精們對鉆進肚子的孫悟空束手無策,這充分說明了其他妖精根本不會這個技能。那么為什么唯獨悟空會此法術呢?這正是說明了,悟空化身石猴只不過是個障眼法。地藏王菩薩的一靈真性隱藏在這個天產石猴體內,他可以隨時隨地出入這個石猴軀殼。對于地藏王菩薩來說,這個石猴就是一件隱藏身份的迷彩服。說穿了,這件事實際上就是地藏王菩薩秘密地投了一次胎,投了一個石胎。為了能夠做到徹底的掩人耳目,不露痕跡,這一次投胎走的是正規流程,地藏王菩薩什么都忘記了,所以孫悟空才會那么的“無知無識”。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如來和悟空這層關系的絕對安全。否則,悟空總會露出馬腳的。
可是,《西游記》里面明明有地藏王菩薩出現過的呀。怎么能說他已經轉世了呢?不錯,書中地藏王菩薩總共出現過兩次。而恰恰就是這兩次假地藏的出現,暴露出了破綻。
地藏王菩薩第一次露面,在第五十八回《二心攪亂大乾坤 一體難修真寂滅》中有說明。
【正說處,只聽得地藏王菩薩道:“且住!且住!等我著諦聽與你聽個真假。”原來那諦聽是地藏菩薩經案下伏的一個獸名。他若伏在地下,一霎時,將四大部洲山川社稷、洞天福地之間,臝蟲、鱗蟲、毛蟲、羽蟲、昆蟲、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可以照鑒善惡,察聽賢愚。那獸奉地藏鈞旨,就于森羅庭院之中,俯伏在地。須臾,抬起頭來,對地藏道:“怪名雖有,但不可當面說破,又不能助力擒他。”】
這一次出現,完全是由于假地藏王菩薩的好奇而產生的。真假悟空到地府折辯,原來并沒有去找地藏王菩薩的意思。但是,地藏自己跑出來,提議要讓諦聽幫忙辨明真假。諦聽辨明結果卻不敢說,暗示要到如來處折辯。
那么,到底諦聽有沒有聽出結果呢?沒有!且不說,他不能辨明十類之外的人物,就算是周天之內都能辨明,也不能分辨真假。他的能力是【照鑒善惡,察聽賢愚】,而不是分辨真假。只有當真假與善惡賢愚存在統一性的情況下,他才能通過辨明善惡賢愚來辨明真假。否則,諦聽是分辨不出真假的。
那么諦聽是不是在說謊呢?沒有!諦聽這樣的靈獸,怎么會不認識與他朝夕相處的主人公呢?這一點,恐怕是如來也沒有想到的。諦聽雖然不知道誰是真悟空,誰是假悟空,但是真地藏和假地藏就在他面前。他感到此事一定非比尋常,只得說了句【佛法無邊】,就讓他們去佛祖面前去折辯了。
假地藏自己跑出來讓諦聽辨明真假主要是因為好奇。一方面,他的確想弄明白悟空的真假;另一方面,他想看看這個地藏的這個靈獸是不是真的有【照鑒善惡,察聽賢愚】的能力。這個假地藏實在是好奇心太重。如來讓他一直呆在翠云宮不要露面,他卻因為好奇差點暴露了自己。他一連問了諦聽三個弱智的問題:1【地藏道:“當面說出便怎么?”】2【又問:“何為不能助力擒拿?”】3?【地藏道:“似這般怎生祛除?”】這三個完全不像一個菩薩問出來的話。差點把諦聽也繞進去,幸虧諦聽腦子轉得快,敷衍過去了。最后,諦聽不得不抬出如來,點醒假地藏。假【地藏早已省悟】,這才讓他們去如來處折辯。
地藏王菩薩第二次露面,第九十七回《金酬外護遭魔毒 圣顯幽魂救本原》中有記述。
悟空因為要取回銅臺府寇洪寇員外的魂魄來到地府,地府閻王告訴悟空,并無人勾取寇洪的魂魄,是寇洪自己來到地府,撞見地藏的金衣童子,被金衣童子引去翠云宮見地藏菩薩的。悟空見到地藏后,地藏又說寇洪陽壽已盡,正是命終。按道理,陽壽已盡的地府應該去勾魂才對呀!地藏和閻王的說法怎么對不上了呢?要注意,這件事是發生在第九十七回的最后。到第九十八回,就要見如來傳真經了。因此,這一次見地藏的原因不是替寇洪還魂,真正的原因是和假地藏“通氣”:取經的大業就要完成了,你要做好撤退的準備。另外,千萬不可麻痹大意,致“千里之堤,毀于蟻穴”。當然,悟空并不知道其中情由。假地藏也未必知道其中的因由,但是他一見悟空到來便知自己的任務將要結束了。因此這次“通氣”是不自覺的。如來必定與假地藏有約在先:一旦取經團隊到達靈山附近,你就做好撤退的準備。果然,悟空一來就報出了自己所處的地理位置銅臺府地靈縣,已經快到西天大雷音寺了。這個時候,假地藏王菩薩就十分知趣的消失了。最后,如來在進行諸佛諸菩薩的排名時,自然而然地就沒有了地藏王菩薩了。而是以大勢至菩薩填補了這一空缺。同時,觀音菩薩也取代了文殊菩薩,成為了眾菩薩之首。
另外,佛教四大菩薩分別是地藏王菩薩、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其道場分別是九華山、普陀山、五臺山和峨眉山。《西游記》中,這后面三位菩薩的道場和實際情況是完全相符的。唯獨這位地藏王菩薩的道場和實際情況不符,而且也不見有相關經典與這一不符相印證。我們不禁要問,《西游記》中的地藏王菩薩為什么要移駕翠云宮呢?而且地藏王菩薩在翠云宮一向是深居簡出,從不輕易露面。當初,悟空大鬧地府的時候,向玉帝啟奏的奏章是這位幽冥教主親寫的,而實際到天庭去上奏卻是秦廣王。地藏王菩薩為什么自己不上天庭?這不得不令我們懷疑這個翠云宮中的地藏王菩薩是有問題的。其實,地藏王菩薩之所以呆在地府,這是如來的安排。因為到后面我們會發現整個幽冥地府都是有問題的,假地藏王菩薩只有呆在這里才會安全。如果如來不把他安排到地府做這個幽冥教主,而是繼續留在九華山道場,那么這個假地藏王菩薩一定會被抓個現行。因此,種種跡象顯示真正的地藏王菩薩早就不在翠云宮了,而是轉世去做孫悟空,貫徹如來的“東擴計劃”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