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五代兩宋時期
唐王朝在“安史之亂”后,由盛轉(zhuǎn)衰,一蹶不振。在北方中原地區(qū)的53年間,相繼經(jīng)歷了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在南方到公元978 年吳亡為止,共出現(xiàn)了吳、南唐、吳越、前蜀、后蜀、南漢、 楚、閩、南平等許多小國,這一時期史稱“五代十國”。
這個時期一個重要現(xiàn)象就是:經(jīng)濟文化重心從黃河流域轉(zhuǎn)移到長江流域。
五代的分割局勢結(jié)束于北宋建立之后。北宋的統(tǒng)一,促進了封建經(jīng)濟的發(fā)展。南宋雖然偏安,但城鄉(xiāng)經(jīng)濟、對外貿(mào)易仍處于上升趨勢。
在此基礎上,宋代的文化(文學、宋詞、散文、書法、繪畫)在繼承前代成就的基礎上,有自己獨具特色的創(chuàng)造性而更上一層樓。
北宋統(tǒng)治者為了自己的享樂和粉飾太平的需要,繼承了西蜀、南唐的辦法,設立了完備的美術創(chuàng)作機構(gòu)一一“翰林圖畫院”,籠絡各地名家,并授以相當?shù)穆毼唬瑢榛始曳铡!霸后w畫”成為北宋繪畫的主流。其風格特色大都講法度、重格法、尚寫實、求典雅,構(gòu)圖嚴謹,工整華麗。
在北宋中期院體畫興盛的同時,在院外部分文人士大夫當中,興起一股借繪畫抒發(fā)性情的“筆墨游戲”之風,被后人稱為“文人畫”。
五代時期的人物畫,發(fā)展了唐以來的世俗化傾向,內(nèi)容上注重反映現(xiàn)實生活,技法上也是在唐代精麗秀致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當時的肖像畫非常普遍,出現(xiàn)了許多“寫真”的名家。
五代:顧宏中、周文矩v宋代:李公麟、梁楷
《韓熙載夜宴圖》
顧閎中
五代-南唐 絹本
28.7X335.5CM
《重屏會棋圖》[五代]周文矩 絹本設色
《潑墨仙人圖》
[南宋]梁楷
現(xiàn)存最早的一幅潑墨寫意人物畫
《太白行吟圖》
[南宋]梁楷
《清明上河圖》 [北宋]張擇端 525X25.5CM
5 元代
1279年,蒙古族滅南宋,統(tǒng)一中國,建立以大都(今北京)為中心的元帝國。
繪畫方面,文人畫占據(jù)畫壇主流。山水、枯木、竹石、梅蘭等題材大量出現(xiàn),直接反映社會生活的人物畫減少。
在文人花鳥畫、山水畫的映照下,元代卷軸人物畫壇黯然失色,而出自于民間畫工之手的宗教人物壁畫卻大放異彩。
《秋郊飲馬圖》,趙孟頫,絹本設色。高23.6厘米,長59厘米。
6 明清時期
明清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成熟時期,同時也是衰弱時期。
明代早期畫壇以崇尚南宋畫院劉、李、馬、夏的院體、浙派為主,中期以后則以明代文人畫典型的吳派占優(yōu)勢。
1、吳門畫派
明代中期在畫壇上崛起,并逐步取代浙派在畫壇上霸主地位的是“吳門畫派”。
吳門四家(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其中,唐寅和仇英不僅工于山水畫,還工于人物仕女畫。
《孟蜀宮妓圖》
【明】唐寅
立軸,絹本,設色
縱:124.7厘米,橫:63.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秋風紈扇圖》
唐寅
縱77.1厘米
橫39.3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春夜宴桃李園圖》[明]仇英
2、明末人物畫大家
明末繪畫出現(xiàn)漸趨僵滯又轉(zhuǎn)換生機、泥古與革新,尊崇與創(chuàng)造并存的局面。
陳洪綬、崔子忠和曾鯨又使人物畫在畫壇上大放異彩,并深刻影響著后世。
《屈子行吟圖》
[明]陳洪綬
《藏云圖》【明】崔子忠v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時敏像》
[明]曾鯨
《顧夢游像圖軸》
[明]曾鯨
紙本 設色
3、清朝的宮廷繪畫與仕女人物畫
宮廷畫家各以不同的技藝為統(tǒng)治者所取重。特別是反映清代重大事件的歷史畫和帝后肖像畫以及一些反映皇帝與宮廷生活的風俗畫等點綴“盛世”的作品。如:《康熙南巡圖》《乾隆南巡圖》《萬樹園賜宴圖》《馬術圖》等。
肖像畫代表:禹之鼎、焦秉貞v仕女人物畫代表:改琦、費丹旭
《康熙南巡圖》
《康熙南巡圖》
《乾隆南巡圖》
《萬樹園賜宴圖》
《紅樓夢圖詠》
[清]改琦
《紅樓夢圖詠》
[清]改琦
《紅樓夢圖詠》
[清]改琦
《十二金釵圖冊》[清]費丹旭
北京宋唐畫院組織機構(gòu)
活動現(xiàn)場交流
畫院環(huán)境
關注:點擊文章開頭藍色字體“宋唐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