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底,咨詢器材的人也多起來了。一些人的意向也比較明確,比如我喜歡拍風光,就要買超廣。拍風光就要超廣嗎?特別是對新手,超廣并不實用,購買慎重。
超廣,沒你想的那么好用
一直沒太明白,為啥新手就這么喜歡廣角。也許是消費DC時代廠商錯誤的引導,在用戶潛意識里遺留下來的東西。買相機就要買大廣角,就要買長焦段,貌似這樣就擁有了一臺超級無敵全能的拍照神器。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旁軸也好,單反也好,當你充分理解“術有專攻”這四個字的意思,就意味著脫離了入門這個階段。
對于新手來說,超廣是很難駕馭的。中長角度可以逼迫你取景構圖,而超廣你基本不需要思考,有時也沒有辦法,把你所看到的畫面統統裝進畫面。畫面沒有主體、沒有重點。真的是“所見即所得”,這不利于攝影學習。
廣角和超廣角的差別
目前市場上單反相機的套機鏡頭幾乎都包含廣角(如常見的18-55mm)。在APS-C畫幅上,大部分情況下18mm(等效焦距28.8mm)已經足夠廣了。超廣角鏡頭通常是指那些焦距小于16mm的鏡頭。
實際上超廣角鏡頭能夠帶給人們的是一個遠超人眼視野的嶄新世界。可以對更廣范圍的風景進行成像,由于強烈的變形效果,使被攝體的呈現的形狀與我們用肉眼直接觀察的不同。這種強烈的個性特點,正是超廣角鏡頭的魅力所在。
焦距(mm) | 視角(度) |
12 | 121.9657188 |
14 | 114.1821314 |
15 | 110.5270374 |
18 | 100.4756817 |
20 | 94.49321352 |
21 | 91.70210518 |
25 | 81.74138908 |
在老狼的實際使用中,能夠明顯感覺到超廣角帶來的遠近感和空間感,猶如有故事情節一樣。別小看多了這么一點角度,110度以上的廣視角,可以輕松的將近場空間拉大,前后分布明確,空間內的各元素位置更突出。簡單來說,就是現場感。另外,還可以把人的腿拍得很長,有的姑娘喜歡。
沒錯,這種鏡頭可以激發出攝影師的創造力,但也會給入門用戶帶來極大的困難。
好的超廣鏡都不便宜
從光學加工工藝上來說,標頭的制造最為簡單,民用級50mm焦段最大可做到F1.0光圈,軍用級甚至能達到F0.6甚至更大。如果對鏡頭有認識的話,還應該知道廣角鏡頭是最難設計的,難點在于控制畸變和成像質量,因為會有嚴重的變形,所以要用鏡片矯正,通常16mm焦距以下的超廣角鏡頭用個十幾片鏡片矯正是很正常的事,制造成本呈幾何級數增長。
普通的超廣角鏡頭,像騰龍SP 10-24mm/F3.5-4.5這種不上也罷,容易存在邊緣分辨率及銳度不高、色彩還原不準確、眩光等問題,這都是為了控制成本,而且這些前期發生的問題,后期是很難彌補的,拿在手上輕飄飄的。頂級超廣角鏡頭會采用專門技術對相應的問題一一解決,比如佳能11-24mm/F4L USM,它是目前135全畫幅視角最廣的非魚眼鏡頭,采用11組16片結構,包含多達四片非球面鏡片,以及一片超級UD鏡片和一片UD鏡片。
此外,1個ASC鍍膜層、2個SWC鍍膜層都是納米級鍍膜,主要作用是減少光線反射,降低鬼影、眩光的出現概率。可以說佳能幾乎把所有先進技術都運用在這枚鏡頭上,對于畫質的提升顯而易見的,售價自然不便宜,接近17000元。同為F4恒定光圈鏡頭,佳能原廠16-35mm比17-40mm要貴2000元,前者是12組16片結構,后者是9組12片結構,廠家在設計超廣角鏡頭的時候往往會考慮的更多。
對于新手來說,真有必要把錢砸在超廣角鏡頭上?沒有,不如先上廣角+定焦的組合了。
透視和畸變真不是一回事
說到超廣角鏡頭,就不可避免的和透視、畸變這兩個詞產生關系。
如果使用鏡頭仰拍或俯拍,建筑的豎直線條會產生透視效果,本應平行的線條匯聚了起來,且相機離拍攝物體距離越近,透視效果越強烈,距離越遠,透視效果越輕微(俗話所說的近大遠小就是這個意思)。
很多人一直都有誤區,認為只有廣角和超廣角鏡頭才有這個現象。錯!透視和鏡頭沒有任何關系,只是因為站的距離近,才讓畫面有很強的縱深感,用長焦鏡頭可以站的遠,透視效果不明顯,所以畫面會顯得扁平。
使用超廣角鏡頭產生的夸張透視效果,或許是你要極力克服的,或許是你有意營造的,對于普通用戶來說非常難以掌握,如果沒有經過專門的學習和訓練,很可能拍出來的建筑就是要倒的,拍出來人是斜的。
畸變分為兩種。一種是枕形畸變,又稱枕形失真,它是由鏡頭引起的畫面向中間“收縮”的現象。我們在使用長焦鏡頭時,最容易察覺枕形失真現象。桶形畸變,又稱桶形失真,是由鏡頭中透鏡物理性能以及鏡片組結構引起的成像畫面呈桶形膨脹狀的失真現象。我們在使用廣角鏡頭時,最容易察覺桶形失真現象。當然,這只是理想化,設計不合理的廣角鏡頭,很有可能同時存在著兩類畸變。
修正畸變最好的方法是換結構或者堆料,所以畸變控制理想的超廣角鏡頭,價格都不便宜。
拍風光未必要用廣角
誰告訴你們風光片一定就要用廣角鏡頭。有人甚至把廣角、超廣角鏡頭當成風光題材的代名詞。沒錯,大視野可以容納更多的內容,可以輕松拍出震撼的畫面效果,但這不是攝影的全部。中焦端拍攝出來的風光,一般接近人眼看到的效果。
就個人而言,老狼更喜歡用長焦鏡頭,外出拍風光,使用頻率最高的是70-200mm,其優點是畸變小,容易形成明顯的空間層次感,突出前景、主體與背景之間的空間關系,形成獨特的視覺效果。
尤其在節假日出門,到處都是人的時候,長焦鏡頭往往可以捕捉到別人捕捉不到的細節,通過背景虛化、線條變化等更為豐富的方式突出主體,畫面的變化會比較大,不像廣角鏡頭拍出來的畫面,千篇一律,很容易審美疲勞。
對于新手而言,使用中長焦段還有一個好處是,它會逼迫你去構圖,多思考比只按快門要好很多。所以,當你準備持重金購買超廣鏡頭時要考慮它是否真的需要,使用率有多高?
相關文章
狼族公開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