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核氣是因情志不遂,氣機不暢所致,以咽中似有梅核阻塞感為特征的疾病,相當于咽神經官能癥。一般多見于成年人,以女性多見。
對咽喉食管及其它器官檢查,均無器質性病變。其病位在咽,病變臟腑涉及肝、脾。多以肝氣失于調達,氣機郁結;或肝郁脾困,脾失運化,痰濁內生,痰氣交阻,搏結咽喉,而出現咽部異物感等癥狀。
本病的治療,以疏肝理氣解郁為主要方法,同時配合心理疏導,避免不良刺激,保持心情舒暢。
臨床表現:咽中如有炙臠,或其它異物感,咽之不下,吐之不出,時作噯氣,呃逆惡心,泛泛欲吐,胸脘脹滿,舌苔薄白,脈弦滑。
方藥:方用厚樸橘絡茶。紅茶3 克,橘絡3 克,厚樸3 克,黨參6 克。
用法:上藥入杯,以沸水沖泡,蓋燜10分鐘,代茶溫飲,不拘時,每日1 劑。
說明:方中厚樸行氣燥濕、消積平喘,橘絡加強行氣通絡、化痰活血之功效,加黨參補益肺氣、生津、除肺燥,紅茶以助溫脾暖胃、消食導滯、化濕祛痰。上藥配伍可以疏肝解郁、行氣導滯、散結除痰,故痰氣互結證得散。
臨床表現:咽中梗阻感,噯氣頻頻,或作呃逆,脅下脹悶,噯氣后稍舒,舌苔薄白,脈弦。
方藥:方用五花茶。綠萼梅、佛手花、川樸花、合歡花、玫瑰花各3 克,浙貝母、麥冬各5 克。
用法:上藥入杯,以沸水沖泡,蓋燜10分鐘,代茶頻頻飲服,每日1 劑。
說明:方中綠萼梅開胃散結、平肝和胃,佛手花疏肝理氣,川樸花化濕理氣、寬中,合歡花安神解郁,玫瑰花行氣解郁、和血散瘀,浙貝母清痰火散郁結,麥冬養陰清熱、潤肺止咳。全方配伍疏肝理氣、寬中祛脹、消痰和胃,故肝郁氣滯證得除。
文章版權歸《家庭中醫藥》雜志所有,轉載、摘錄請注明出處。
所載方藥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文作者:王琰
本文編輯:桔梗