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斯翰,號童軒,1947年生,詩人、學者,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兼治詩詞與史學,曾任學術名刊廣東《學術研究》主編和廣州《詩詞報》總編輯,出版有《曲江集校注》、《海綃詞箋注》、《漢賦:唯美文學之潮》、《史與詩》、《詩海禪心》,以及唐宋詩人李賀、孟郊、賈島、溫庭筠、楊萬里詩選注等共十余種,著有詞集《童軒詞》一卷。
賞析
姜夔詞選評上
劉斯翰
楊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蒄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軒
曰
“過春風十里”二句,補解鞍少駐,又暗啟下片杜郎俊賞,針線無痕。薺麥青青,既寫實,又寓黍離之悲,“自胡馬窺江”數句亦由此生發。“廢祠喬木”與“黃昏”、“清角”相映,一線飛渡。“都在”句煞住,力透紙背。借“杜郎”,較自抒其情更見滄桑,此詞家用心也。“波心”二句,于清角空城之后,更加一筆。“念橋”二句,始由橋(杜)闌入自己。紅藥用《詩》“伊其相謔”,映寫揚州當年士女之盛,及如今之空寂,為“無聲”作勾勒也。全詞以“小杜揚州”作地,以古來之盛映寫今日之衰,針線開合終始不離,為用典作比興開一創格。
浣溪沙
予女須家沔之山陽,左白湖,右云夢。春水方生,浸數十里,冬寒沙露,衰草入云。丙午之秋,予與安甥或蕩舟采菱,或舉火罝兔,或觀魚簺下,山行野吟,自適其適。憑虛悵望,因賦是闋
著酒行行滿袂風。草枯霜鶻落晴空。銷魂都在夕陽中。 恨入四弦人欲老,夢尋千驛意難通。當時何似莫匆匆。
軒
曰
懷舊之作,重在寫情。枯草夕陽,配以霜鶻,意境清峭,則人情亦自傲兀不凡,此白石之特色也。序甚佳,能補詞描述之不足,非可或缺者。或謂白石在合肥,有姬善琵琶,故有“恨入四弦”句云。按,此非丙午作也,乃追憶當年與甥在沔之樂耳,否則下片不可解,譜編年蓋誤。或謂時身在合肥(故詞序末云“憑虛悵望”),似宜系于三十七歲(依譜)。
探春慢
予自孩幼隨先人宦于古沔,女須因嫁焉。中去復來幾二十年,豈惟姐弟之愛,沔之父老兒女子亦莫不予愛也。丙午冬,千巖老人約予過苕霅,歲晚乘濤載雪而下,顧念依依,殆不能去。作此曲別鄭次皋、辛克清、姚剛中諸君
衰草愁煙,亂鴉送日,風沙回旋平野。拂雪金鞭,欺寒茸帽,還記章臺走馬。誰念漂零久,漫贏得幽懷難寫。故人清沔相逢,小窗閑共情話。 長恨離多會少,重訪竹西,珠淚盈把。雁磧波平,漁汀人散,老去不堪游冶。無奈苕溪月,又照我、扁舟東下。甚日歸來,梅花零亂春夜。
軒
曰
上片起寫離沔所見,轉憶與諸子交游,然后寫與諸友重逢。一是今,二是昔,三是今昔之間。下片起句感嘆,遙應“漂零久”,再說此行(離沔赴霅),“重訪”數句預想揚州冷落,一個“老”字,以年齡為夸張,以心情(久客)為加倍。以下再伸一筆,以“霅溪月”寫將由苕霅向湖州,愈去愈遠,暗用賈島并州詩法。最后預想重來作結,以“梅花”句點染,有余不盡。此詞離沔赴霅為一篇綱領,而“離沔”之記,“游霅”之記,均斷而復續,作雙線交錯,時空跳躍,使幾二十年事聚于一時。如此章法,可謂納須彌于芥子。是亦南宋婉約派長調寫作之意外創獲。
翠樓吟
淳熙丙午冬,武昌安遠樓成,與劉去非諸友落之,度曲見志。予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鸚鵡洲者,聞小姬歌此詞,問之,頗能道其事,還吳為予言之。興懷昔游,且傷今之離索也
月冷龍沙,塵清虎落,今年漢酺初賜。新翻胡部曲,聽氈幕元戎歌吹。層樓高峙,看檻曲縈紅,檐牙飛翠。人姝麗,粉香吹下,夜寒風細。 此地,宜有詞仙,擁素云黃鶴,與君游戲。玉梯凝望久,嘆芳草萋萋千里。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銷英氣。西山外,晚來還卷,一簾秋霽。
軒
曰
為武昌安遠樓落成作。序紀后事,非為此詞作序者,當是編集時補入也。上片寫樓落成慶典,捨日而說夜,亦示由朝而至夜也。下片借王粲《登樓賦》故事,抒思鄉懷抱。“西山”數句,化用王勃《滕王閣序》:“珠簾暮卷西山雨”,蓋姜氏江西人,因又借滕王閣比美此樓。
杏花天影
丙午之冬發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風日清淑,小舟掛席,容與波上
綠絲低拂鴛鴦浦。想桃葉、當時喚渡。又將愁眼與春風,待去。倚蘭橈、更少駐。 金陵路、鶯吟燕舞。算湖水、知人最苦。滿汀芳草不成歸,日暮。更移舟、向甚處。
軒
曰
此懷念合肥人也。上片“鴛鴦”一點,“桃葉”再點,然后少駐蘭橈,其依依不舍可見。下片先寫鶯燕無情,后寫“潮水”有情,日暮移舟,四顧茫茫,情思轉深。上下片尾處皆用散文筆法,而情味雋永,是最宜賞處。小序補詞之未及(北望淮楚)。
點絳唇 丁未過吳松作
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云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 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今何許。憑闌懷古,殘柳參差舞。
軒
曰
起冬令也,次地點也,三四遇雨也。“無心”,不留心,此句意同“衡陽雁去無留意”。清苦、商略,與“晚蟬說西風消息”皆擬人法,而每為后人激賞,蓋亦白石所創寫景手法耳。下片在第四橋邊暫避,因追懷昔賢,結句兼寓己況。清苦、殘,是冬景,亦心境。天隨,陸龜蒙,唐末隱士詩人,居松江,自號天隨子,為“吳松三高”之一。按,此詞亦七絕作法,神理皆同,尤在寥寥數筆寫出吳淞冬景。
夜行船
己酉歲,寓吳興,同田幾道尋梅北山沈氏圃載雪
略彴橫溪人不度。聽流澌、佩環無數。屋角垂枝,船頭生影,算唯有、春知處。 回首江南天欲暮。折寒香、倩誰傳語。玉笛無聲,詩人有句,花休道、輕分付。
軒
曰
上片寫沈氏圃賞梅。起句謂無人來游也,以末句勾勒之。中間數句寫坐船賞梅,寥寥數語,使人如身在其境。下片起句推開,由近景轉遠大,筆力遒勁。以下抒懷,連用數典而不著痕跡。結句賞之惜之慰之,語短意深,耐人尋味。
雅集文化
微信號:yajiwen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