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撫州臨川(今南昌進賢)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臨淄公,謚號元獻,世稱晏元獻。
晏殊以詞著于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并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浣溪沙》
小閣重簾有燕過,晚花紅片落庭莎。曲欄干影入涼波。
一霎好風生翠幕,幾回疏雨滴圓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浣溪沙》
玉碗冰寒滴露華,粉融香雪透輕紗。晚來妝面勝荷花。
鬢亸欲迎眉際月,酒紅初上臉邊霞。一場春夢日西斜。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見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蝶戀花》
簾幕風輕雙語燕。午后醒來,柳絮飛撩亂。
心事一春猶未見。紅英落盡青苔院。
百尺朱樓閑倚遍。薄雨濃云,抵死遮人面。
羌管不須吹別怨,無腸更為新聲斷。
《清平樂》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清平樂》
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
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闌干。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
《木蘭花》
池塘水綠風微暖,記得玉真初見面。
重頭歌韻響琤琮,入破舞腰紅亂旋。
玉鉤闌下香階畔,醉后不知斜日晚。
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
《木蘭花》
燕鴻過后鶯歸去,細算浮生千萬緒。
長于春夢幾多時?散似秋云無覓處。
聞琴解佩神仙侶,挽斷羅衣留不住。
勸君莫作獨醒人,爛醉花間應有數。
《木蘭花》
玉樓朱閣橫金鎖,寒食清明春欲破。
窗間斜月兩眉愁,簾外落花雙淚墮。
朝云聚散真無那,百歲相看能幾個?
別來將為不牽情,萬轉千回思想過。
《喜遷鶯》
花不盡,柳無窮,應與我情同。
觥船一棹百分空,何處不相逢。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應老。
勸君看取利名場,今古夢茫茫。
《少年游》
重陽過后,西風漸緊,庭樹葉紛紛。
朱闌向曉,芙蓉妖艷,特地斗芳新。
霜前月下,斜紅淡蕊,明媚欲回春。
莫將瓊萼等閑分,留贈意中人。
《采桑子》
時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長恨離亭,淚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風急,淡月朧明,好夢頻驚,何處高樓雁一聲?
《撼庭秋》
別來音信千里,恨此情難寄。
碧紗秋月,梧桐夜雨,幾回無寐!
樓高目斷,天遙云黯,只堪憔悴。
念蘭堂紅燭,心長焰短,向人垂淚。
《玉樓春》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
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踏莎行》
祖席離歌,長亭別宴。香塵已隔猶回面。
居人匹馬映林嘶,行人去掉依波轉。
畫閣魂消,高樓目斷。斜陽只送平波遠。
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
《踏莎行》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臺樹色陰陰見。
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
翠葉藏鶯,珠簾隔燕。爐香靜逐游絲轉。
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踏莎行》
碧海無波,瑤臺有路。思量便合雙飛去。
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
綺席凝塵,香閨掩霧。紅箋小字憑誰附?
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踏莎行》
細草愁煙,幽花怯露,憑欄總是銷魂處。
日高深院靜無人,時時海燕雙飛去。
帶緩羅衣,香殘蕙炷,天長不禁迢迢路。
垂楊只解惹春風,何曾系得行人住!
《訴衷情》
東風楊柳欲青青,煙淡雨初晴。
惱他香閣濃睡,撩亂有啼鶯。
眉葉細,舞腰輕,宿妝成。
一春芳意,三月和風,牽系人情。
《訴衷情》
青梅煮酒斗時新,天氣欲殘春。
東城南陌花下,逢著意中人。
回繡袂,展香茵,敘情親。
此時拚作,千尺游絲,惹住朝云。
《訴衷情》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氣欲重陽。
遠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
流水淡,碧天長,路茫茫。
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限思量。
《破陣子》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郊女伴,采桑徑里逢迎。
怪昨宵春夢好,原是今朝斗草贏,笑從雙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